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河」清源哺六盤,修來涇水育固原——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之涇源篇(一)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新時代賦予水利人新的歷史使命,全面實現水治理現代化是興寧富民的重要一環。寧夏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加快推進系統治水,遵循寧夏空間規劃,運用系統論對水治理體系進行優化設計,從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等方面,實現水利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統籌協調全社會推進水資源、水工程、水生態、水環境的現代治水新業態,攜手共建水治理命運共同體。

——寧夏水利廳廳長白耀華

順應自然治理水患,使固原人民過上“興來涇河便是水”的安寧、幸福的生活,其人、其事便會不朽。治水如此,其它方面亦如此。固原缺水由來已久,面對水之窘境,固原人民“發揚吃苦耐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光榮傳統,開展轟轟烈烈與“天干地旱”做鬥爭的豪情,實行“涇河截引、調蓄”的英明決策,“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適機而生。該工程是寧夏投資規模最大、受益範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建設最為緊迫的民生工程,覆蓋固原市三縣一區的44個鄉鎮603個行政村3559個村民小組110.8萬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常言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身為兄弟縣區“輸水、送水、供水、保水”的涇源縣,肩負重任,不辱使命,科學實施涇河綜合治理, 打造優美生態水域環境,在治河、清河、衛河上狠下功夫,在水生態、水環境、水保護上找路徑,以涇河為本為根為源,以“六盤山”為父,以“涇河”為母,以人飲為基為標為靶,山水共計,養水保山,循環不斷,依策而行,奮力拼搏,實現了“正河清源哺六盤,修來涇水育固原”偉大壯舉,意義深遠。涇河人飲工程

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全面推進國家節水型建設

涇源縣是位於寧夏最南部的一個山區小縣,在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屬於國家重要水源涵養區,境內六盤山地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涇源縣是渭河一級支流涇河的發源地,水資源相對較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隨著涇源縣“生態六盤、清涼世界”城市總體發展目標的提出,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宜居城市,需要大力加強山區水源涵養及土石山區水土流失治理,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保護能力,大力發展生態型節水產業,弘揚少數民族地區水文化。

堅持水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打造綠色發展長廊

涇源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南端,地處六盤山東麓,隸屬固原市。東與甘肅省平涼市接壤,西與寧夏隆德縣毗鄰,南與甘肅省華亭、莊浪兩縣相鄰,北與寧夏固原市連接,距固原市79km,距自治區首府銀川市420km。涇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將增加水域面積18萬平方米,進一步拓寬水域面積、降低水流速度、沉澱攔截泥沙、提高防洪減災、防止河道下切、穩定涇河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將極大地改善當地人居環境和自然條件,塑造對外形象,為當地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快速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針對河道實際的環境現狀,以改善、修復生態環境為中心,通過實施“河道整治、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工程,徹底根治涇河環境汙染,建設“清、淨、綠”的綠色生態景觀長廊。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追求綠色時尚 擁抱綠色生活

倡水土保持之風,走持續發展之路

咬定青山不放鬆,涇源縣堅持走“生態立縣”路子,把水土保持放在開創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大視野中謀篇佈局。按照自治區提出把南部山區打造成美麗寧夏的“後花園”的總體要求,把小流域治理與生態旅遊相結合,實施工程治理、生物措施實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環境,全力構建生態健全、環境優美、佈局合理、城鄉一體的水生態環境體系。涇源縣利用“水土保持”、“國債”、“生態”、“退耕還林草” “農業綜合開發”和“以工代賑”項目,已治理水土流失面355.2km2, 實施小流域治理52條,各類小型水保工程3286座(處),小型河道治理10條。水土流失顯著減少,林草覆蓋度得到提高。山變綠了、水變清了、自然災害減少了、村容村貌整潔了,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當地群眾都說,是水保項目帶來了好運氣、好福氣和好生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1月,全國首屆“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鎮與景區成果發佈會上,涇源縣作為寧夏唯一入選的生態旅遊城市,被授予“全國十佳生態旅遊城市”獎牌。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全面推行河長制

成立“清河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排查園區、企業直接入河排汙口8個,整頓達標排汙口8個;開展河道岸坡環境專項整治,共計整治河道岸線85km,清理打撈垃圾160噸,修復生態面積2000多畝。二是開展水生態修復工作。完成香水鎮、涇河源鎮人工溼地建設項目,營造各類水源涵養林6.4萬畝;加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頓家川、龍潭片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治理流失面積13.5平方公里。三是建立工作機制,加強河流日常巡查監管。建立工作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群防式執法”,各級河長及巡河保潔員及時按要求全部安裝河長通、巡河通APP開展巡河工作,目前累計開展巡查5000多人次。四是開展清水暢河淨源行動。2018年8月全面啟動涇源縣清水暢河淨源行動,目前已制定印發了《涇源縣實施清水暢河淨源行動實施方案》,各成員單位正在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是一個地區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標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保障人民的飲水衛生,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是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民生問題。為確保飲水安全,加強水源興修,我縣投資3303.89萬元興修新旗水庫、臥龍山水庫維修加固工程,新建一庫容7.5萬立方米小型水庫,對全縣32處農村溝道截潛水源工程進行了全面排查,清洗鋪設更換濾料14處, 對全縣73個蓄水池全面進行清淤清洗, 確保群眾用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