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戰略,真的看不懂?

昨天和各位朋友聊了聊,古典先生書中提及的高手的暗箱,今日我們就來思考思考高手的腦子究竟是怎麼運轉的,以及它到底有哪些顯為人知的思維模型呢?那麼,參考古典先生書中提到的關鍵詞:“

戰略思維”,以此為切入點,或許能夠發現。

什麼是高手的戰略思維?通俗一點而言,就是做更少但更好的事,如果換高大上的說法,則是:在高價值區間,持續性的做正確的事。那麼一般什麼類型的高手具有這種思維呢?在古代一般是像蘇秦,張儀,諸葛亮,郭嘉之類的軍事家、謀略家之類的,在現代,則是投資人這一類的。

高手的戰略,真的看不懂?

不這一類型的人,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判斷能力極為精準。他們通過對一件事情的全盤考慮,然後選出一個最優區間,從而釋放出了自己的最大價值。

他們不像普通人一樣,在面對很多機會來臨的時候,盲目的選擇或者胡亂的選擇,他們總能在諸多選擇中,精準地選擇一個最大限度釋放自己價值的機會。比方說書中提到的:巴菲特。

巴菲特老爺子是在股市譽為股神級別的人物,這個稱號意味著他的投資眼光,早已超出常人太多,大眾都將其奉若神明瞭。

但是這種“神人思維”,我們普通人真的修煉不到嗎?只能懷有高山仰止的姿態嗎?其實,的確有過人之處,但也並不是真的遙不可及。

高手的戰略,真的看不懂?

其實,我也聽過很多人講過巴老爺子的案例,但古典先生書中描述的,可能是我見過的最為詳細的。但這個案例的細節故事,我就不必多廢話了,因為網上搜索就有一大把,這個故事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巴老爺子說自己的那一套投資理念,其實是受一個棒球運動員的啟發。

乍一聽,其實大都數人的第一直覺反應,都可能是不客思議,畢竟一個做投資的和一個玩棒球的,能夠扯到一塊,那簡直有點天方夜譚,但轉念一想,其實也並無可能,因為我覺得,真正能夠在某一領域裡做到高手的人,他們雖然領域不同,但所謂的“套路”可能具有共性。

這個棒球運動員叫泰德·威廉斯,其在打棒球領域,就跟巴老爺子在股市領域的地位差不多,號稱史上最佳擊打手。他是怎麼做的呢?在他的大作《擊打的科學裡》提到:只打“甜蜜區”的球。

高手的戰略,真的看不懂?

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每個球飛過來的時候,我只打我判斷出來的最有把握的,擊中概率最高的球,至於跳出這個區間的,其它的球飛過來,根本不予考慮。

這個打法,給了巴菲特很大的啟發,就是我在做投資時,只專注於自己能力圈裡的事,能力圈外的根本不予考慮。

在《成為沃倫·巴菲特》中,巴菲特說:投資領域,我在一個永不停止的棒球場上,在這裡你能選擇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見1000多家公司,但是我沒有必要每個都看,甚至看50個都沒必要.

我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想要打的球。這就是巴老爺子的獨特的投資理念,可以如古典先生所言:專注高價值區間;或者說專注甜蜜區;專注能力圈等等,概念雖有不同的稱呼,但道理都一樣。

高手的戰略,真的看不懂?

專注於高價值區,這個道理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在行動層面落實,卻並非那麼容易。在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基本上是犯了這個毛病,就是根本從沒思考過自己的高價值區間在哪?

一有什麼所謂的機會,幾乎想都不想,就如同餓虎鋪食一般,什麼都去做,好像自己是各個機遇都抓住了,實際上往往大都是做了一會兒,就半途而廢了。

我雖然稱不上高手,也談不上什麼有什麼高手的戰略思維,但我自己從高二開始,就幾乎把自己的所有時間精力都聚焦在閱讀能力圈裡,在閱讀方面,幾乎也只聚焦哲科,商業,心理,人文領域裡面自己能夠慢慢理解的經典書籍裡.

高手的戰略,真的看不懂?


這對於我個人而言,這種閱讀能力的養成,能夠讓自己處在現在學校這一組織時,知道自己的 高價值區間在哪裡,那就是知識。

無論是自己在學校建立的果殼學社,還是自己的自媒體寫作,都是自己過往兩三年來,不斷閱讀以及曾持續性寫作的一個結果.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得上古典先生所界定的高價值區間,但我認為它就是我的高價值區間,所以無論能否成為高手,境遇如何,我都將不停的死磕這一領域,因為它早已經成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精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