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民營企業家耿俊偉鄉村扶貧解困的領頭雁

五臺山民營企業家耿俊偉鄉村扶貧解困的領頭雁

圖為師生們正在樂哈哈地觀賞捐贈的電視機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的石咀鄉是五臺山主景區的南大門。當人們從這裡進入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時,路經的第一個規範整潔的旅遊產品市場——金鑫旅遊市場和與之毗鄰的五臺山佛地漂流就會相繼映入眼簾……這就是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石咀鄉石咀村農民耿俊偉為帶動鄉村扶貧解困而創建的。

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的旅遊業雖興起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但快速發展起來還是在2009年6月26日五臺山成功入列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和忻阜高速公路開通以來。石咀鄉不僅地處距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南線的旅遊公路25公里,而且其境內擁有臺麓字崖、臺麓寺、古佛寺、海會庵等寺廟古建和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晉察冀邊區銀行、黨校人民日報報系中創辦最早的《抗敵報》舊址等紅色旅遊景點。但由於當地人祖輩形成的農耕意識根深蒂固,發展旅遊業脫貧致富的觀念淡薄,所以當地人仍然以農耕為主,很多人尤其是老弱病殘者大多處於貧困狀態……

五臺山民營企業家耿俊偉鄉村扶貧解困的領頭雁

圖為9月18日耿俊偉向石咀學校捐贈電視機現場

2012年石咀鄉石咀村30多歲的農民耿俊偉眼看著自2009年五臺山成功入列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和忻阜高速公路開通以來,隨著五臺山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由於該鄉地處貫通晉、冀、京、津等地的忻阜高速五臺山出口處,途經該鄉入山的中外遊客也由過去的30%左右猛增到70%以上,境內過去冷落蕭條的景點也逐漸熱了起來,並且五臺山在申遺成功之後,按照景區的整體規劃核心內的人口、建築逐步向外搬遷的實際情況,根生土養的耿俊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開始琢磨籌建一個什麼項目才能既適合五臺山旅遊業發展需求,又能使鄰村上下的農民尤其是老弱病殘增收呢?經過深入廣泛的市場調查後,他決定共建一個以經營本地土特產和旅遊紀念品為主的旅遊市場。他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景區、鄉里有關領導的支持……

說了就辦,定了就幹。耿俊偉一貫的作風。但經過初步預算籌建這個市場約需200萬元左右。耿俊偉雖然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來,但他沒有退縮,他自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於是,他通過跑銀行、走親訪友四處籌措資金,並利用邊籌集邊建設的方法,經過1年多的四處奔波和精心組織,施建一個水、電、網絡、休息室、管理室等基礎設施齊全的、能解決100人就業的金鑫旅遊市場建成了,並於2013年6月19日正式投入營運。這個市場100多個攤位的攤主只適當地向管理處繳納一些衛生、鍋爐、充電、取暖等微少的基本費用。自此,該市場不僅為市場周邊8個村、70多貧困或困難戶及老弱病殘者100多人提供了脫貧解困的就業平臺,而且也激發了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同時也豐富了景區的旅遊產品市場,為中外遊客提供了方便……2015年耿俊偉又根據不少遊客具有休閒健身、生態遊樂等的追求,又同幾個好友集資了300多萬元新增了五臺山佛地漂流項目……

五臺山民營企業家耿俊偉鄉村扶貧解困的領頭雁

圖為五臺山佛地漂流始發點

如今在市場和漂流項目上150多名從名人員,平均年收入在2萬元左右,不僅使其中的不少貧困或困難戶脫貧解困,老弱病殘者自食費力,,而且這兩個項目也成為從南線進入五臺山核心景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耿俊偉在千方百計地為鄉親們扶貧解困,帶領鄉親們勞動致富的同時,他還十分重視尊師重教、智力扶貧,2016年以來,先後個人出資兩萬餘元,向石咀中學捐贈校服150套、電視機10臺、洗衣機2臺等。

執著無悔的追求,追求無悔的人生。耿俊偉根據遊客市場和經營戶的需求,已準備自籌建一個一次性可解決100多人就餐的餐廳和廚房以及市場接待室、洗漱間、儲物庫房等,使市場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更加配套和完善,以求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服務效益……

相信,耿俊偉這個鄉村扶貧解困的領頭雁,會憑著自己的執著,振翅飛的更高、更遠。

高峰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