“医不自医”似“泰囧”,常规治法无效,换个思路,更有出路

今天休息,再分享一个我自己生病的医案,同时兼具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根据自己的病情调整方药,这种体验非常奇妙。而让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不囿于常规,及时转变思路,才能更好的了解疾病,取得疗效。

由于频繁倒夜班,下了班后又要忙着房子装修的事情,可谓是心力交瘁,加上突然降温,身子骨也变得弱不禁风了。11号下午因为有事匆忙从被窝爬起来后在窗边吹了十来分钟的凉风,很快就发作了:不停的打喷嚏、流鼻涕,头晕头痛,全身酸重,阵阵发冷,盖了被子又觉得热不盖又觉得很冷,反复在盖被子和掀被子之间交替,十分难受。最主要的还是不停流鼻涕,一个小时都要用几包纸巾。

“医不自医”似“泰囧”,常规治法无效,换个思路,更有出路

家里冰箱常备有生姜和紫苏(正哥平时喜欢吃鱼,一直备有这些东西),赶紧切了一些大火烧开,加入红糖喝下。还嫌不够力度,连同紫苏和姜块我都一起嚼碎吃下了。

到了晚上我太太下班,发现我在床上躺着,不断的在用纸巾“包饺子”,就帮我把十天前感冒吃剩下的那一剂药(处方见图1)煮给我吃,考虑我次日还要上夜班,把刮痧等手段都使上了。当晚稍微好一些,流涕较前减少了,也就接着睡了。

“医不自医”似“泰囧”,常规治法无效,换个思路,更有出路

睡到半夜,再次醒来,又是盖了被子又觉得热不盖又觉得很冷,反复在盖被子和掀被子之间交替,而且明显觉得口干想喝水而自己又懒得动弹,忍着没去喝迷迷糊糊的又睡了。第二天一早起床后就拼命的找水喝,刷牙的时候看了一下舌苔已然变黄而且比较干,看架势是昨天连续用生姜紫苏以及辛热的药物,已经有些化热了。

虽然化热了,可是表寒并未去除,过了一夜其他症状又卷土重来:鼻塞流涕较前加重,甚至说涕流成河亦不过分。然后开始出现全身及手足心发热,仍有阵阵怕冷,伴有明显鼻塞,头痛也较昨天加重了。无奈第二天上午还有事情要办,拖着沉重的身躯,带着十几包纸巾出门了,一路狂擤鼻涕。中午我照例回了医院值班室休息,准备睡醒了就开始上夜班,但是睡下后又是阵阵寒热,鼻塞流涕,最主要是头又痛又重,实在提不起精神,用力用手指叩击额头、头顶及两侧太阳穴,才会舒服一些。

想到晚上还要值夜班,明天上午还要接着出半天门诊,我开始不淡定了。赶紧起床去开一些中药吃。边开药我边思索:我按照感冒论治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用了辛温发散的药物症状没有缓解?我现在最不舒服的是什么?我要怎么做?我目前最困扰的症状是头痛头重,其次是鼻塞流涕,现在是外寒未解,已有入里化热。按照外感头痛论治应该更合适!

想到这里,我给自己开了川芎茶调散加减,考虑化热,加入了芦根、薄荷、生石膏之类,加石膏的时候我又犯难了。平时给别的外感化热的病人用石膏,我都毫不犹豫的用到30~60克,轮到自己用了,就开始犯嘀咕了:我的体质偏向于脾胃虚寒,用大量石膏我是否能够耐受?最终我也只用了15克。

“医不自医”似“泰囧”,常规治法无效,换个思路,更有出路

药取回来之后我就加水煮了,先煎的也都放在了一起浸泡15分钟后再煮,煮开后继续煮10分钟,然后放入荆芥穗和薄荷后再焖煮两分钟,然后倒出三分之一到广口杯中,先趁热把口鼻罩在杯口熏蒸,放温后饮用。后面每隔半个小时喝一次剩余的药物,2小时后鼻涕不流了,头也不痛了,吃完晚饭整个人也精神了,晚上值班到凌晨一点钟,睡觉也没有一阵阵的寒热了。第二天早上六点钟起来看门诊,并带了六七个学生到中午十二点钟,也没有再觉得不适。

回顾整个过程,既有“医不自医”以及“若是他人母,必定用白虎”的困窘,更多的还是在遇到困难时换个思路天地宽的获得感。通过近期内两次感冒,也更加体会到了病人的痛苦,以及同自己身体对话的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