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春秋战国|智伯无德失多助,引水灌赵反被淹

解码春秋战国|智伯无德失多助,引水灌赵反被淹

话说周王朝兴礼义,分诸侯于天下,晋国日益强大,后晋国废公封卿,导致王室衰弱,渐渐失去了对公卿的控制。经过激烈地争夺兼并,十卿宗族最后剩下四卿,即:"智、韩、赵、魏”,其中智宣子势力较强,其他三卿相对较弱。

智宣子去世后,智伯继位执掌国政,其扩张野心不断膨胀,仗着自己的势力强大,先后逼迫韩、魏、赵割地于他。

韩侯执政者韩康子听从谋士段规劝说,将一处有万户人家的城邑送给了智伯;魏侯执政的魏桓子采纳了食客任章的建议,也把一万户的土地割让给了智伯。

智伯见韩魏两家都因害怕他而割让了土地,就更加狂妄了,就又向赵索要土地。公元前455—前453年,因赵襄子不给智伯土地,智伯就逼迫韩、魏与其一起出兵伐赵。

赵襄子不是三家的对手,就逃到了晋阳。晋阳是其父赵简子生前苦心经营的地方,临终前曾嘱托赵襄子,晋阳城守尹铎对民宽厚,城里的百姓与王室一心,如有不测可去晋阳暂避。

智、韩、魏三国大军一路追杀,把晋阳给团团围住,并引晋水淹没晋阳城。虽然晋阳城大部分被水淹没,百姓的灶台都有水了,但城中百姓没有慌乱,与赵襄子同仇敌忾,团结一心,奋力抵抗三家大军的进攻。史称“晋阳之战”。

解码春秋战国|智伯无德失多助,引水灌赵反被淹

一天,智伯巡行水势,让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为他护卫,以王自居,让韩、魏两家心生怨恨。当走到一高处时,智伯俯视晋阳城内被淹情况,不由感慨说:“今天,我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啊!”。

谁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韩康子和魏桓子听到智伯这么一说,顿是感到了威胁,心中对智伯产生了戒心。因为智伯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引汾水淹灌魏国都城安邑,引绛水淹韩国都城平阳。巡视结束后,二人在一块商讨起如何提防和对付智伯的对策,不再与智伯一心攻赵了。

恰好这时赵襄子派出了说客张孟,偷偷地跑出城外,到魏、韩营中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劝韩、魏两家放弃进攻赵。张孟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来攻打赵国,若赵灭亡,随后就是你们韩、魏两家了,不如我们三家联合,共同打败强大的智伯,这样我们三家方能保全”。

韩、魏二子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只是怕事迹败露,引起智伯怀疑和打击。张孟说道:“这里就我们三个,我们的的密谋是不会传出去的”。于是三人就制定了一个计策,趁夜色掩护,由赵襄子派人杀死护堤的人员,然后决堤,把水灌向智伯军营。智军必大乱,三家军队联合击杀智伯,可尽灭智低宗族,瓜分智伯的土地。

张孟回去后,把三家约定的时间、计策告诉了赵襄子。赵襄子命人做了充足准备,按约定时间,从韩、魏防地突入,斩杀了智伯护堤人员,把河堤挖开,让大水灌进了智伯军营。智伯军营迅速被淹,士兵死伤无数,一片混乱。赵、韩、魏三家军队乘势杀入,暂杀智伯,消除了威胁,后又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到此,智伯宗族势力灭亡,晋国完全被韩、赵、魏三公分割完毕,晋国也就此消亡了。

解码春秋战国|智伯无德失多助,引水灌赵反被淹

晋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引水淹城用于军事战争,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郑州花园口炸黄河大堤,水淹日军提供了借鉴。不过花园口决堤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迟缓了日军南下,但华东地区广大老百姓没有来得及撤出,被水淹死无数,房屋被摧毁,庄稼淹没,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还形成了几十万平方公里、荒无人烟的黄泛区。

司马光认为,智伯的灭亡,在于他的有才无德。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都是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失德之人,容易失去民心,最后群起而反之,就是亲近之人也会背离而去。这就是道多助、失道寡助。

晋阳之战,还提到了一个道理就是“唇亡齿寒”。上个世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周边发动了两场战争,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把战火烧向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边境。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做出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的战略决择,就是借鉴了历史上发生的这些故事。

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好好地阅读历史故事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