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邊防措手不及;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呢?

接下來該打誰呢?

拓跋燾突然想來了,好久沒修理柔然了;正巧這會兒西域悅般國派出使者,請求跟北魏一起合擊柔然;拓跋燾欣然同意。

在做了必要的準備之後,公元449年一年,拓跋燾跟嚼了炫邁一樣,連續發動對柔然的打擊,幾乎隔兩個月,他就要北上一次;那勁頭,擺明是要不滅柔然誓不還了。

此時柔然在位的是處羅可汗,開始的時候,處羅汗也沒太在意北魏的軍事行動,打不過你,我還跑不過你嗎?因此每當拓跋燾出兵,處羅便帶人往北跑;等北魏撤軍,他們再回原地。反正遊牧民族只要帶著帳篷,走到哪兒都是家。

但是老話兒說的好,泥人兒也有三分土性兒。

拓跋燾擺出一副沒完沒了的架勢,最後也把處羅給惹煩了——

這一年9月,拓跋燾再一次徵調部隊北上,處羅決定,不跑了,跟日了狗的拓跋燾幹!

拓跋燾這次北伐,兵分三路,高涼王拓跋那為東路,略陽王拓跋羯兒為中路,拓跋燾自己親率主力走西路,三路大軍約定在地弗池(今蒙古邦察干湖)會師。

針對北魏軍的部署,處羅汗決定,先示弱,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將北魏的東路軍,也就是拓跋那這一路吞掉,然後待機再戰。

還別說,處羅汗的計劃差一點兒就實現了;北魏軍一出來,柔然人照例先跑;跑著跑著,看北魏軍之間的距離漸漸拉開了,處羅汗突然回師就把拓跋那的東路軍包圍了。

這次處羅汗有備而來,部隊不僅人數上佔優,而且帶來的都是柔然軍中的精銳,戰鬥力也甚是強悍;如果不出意外,拓跋那這一路凶多吉少。

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邊防措手不及;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呢?

但意外還是出現了,而且出現的很搞笑。

處羅汗圍了拓跋那,二話不說就開始進攻,柔然這邊兒佔了個先手,一時間壓的拓跋那喘不過氣;可是別看被圍了,拓跋那倒也沒慌張,傳令一聲,安營紮寨,準備迎敵;北魏軍一邊兒操起泥瓦刀蓋房子,一面掄著大刀片兒砍人;忙了個不亦樂乎。

雙方就這麼僵持了幾天,處羅汗多次發起進攻,但都被北魏軍的拼死抵抗瓦解。

時間一長,處羅脆弱的心理素質產生作用了;這夥計看到拓跋那的部隊人數不多,但卻在己方重兵包圍下毫不慌亂,抵抗的井井有條;他開始莫名其妙的懷疑這路魏軍是拓跋燾故意放出來的誘餌!

這特麼哪兒跟哪兒啊!

你怕拓跋燾合圍了你,你不會多派騎兵,把偵察範圍撒的大點兒啊!

要不說這意外出的很搞笑呢,處羅越想越覺得自己這想法兒有道理,這哥們兒居然下令,全軍扔掉輜重,火速撤退。

一場唾手可得的勝利,就這麼無厘頭的被處羅斷送了!

包圍圈裡的拓跋那一開始還不敢信柔然撤兵的事實,他以為這準是處羅使出的拖刀計呢。後來偵察兵回來報告,處羅真的跑了,還了陽的拓跋那開始猛追;這一趟不論是跑的還是追的,忒辛苦了,史書記載,北魏軍不分晝夜,一口氣兒追擊了9天9夜;俘虜、繳獲柔然人口輜重不計其數,已經嚴重影響行軍速度了,拓跋那這才率軍撤回。

回軍途中,走到廣澤,遇上了正在此處的拓跋燾主力,一通報戰況,魏軍大獲全勝,點點俘虜的數量,居然高達一百多萬。

經過拓跋燾這次打擊,柔然實力大衰,再也沒有緩過勁兒來。

徹底打服柔然,拓跋燾鞭敲金鐙響,高唱凱歌還;心裡那叫一個美。

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邊防措手不及;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呢?

美著美著,也不知道怎麼個茬兒,拓跋燾突然想起一件事兒,南方的劉義隆還欠我一頓打呢!

腫麼回事兒?

敢情拓跋燾想起蓋吳起義的時候,劉義隆挖牆腳的事兒了。

拓跋燾咋對這事兒這麼耿耿於懷?這還得說,蓋吳起義之前,其實北魏的形勢其實挺好,而且拓跋燾正在發力經營西域;結果就因為蓋吳鬧了這麼一傢伙,北魏不得不停止擴張的腳步,翻回頭收拾內部。所以拓跋燾對蓋吳這事兒一直恨恨不平,蓋吳雖然死了(史書中對蓋吳的死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蓋吳死於兩軍陣前;另一種說蓋吳是被自己倆叔叔給殺了。);可當初跟著裹亂的劉義隆可還活著呢。

拓跋燾決定,削劉義隆一頓,解解氣!

公元450年,是為劉宋元嘉27年,就在這一年的2月,也就是拓跋燾剛從討伐柔然前線返回平城一個多月以後,拓跋燾帶著十幾萬大軍,對外稱要到梁川(今河南商丘)打獵;2月20日,拓跋燾親將10萬大軍,突然越過邊境,朝南殺來;劉宋邊防毫無準備,瞬間便被衝了個七零八落。

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措手不及;那麼,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怎麼對北方的拓跋燾一點兒防備都沒有呢?

要說清楚這個,咱還得把時間往回捯飭捯飭——

咱們之前說到劉義隆,還是在十年前,也就是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那一年,劉義隆搞定了弟弟劉義康、大臣劉湛;算是把權力抓回了自己手中。

當然,你不能指望劉義隆事必躬親,這夥計身體不好;所以就得有輔政大臣參贊軍機。廢了劉義康,一開始的時候劉義隆啟用了另一位宗室劉義恭做為領班兒。

可是這會兒,稍微有點兒政治敏感度的大臣都知道劉義隆不是個好伺候的主子;因此劉義恭開始還挺認真,後來也怠起了工。

看看劉義恭成天五迷三道的,劉義隆挺放心;但時間一長就不成了,國家畢竟需要幹員來打理;因此劉義隆便決定,對跟自己一輩兒的宗室限制使用,考察和提拔在劉義康時代受打壓的士人為官,以維繫朝廷的正常運轉。因此從公元440年到公元442年,劉宋朝廷上的人事變動跟走馬燈一樣,一會兒一個樣兒。

到公元442年,經過一番考察,劉義隆選定了執政班子,分別是何尚之、范曄、沈演之、徐湛之。

簡單說說這四位,劉宋朝廷裡後面發生的事兒,都跟著這四位有關。

何尚之,字彥德;廬江潛縣(今安徽霍山)人;庶族出身。

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邊防措手不及;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呢?

年輕時候的何尚之是個非常不著調的傢伙,放到現在,丫就是一殺馬特!史書記載,何尚之輕佻放蕩,喜歡研究“複雜群體中多因素干擾下及信息不對稱狀態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

啥?

你不懂這句話啥意思?

咋恁沒文化呢?!

這句話的另一種說法,其實很簡練,就倆字兒:賭博!

等何尚之慢慢兒長大了,也不知道啥事兒觸動了他,這夥計轉了性了,從學渣直接跨到學霸,並且以‘操守’正而為人稱道。

等到了工作年紀,何尚之出馬就跟對了人,誰啊?劉裕!

那陣子劉裕籌劃消滅後秦,何尚之因操守正聞名,劉裕便把他調到身邊擔任主薄,並且隨其出征;滅了後秦,何尚之因功受封都鄉侯。打這兒起,何同學算是進了士族堆兒裡。

咱以前說過,劉裕其實挺疼他那二小子劉義真,很多好東西都緊著他來;因此稱帝之後,劉裕便把何尚之打發到劉義真處,擔任車騎諮議參軍;希望這位‘操守正’的仁兄能好好兒輔佐劉二衙內。

或許是何尚之三觀太正了,劉義真覺著跟這號人沒什麼好說的;因此何尚之雖說興沖沖的去報到了,但在劉義真那兒是屬於進了班子,進不了圈子的人;劉義真很多事兒都不帶他玩兒。

不過從後來看,這事兒對於何尚之來說,還真難說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

劉義真不認為何尚之是自己的親信,但是從編制上說,何尚之畢竟是二衙內的人;因此當時徐羨之、謝晦、傅亮等人對這位何尚之都抱著戒心。

等劉裕去世,劉義符繼位,徐、謝、傅當家開始收拾劉義真的時候,何尚之跟著倒了黴了;官兒被一擼到底,從朝廷被踢了出去。

但是,也因其不是劉義真的嫡系,何尚之被留了條命;徐、謝等人沒有趕盡殺絕。

再後來,文帝劉義隆登基,度過了適應階段;劉義隆開始跟他爹留下的輔政集團角力;此時劉義真之前的班底兒慢慢兒的就被劉義隆收羅到手邊兒;這裡邊兒就包括何尚之。

不過到這會兒,劉義隆給何尚之的官不大,屬於中級官吏;而何尚之經歷了劉義真事件之後,也歷練的很沉穩,不顯山不露水的;給官就當,沒事兒就關起門來鑽研鑽研學問,日子過的挺瀟灑。

在這段時間,何尚之給他女兒說了門親事,親家就是後來被劉義隆殺掉的原鐵桿劉湛;那段時間,劉義隆對劉湛正是恩寵有加的時候,有了這層關係,何尚之無形當中就進了劉義隆的圈子。

有一件事兒很能說明問題,那會兒劉湛還沒有投入劉義康的懷抱的時候,有一次劉義康想任命自己的親信劉斌為丹陽尹,劉義隆不答應;轉而把這個差事給了何尚之。丹陽,就在建康邊兒上,丹陽尹相當於現在天津市委書記;不是可靠的親信,輪不到這個位置。

後來劉義隆和劉湛鬧掰,劉湛投靠了劉義康;何尚之可沒跟著他親家過去,而是依舊堅定的支持劉義隆。公元440年,劉義隆誅殺劉湛,驅逐了劉義康,何尚之因立場堅定升任吏部尚書。之後,又轉任中書令、中護軍。

第二位,范曄,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高門大戶出身,范曄老兄的老爹那一輩兒很多都是官兒,而且還是個不小的官;看過前文的兄弟估計會有印象,當年太子劉義符繼位後,成天不務正業,有個名叫範泰的‘太子黨’大臣給他上書。

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邊防措手不及;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呢?

這位範泰,就是咱要說的這位範兄的老爹。

不過別看范曄出身名門,但是範媽不是妻,是妾,所以范曄在家裡的地位並不高;而且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當時就有),就有段子手給范曄寫段子,說范曄是他媽上廁所時勁兒使大了生出來的,因為毫無準備,所以掉下來的時候大頭朝下,腦袋被磚磕破,遂得小名“磚”。范曄出生後,因其伯父範弘之無子,就被過繼給範大爺,因而得襲爵位,封武興縣五等侯。

跟何尚之先學渣後學霸不一樣,范曄自幼就是個學霸,酷愛讀書;很小的時候就把家裡的藏書都翻了個遍。公元420年,這年劉裕稱帝,朝中局面隨之改變,范曄也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後遷為秘書丞。

公元430年,范曄轉任過一段時間檀道濟的司馬、兼新蔡太守;時北魏鮮卑軍隊圍攻青州,檀道濟奉命出師解圍,范曄隨軍北伐,因功升任尚書部郎。

此時,咱們這位範兄在官場上可謂是一帆風順;不過有道是樂極生悲;就在範兄一帆風順進入人生的快車道時,一件事讓正春風得意的範兄從浪尖兒掉進了谷底。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432年冬,劉義康的母親王太妃去世了。老媽走了,劉義康便召集人手給老媽辦白事兒;下葬當晚,劉義康召集同僚舊友給老媽守靈。當時范曄的弟弟範廣淵任司徒府祭酒,范曄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叫了倆朋友(王深、王廣)就找範廣淵喝酒去了;這哥幾個喝著喝著就喝嗨了,一邊喝酒,一邊兒唱起了卡拉OK。

他們喝酒的地方就在劉義康的司徒府裡,聲兒巨大;您想劉義康能不知道嗎?哦,我跟這兒哭的跟孫子似的,你們幾個倒好,跑我們家開Party來了。

劉義康大怒,第二天就把范曄踹出京城,將其貶為宣城太守。

要說一句的是,政治上失意了,可成就了范曄的另一個名聲,就在其任宣城太守期間;范曄綜合各家史料,編成了光耀千秋的《後漢書》。

再後來,劉義康倒臺,劉義隆拔擢人才,有人就向其推薦了范曄;幾番考察之後,公元442年,范曄再次進入中樞。

第三位,沈演之,字臺真;江南豪強出身,其高祖曾跟著東晉權臣王敦一起發動叛亂;曾祖父是東晉名將沈勁,其父沈叔任,曾跟著朱齡石西征滅了譙縱的後蜀,後被任命為益州刺史。

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邊防措手不及;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呢?

沈演之年少時就很有名,以鑽研《道德經》著稱;據說他每天要讀100遍《道德經》;後來入仕,從基層小官開始幹,是劉義康發現了他,累次升遷,直至成為劉義康的別駕從事;對其信任有加。

後來劉湛投入劉義康一方,跟劉義隆、殷景仁陣營互撕;沈演之沒跟著劉義康起鬨,火線起義,站到了劉義隆一方。憑此功勞,滅了劉義康後,劉義隆封沈演之尚書吏部郎,後又進位右衛將軍。

最後一位,徐湛之,字孝源,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人。是劉裕的大女兒、會稽長公主劉興弟的兒子。論關係,他應該管劉義隆叫一聲舅舅(不過兩人年紀相差不大,徐湛之比劉義隆就小3歲。)。

拓跋燾鐵騎南下,劉宋邊防措手不及;這些年劉義隆都在幹嘛呢?

跟那幾位比,要說徐湛之跟劉義隆的關係最近;不過,這四位中劉義隆最恨的卻是他這個外甥。

原因很簡單,徐湛之跟劉義康關係巨好,跟劉湛走動的也很勤。

後來劉義康壞事,劉義隆就想幹掉徐湛之,不過沒幹成。

因為徐湛之有個特別牛逼的媽,就是那位劉興弟。

劉裕一共生了八個女兒,這裡邊兒只有劉興弟是劉裕正妻臧愛親所生,是嫡女。後來像什麼劉義符、劉義真,包括現在皇位上坐著的劉義隆,都是庶子。因此劉興弟在劉宋皇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有兩件事兒很能說明問題——

其一,劉裕還沒發跡的時候,家裡窮的一塌糊塗;日子過不下去了,劉裕便想了個招,跑去割蘆荻換錢;當時劉裕窮啊,出門兒做小買賣露著腚總不好吧,於是夫人臧愛親便親手給劉裕縫製了一套行頭;後來劉裕發跡,特意把當年的衣服留下來交給劉興弟,並且有話交代:後世子孫中,如果有人驕奢淫逸,你就把這些衣服拿給他看;並且代朕行家法。

其二,劉義隆討伐謝晦時,專門把他這位姐姐請進宮,代行皇后職能,總攬六宮。

從這兩件事上,就能看出,這位會稽公主絕不是省油的燈。

後來劉義隆清除劉義康、劉湛等人,事情也牽連到了徐湛之,劉義隆下令將徐湛之逮捕處決,眼看人頭就要不保,徐湛之急瘋了,拼命託人給自己老媽帶話兒,讓老媽救自己一命。

這老公主也是真牛,夾個包袱就進宮了,見了劉義隆邊哭邊把包袱抖開,拿出裡邊兒劉裕交給她的那件兒破衣服,邊哭邊罵劉義隆,瞧瞧、瞧瞧,這是我媽給你爹縫的衣服;你們家窮成那逼樣,是我媽撐起了這個家。哦,現在你們家有頓飽飯吃了,你現在就要殺我兒子,老孃跟你沒完!

有她這麼一攪和,劉義隆不得不放了徐湛之一馬;這還沒完,人會稽公主就跟邊兒上坐著,不殺就沒事兒了?你得給我兒子官兒當。

有這麼個強悍的老媽,於是徐湛之被任命為太子詹事、加侍中;成了劉義隆在後劉義康時代中的一員。

這四位構成劉義隆在平滅劉義康之後的班底兒,但是這裡邊兒還是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