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9月底,2019年的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了,我看了一下榜单,只吃过寥寥两家。除了北京的大董,台湾的鼎泰丰已经不在新一年的榜单上了。近日忙里偷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上海吃了一家杭帮菜:南麓·浙里。

南麓·浙里有两家店,因为去上海之前决定得很匆忙,所以没有提前预定离我们很近的外滩店。当天下午打电话预定位置,服务员客气地问我,您想哪一天来用餐呢?我说今天晚上!她笑了笑,不好意思,已经满啦。

于是转而打电话给市区里的巨鹿店,还好有位置。傍晚从浦东出发,一个多小时便开到了静安寺。

餐厅在一栋大厦里面。从电梯里出来,就看见墙上挂着“南麓浙里”几个大字,旁边是红彤彤的米其林指南牌子。整个餐厅的装修风格让人很舒服,主调是青绿色,有点儿“蒂芙尼蓝”的意思,瓷器、油画,和形态各异的灯饰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新时代里老上海高档洋房的感觉,雍容华贵,带着一点儿清新。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餐前水果。想起以前在大董吃过的水果,盘子里装满刨冰,里面塞了几只小橘子,加了点干冰,妖娆地冒着烟,很有风韵。

南麓的水果是新鲜的龙眼,洗得干净,毫无灰渍,夹在晶莹剔透的刨冰里,诱人地很可爱。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宝塔千层肉。这道菜拉开了此行杭帮菜的序幕。很多杭州的高档餐厅都有这道菜,被称为“金牌扣肉”,扣肉切片之后垒成方形的宝塔状,里面塞了一团梅干菜,下面再铺几颗青菜,可见厨师的用心。味道也很好,这种菜品,放在江南的小馆子里,能够吃下两大碗米饭。我们每人吃了一个小馒头,搭配着扣肉和梅干菜,食欲大增。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腐皮黄鱼卷。其实就是浙菜的代表炸响铃,传统的炸响铃包着精细的肉末,而南麓的炸响铃则裹了黄鱼肉糜,吃起来馅料松软鲜嫩,外皮酥脆。蘸一下调制后酱油,十分开胃。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虾爆鳝。也是杭帮菜的代表,主料是虾仁和鳝鱼,鳝鱼去骨油炸,外皮酥脆,虾仁是简单的过水勾芡处理,保持原味,和浇了糖醋汁的鳝鱼混合在一起,无论从口感还是味道上都能得到丰富的层次。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砂锅生爆童子鸡。本来想点招牌的富贵鸡,可惜卖完了,就点了另外一道童子鸡。鸡肉切成小块,芹菜、洋葱、板栗佐菜提鲜,做法有点儿像广式的啫啫煲。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高山豆苗。几道荤菜吃得十分过瘾,中间上了一道高山豆苗,解解腻。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竹荪烩三鲜。名菜“杭三鲜”,食材很丰富,竹荪、蛋饺、青菜、腐竹、木耳、河虾、鱼丸、猪肚、蘑菇、咸肉烩在一起,据说杭三鲜里重要的主角是鱼圆和汤料,而加了竹荪的杭三鲜可以称作是升级版了。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鲜腐竹酸汤肥牛。红汤看上去很能撩起胃口,几个小伙伴吃了偏甜偏淡的江浙菜,倒是很期待来点辣味的菜,不过让他们失望了,上海人做的川菜骨子里也透着一丝丝甜。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鹅肝炖蛋。巧合的是,我们中午吃了一顿非常扯淡的老娘舅套餐,里面一样有梅干菜扣肉和蒸蛋。南麓的菜当然完爆街头快餐,鹅肝与鸡蛋放在一起,毫无腥味,滴了一些酱油,外表看上去倒有点儿像焦糖布丁。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接下来是甜品环节,我们五个人点了三种甜品。

龙井炖奶。这是服务员强烈推荐的一道甜品,因为有龙井茶的加持,比普通的焦糖布丁后味更加醇厚,也不至于那么甜腻。我们一致认为这是最赞的一道甜品。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陈皮红豆沙。米其林餐厅出类拔萃,除了环境、口味与服务,还有一点应该是菜品的创新吧。松软的红豆沙加了陈皮,呈现了一种奇特的味觉享受。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桂香芡实羹。芡实即鸡头米,这个时候是吃鸡头米的最佳季节。鸡头米本身很硬,炖煮之后,略有嚼劲,清甜的荔枝糖水搭配鸡头米,是这个夜晚最好的注脚。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临走前,服务员小哥送我们到电梯口。我问他,为什么南麓浙里被称作“民菜”,他淡定地说,民菜,上海的民间菜嘛。同行的小哥哥在电梯间大笑,这不等于农家乐嘛?

后来我查资料,南麓·浙里的两家店,外滩店被评为米其林一星,而我们吃的这家巨鹿店只是进入了「必比登推介」,它的评选标准是在一个固定相对大众的价格范围内,比如在上海是200元人民币,呈现一家餐厅的三道菜套餐,包含前菜、主菜和甜点,如果品质高,就可以得到推介。

这家米其林餐厅,让人吃出了上海农家乐的感觉

话说回来,南麓·浙里作为米其林餐厅还是值得一去的,下次可以尝尝外滩店,看看两家有哪些不同。不过,提到江浙菜,哪个小伙伴来南京,我们约一顿江南灶或梅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