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战略,真的看不懂?

昨天和各位朋友聊了聊,古典先生书中提及的高手的暗箱,今日我们就来思考思考高手的脑子究竟是怎么运转的,以及它到底有哪些显为人知的思维模型呢?那么,参考古典先生书中提到的关键词:“

战略思维”,以此为切入点,或许能够发现。

什么是高手的战略思维?通俗一点而言,就是做更少但更好的事,如果换高大上的说法,则是:在高价值区间,持续性的做正确的事。那么一般什么类型的高手具有这种思维呢?在古代一般是像苏秦,张仪,诸葛亮,郭嘉之类的军事家、谋略家之类的,在现代,则是投资人这一类的。

高手的战略,真的看不懂?

不这一类型的人,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判断能力极为精准。他们通过对一件事情的全盘考虑,然后选出一个最优区间,从而释放出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他们不像普通人一样,在面对很多机会来临的时候,盲目的选择或者胡乱的选择,他们总能在诸多选择中,精准地选择一个最大限度释放自己价值的机会。比方说书中提到的:巴菲特。

巴菲特老爷子是在股市誉为股神级别的人物,这个称号意味着他的投资眼光,早已超出常人太多,大众都将其奉若神明了。

但是这种“神人思维”,我们普通人真的修炼不到吗?只能怀有高山仰止的姿态吗?其实,的确有过人之处,但也并不是真的遥不可及。

高手的战略,真的看不懂?

其实,我也听过很多人讲过巴老爷子的案例,但古典先生书中描述的,可能是我见过的最为详细的。但这个案例的细节故事,我就不必多废话了,因为网上搜索就有一大把,这个故事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巴老爷子说自己的那一套投资理念,其实是受一个棒球运动员的启发。

乍一听,其实大都数人的第一直觉反应,都可能是不客思议,毕竟一个做投资的和一个玩棒球的,能够扯到一块,那简直有点天方夜谭,但转念一想,其实也并无可能,因为我觉得,真正能够在某一领域里做到高手的人,他们虽然领域不同,但所谓的“套路”可能具有共性。

这个棒球运动员叫泰德·威廉斯,其在打棒球领域,就跟巴老爷子在股市领域的地位差不多,号称史上最佳击打手。他是怎么做的呢?在他的大作《击打的科学里》提到:只打“甜蜜区”的球。

高手的战略,真的看不懂?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每个球飞过来的时候,我只打我判断出来的最有把握的,击中概率最高的球,至于跳出这个区间的,其它的球飞过来,根本不予考虑。

这个打法,给了巴菲特很大的启发,就是我在做投资时,只专注于自己能力圈里的事,能力圈外的根本不予考虑。

在《成为沃伦·巴菲特》中,巴菲特说:投资领域,我在一个永不停止的棒球场上,在这里你能选择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是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

我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要打的球。这就是巴老爷子的独特的投资理念,可以如古典先生所言:专注高价值区间;或者说专注甜蜜区;专注能力圈等等,概念虽有不同的称呼,但道理都一样。

高手的战略,真的看不懂?

专注于高价值区,这个道理虽然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在行动层面落实,却并非那么容易。在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基本上是犯了这个毛病,就是根本从没思考过自己的高价值区间在哪?

一有什么所谓的机会,几乎想都不想,就如同饿虎铺食一般,什么都去做,好像自己是各个机遇都抓住了,实际上往往大都是做了一会儿,就半途而废了。

我虽然称不上高手,也谈不上什么有什么高手的战略思维,但我自己从高二开始,就几乎把自己的所有时间精力都聚焦在阅读能力圈里,在阅读方面,几乎也只聚焦哲科,商业,心理,人文领域里面自己能够慢慢理解的经典书籍里.

高手的战略,真的看不懂?


这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阅读能力的养成,能够让自己处在现在学校这一组织时,知道自己的 高价值区间在哪里,那就是知识。

无论是自己在学校建立的果壳学社,还是自己的自媒体写作,都是自己过往两三年来,不断阅读以及曾持续性写作的一个结果.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古典先生所界定的高价值区间,但我认为它就是我的高价值区间,所以无论能否成为高手,境遇如何,我都将不停的死磕这一领域,因为它早已经成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