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32):玄武门之变5——决定天下命运的一箭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34)

李世民设伏的地点,在一个叫作临湖殿的建筑附近。太极宫内有三个大的人工湖:东边一个叫东海池,西边两个叫北海池、南海池。叫临湖殿这名字,应当靠着某个海池。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拨马欲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

李建成他们看到什么了?大惊失色、掉头就往家跑。历史没有明确记载。如果硬要给出一个答案,我选择李世民那一身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玄甲。

作为战术大师,李世民不会把九个人搞成一字长蛇阵,他肯定要布口袋阵。正面迎敌的是他自己;包抄的,我估计应该是尉迟敬德。

没有李建成和李元吉带随从入宫的记录。面对披盔带甲、拉着个脸的李世民他们,傻子也知道大事不好。李世民喊了句什么不清楚,照他以往的惯例,一般都是些比较嚣张、挑衅性的语言,什么‘我秦王也’、‘不服来战’之类的喊话。李建成大概只顾逃命,没见其它反应,有反应的是李元吉。

李元吉武功高强(‘

元吉素骁勇’),而且跟着李世民久经战阵,毕竟心理素质强一点。仓猝之中,仍旧张弓搭箭来射李世民。

对古代这些从小习艺的人来说,在喊话可及的范围内,基本上是‘瞄准即命中’。李渊怎么讨到李世民他们老妈做老婆的?靠的就是箭法

李渊老丈人叫窦静,是南北朝时周武帝的连襟。生了一个女儿才貌双全,上门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窦静叫人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来相亲的小伙子别管多帅,先发给你两支箭,能射中孔雀眼睛才有资格和小姐面谈。‘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有这种遗传和家教,几个儿子箭术水平差不到哪里去。不一定象老爹那样次次10.9环,起码九环十环、射个大活人是绝对没问题的。李世民就曾经跟尉迟敬德吹牛:‘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然而,面对李元吉的致命威胁,李世民没有丝毫的慌乱和犹豫。他稳

稳地张满弓,射出决定此生胜负的一箭。

世民射建成,杀之。

二十余年的兄弟情分、十年的夺嫡之争,这一箭射出,从此了断。

倒霉的李建成连句台词都没捞上,就被李世民送去见了老娘。这里,我们暂且让画面定格,先回答一个小问题:李世民为什么拿李元吉当空气、一心对付李建成呢?

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专家们也轻松给出答案:因为李建成是男一号,解决他就是解决主要矛盾,李元吉可以先放放。

这个答案不能让人满意。

消灭敌人为了保存自己。我军讲战略战术,第一条就说:战争的目的一是保存自己、二是消灭敌人。自己生存都保障不了的情况下,还谈什么消灭敌人?

身为一流的指挥员,说李世民不拿敌人的反击当回事,这也完全说不通。一个最差劲的作战参谋,也知道第一步是研究敌人,叫作‘一敌情、二我情、三战场环境’。李世民一贯的风格是‘

先为不可胜’。对方会怎么反击、怎么确保自身的安全,绝对是他战前考虑的一个重点。

唯一的解释,还是在盔甲上。

在重甲面前,弓箭的威胁大大降低。《资治通鉴》载:‘世民自起兵以来,前后数十战,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虽屡危殆而未尝为矢刃所伤。’是他运气好吗?运气也好就是了,但不可能全靠运气。俗话说‘刀箭不长眼’,但拿刀箭的人是长了眼的。象李世民这样的角色,放到哪里都是重点打击对象。他屡屡冲锋陷阵,严重的时候坐骑都当场被射杀,怎么就他没事呢?

说明装备很重要。

在使用机械力的强弩普及之前,重甲骑兵就是弓兵的一个噩梦。除非你有李渊那样射中孔雀眼睛的本事,前提还要敌人站着不动。所以才会有李世民堂弟、淮阳王李道玄那种情况:‘飞矢集其身如猬毛’——人被射得象个刺猬,照样来去如飞。

轻松读史之大唐(132):玄武门之变5——决定天下命运的一箭

有了重甲护身,李世民才有把握敌人不会构成威胁。这次伏击,将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再回到事发现场。

李元吉的威胁,最终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彀(gòu),就是张满弓的意思。李元吉平时挺厉害,今天出了怪事,连续几次都没把弓拉满,自然也就无法射准。这时旁边的人已经出手,乱箭把他射下马。本来李世民这个神射手再发一箭,就可以结束战斗了。但不知是心理紧张,还是干掉大哥后一下子泄了劲,又一桩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

千军万马中都没有倒地不起过,今天算是名符其实地栽了。而且那马好死不死,偏偏跑到李元吉跟前。李世民一身重甲摔了个眼冒金星,半天爬不起来。李元吉一看:‘天意!’一把夺过李世民的弓,准备结果了他为大哥报仇。

然而,两条腿毕竟跑不过四条腿。

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当年李元吉和尉迟敬德比武过招,连着三次被人家空手夺白刃,从此在心底埋下了对尉迟敬德的恐惧。这种恐惧,在关键时刻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尉迟敬德这次再也不用手下留情了,作为大唐第一号战神,干净利落地结果掉李元吉。

轻松读史之大唐(132):玄武门之变5——决定天下命运的一箭

文中记载李元吉逃跑的方向,是他原先住过的武德殿。这是事件发生于宫内的有力证据。因为如果在玄武门外,隔着城墙,是不可能知道他要往城内哪个具体地点逃跑的。另外,《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载:‘无忌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也明确说是进了玄武门。

按照事先的计划,一号、二号目标已经完成定点清除。虽然有点波折,总体还算顺利。然而,这仅仅是行动的第一个阶段。李世民下一步,将面对最终的‘零号目标’——李渊。

如何控制李渊,成了‘玄武门事变’中最大的空白和疑团。

本篇修订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