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家族(NSAIDs)”重要成员之—的“双氯芬酸钠”,在临床中应用颇多,也是基层医生们经常用到的药。说到“

NSAIDs”,大家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阿司匹林或是对乙酰氨基酚,有时间再来介绍这两个经典的药物,今天先来谈谈“双氯芬酸钠”!

“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作用机制:抑制环氧化酶

NSAIDs的作用机制几乎都是类似的,通常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这个酶在后续文章中重点“扒”)从而减少前列腺素(PG)的合成。PG是何方神圣呢?它是炎症反应中一类活性非常强大的炎性介质,比如其中的PGE2,在纳克级别的水平就能引起炎症反应。“NSAIDs”选择作用此酶,其抗炎、镇痛效果可想而知。而且PG的作用不局限于此,不论是炎症细胞,还是血管、神经末梢、以及胃、肾等组织中均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此外,“双氯芬酸钠”还通过抑制环氧酸而减少白三烯、缓激肽等物质的产生从而发挥作用。

“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临床应用:解热、镇痛及抗炎

它的抗炎、解热、镇痛效果强于吲哚美辛2-2.5倍,强于阿司匹林26-50倍,因此其栓剂、肠溶片、滴眼液等不同剂型的双氯芬酸钠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双氯芬酸钠在临床中的应用:

缓解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期的关节肿痛症状

如临床比较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

急性的轻、中度疼痛

如术后、创伤后、痛经、牙痛等。

如肩痛、滑囊炎及肌痛等。

对儿童和成人的解热作用

“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成也“前列腺素”,败也“前列腺素”

接下来聊聊它的不良反应。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胃肠道反应,比如出现胃部不适、灼烧感、反酸和出血等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前文提及的“PG的广泛作用”,它不单能引起炎症反应,还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而本药是抑制PG分泌的,那么至此,“好药”就变成“坏药”了!因为PG的“到处留情”还可引起头痛、嗜睡、肝酶升高及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对于这一点,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对于病程长或高敏患者可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另外,《中国药典》特别加注:近期,国外个别文献报道称此药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双氯芬酸钠”新增“心脏毒性风险”?

增加心血管风险,该如何开处方?

9月4日,发表在《BMJ》上的一篇文章也切实印证了药典的这一提醒。此研究由丹麦某研究小组开展,通过对丹麦630万成人(1996年~2016年)的处方登记记录研究,结果发现与服用其它NSAIDs (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的人相比,服用双氯芬酸钠的患者会增加“不规则的心跳或颤动、缺血性中风、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20%)

与不使用NSAIDs者相比,甚至能增加心脏疾病死亡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