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说到成都区(市)县的“新晋网红”,天府新区肯定首当其冲。

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后起之秀,自成立那日起,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而这其中常常登上“天府新区热门话题榜”的,非“房价”和“教育”莫属。

“冲动抢房潮过后,学校才是绕不过去的坎。”

吃瓜群众的一句话,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网上还有这么一个段子,“天府新区的教育资源,永远都是活在规划里!”

真的像有些人唱衰的那样,天府新区的教育资源“稀撇”?和其他中心城区相比,瞬间被虐成渣渣?教育资源的发展配套,配不上新区建设的高起点高速度?搬上小板凳,今天让小浪来为各位看官理智客观地分析一把。

(注:在广义上,“天府新区”一词是指四川天府新区,而狭义上,“天府新区”是指成都天府新区 ,即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本文讨论的是后者。)

领跑or垫底?教育资源被狂虐?

过去的八年,天府新区的发展速度可谓惊艳,这里就不再赘述。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曾经的荒地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如今的繁华(图据天府发布)

那教育呢?“和其他中心城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目前的天府新区而言,这恐怕确实是一句大实话,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几份名单来直观感受一下。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从这几份名单中,我们不难看出天府新区目前有哪些公办小学和公民办初中。那么掰起你的手指数一盘,能够称之为“名校”的,是不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其他中心城区一比,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反正看起来就是有那么一点虐。

但在这里,

也请正视一下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时间”。和其他的中心城区相比,天府新区的教育资源被“吊打”才是正常的,拿一个刚刚才发展了8年的新区,和那些动不动就搬出百年名校、教育配套发展已经成熟到不能再成熟地老城区作比较,是不是有失公平?


摘掉名校牌子的百年名校梦

回顾下天府新区教育资源的首次爆红,还要穿越回2015年,那一年,《成都九大名校新校区落户天府新区》的新闻刷爆朋友圈,让家长们看红了眼,天府新区的“名校们”开始成为无数家长心目中的香饽饽。

香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的你,随便走进一家天府新区楼盘的售楼部,都会在楼盘的整体规划图上和这九大名校分校区狭路相逢撞个满怀。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九大名校新校区的“杀伤力”不是吹的,成都教育界超级大IP“四七九”、泡桐树小学、成都市实验小学随便单拎一个出来,都能让人感受到初恋般的心动,更何况是组团跑进了天府新区,怎能让人不激动、不兴奋?

新校区红红火火的建设中,不久,问题来了,家长们纷纷的加入到了“嫡系”还是“挂牌”的口水战中。大家都在讨论,说好的“四七九”“五朵金花”分校,怎么修着修着就变了呢?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都了解了,新学校修起来了,开学了,然而校名也是确确实实的不一样了,变得更有新区辨识度了。因为这件事,天府新区的教育资源承受了不少的“质疑”,甚至有家长表示“说好的名校分校呢,难道是骗人的?”。

在小浪看来,在这件事上,天府新区的教育资源其实是背了锅。

早在2016年11月的时候,就有网友在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咨询为何这些当初说好的名校分校纷纷更名。当时官方的回复如下: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从这份回复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

1.分校校名并未更换,仅为增挂校牌,目的在于解决学校作为法人机构的法律问题;

2.规划的6所天府系列小学,本来就是由名校领办;

3.因受成都四、七、九中不再办分校的政策影响,新建高完中只能由直管区自建自创品牌。

关于这几点,家长们也可以在网上和各学校的官网上查询到相关信息。校名变了,难道就不能成为名校了?

首先,天府七中是天府新区先行开办的第一所中学,于2017年9月开学,现在已经为人熟知,是天府新区的一所标杆型学校;天府四中总投资10亿元,也于今年9月开学,放话称“将在五年内全面建成K12学校” 。

其次,天府一至四小都是属于公办学校,由于成都市已不允许集团办学校名直接使用xx校区或者分校,所以必须挂两个牌子。它们不是那些龙头名校的“嫡系”分校,而是由其领办,属于合作关系,龙头学校将为新校区提供一部分管理和师资力量的支持,硬件设施更不在话下。

最后,一所新学校从诞生到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没有哪一所学校是一开始就成为水平一流的名校的。家长们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毫无疑问最直接的方法是看中考高考,但我们也明白,重点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教师团队或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更依靠生源质量。

所以,与其去纠结在乎“校名”这些表表面面的东西,还不如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的去了解和观察一所新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


“教育资源永远活在规划中”?数百所学校已经在路上

“成都天府新区成立之初,教育底子弱,质量和硬件普遍不高,其中初中最为薄弱,全科及格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名优教师特别少,学校管理水平比较传统,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后。”

这是2017年9月1日天府七中的开校典礼上,天府新区相关部门的领导对区域教育概况作的一个概述,从这段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关于教育发展,天府新区敢于直面问题,是很清醒的。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天府七中

目前新区的教育资源如何呢?

天府新区基础教育测评已居成都市中心城区第2名。2018年,天府新区新建9所幼儿园、9所小学、4所中学。新开办天府四中、天府七小、华中附小、天府五幼、天府十二幼、河池幼儿园,天府三小、天府五小、新兴幼儿园、合江幼儿园顺利迁址办学,新增小学学位9700余个,幼儿园学位2700个,极大提高了新区公益性学位供给。同时进一步深化创新“两自一包”办学体制、国企举办公益性学校,大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此信息数据截止至2018年9月)

已建成天府一幼、天府三幼等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8400座;建成天府一小、天府三小等小学4所,新增学位6480座;建成天府四中、天府七中等中学3所,新增学位12600座;同时完成了华阳中学、籍田中学、万安中学、万安小学、锦江小学、合江小学、华阳幼儿园等学校的校园综合整治,完成新区所有公办学校(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安防提升工程。除以上涉及的相关学校外,一心幼儿园、天府五小、天府六小、沙河小学、大石学校等8所学校(幼儿园)也正在加快建设中。(注:此信息数据截止至2018年3月)

另外,在2017年到2022年未来这5年时间里,新区将布局规划130余所学校、幼儿园,投资逾百亿,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名优教师,为打造未来教育强区再添一把火。

在规划新建学校时,新区的总体思路是:在华阳、万安两处人口比较密集,城市化率高的区域,主要补足幼儿园和小学特别缺乏的短板,新开了天府一幼、天府三幼、天府三小、天府四小、天府五小等。在成都科学城这种城市新兴拓展区,也是未来人口聚集区,提前部署学校。为了保证新开办学校的教学质量,新区新开办的学校校长均由合作办学的学校的副校长或者优秀中层来担任,同时高薪聘请优秀的在职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开校半年前,所有自主招聘的老师都到合作办学的学校中进行跟岗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今年还有官宣,未来三年,天府新区将投入30亿元,深入实施公共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拟新开工建设幼儿园19所、小学14所、中学7所,其中2018年将开工建设美岸幼儿园、美岸小学、沙河中学等9所幼儿园、9所小学、4所中学共计22所学校,大力提升天府新区的教育公共配套水平。


教育资源配不上发展速度?天府新区:我不服

天府一小舞蹈教室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在发展产业、引进人才的同时,通过教育来促进发展,通过新开办学校优化教育资源,这也是天府新区一直在努力做的的一件民生大事。从天府新区拟规划学校的数据中也不难看出,成都天府新区打造未来教育强区的野心,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区域的教育资源也正在逐渐丰富。

话都说到这儿了,肯定又有人要吐槽“又是传说中的规划”?我们不妨来看看实际行动。

以华阳片区为例,自规划转交以来,规划建设幼儿园7所,小学4所。根据现有规划,在海洋路附近规划了一所公立中学,学校建设时序将根据周边人口聚集情况,适时启动建设。

华阳片区新建了成都天府新区第三幼儿园、天府新区第十二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增加学位2610座,其中成都天府新区第三幼儿园、天府新区第十二幼儿园位于华府大道附近。2017年,华阳片区启动建设一心幼儿园,新增学位450座。2018年,华阳片区规划建设美岸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620座。待其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逐步缓解华阳片区幼儿园的学位矛盾,进一步提高新区公办幼儿园学位覆盖率。

成都天府新区第三幼儿园已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天府十二幼、天府五幼、河池幼儿园计划于2018年9月开办。

所以别再天天黑人家的教育资源“永远都是在规划”了,明明人家有在脚踏实地的行动ing。

静下心来想一想,新建一所学校,难道是一项几个月就能完工的小工程?教育从来就是一项慢的艺术,一味的求快,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就像龙应台那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一样,对于天府新区教育资源的配套发展和完善,是不是也应该说一句“天府新区,你慢慢来”。

成为未来的教育强区,请给她一些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