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他们离开城市长期驻扎在罗平农村……

“山高坡陡赖石旮,漏水跑肥力白花,土浅挂破好犁头,巧妇无水难当家。” 这句顺口溜曾经是罗平县老厂乡发新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3月,罗谦作为年轻干部从市纪委选派前往发新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点赞!他们离开城市长期驻扎在罗平农村……

初到发新村,罗谦了解到,发新村属于罗平县老厂乡13个贫困村委会之一,辖5个自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99人。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水利等的制约和村民靠天吃饭传统观念的影响,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让他感觉“压力山大”。

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到发新村的第一天晚上,罗谦失眠了,“在进村的第一天,我就开始盼望着驻村工作快点结束。”“怎么办?干还是退缩。”他的内心一直“纠结”着。“翻来覆去,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最后做事认真,性格倔强的他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要干好!

为了快速转变角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罗谦脚踏实地,虚心求教,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同工作队其他成员、村社干部以“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在风里雨里,在昏暗的手电筒光中,踏着泥泞的山路走村串户搞调查,与村民交心交谈、倾听群众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点赞!他们离开城市长期驻扎在罗平农村……

做群众搬迁的“贴心人”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再硬的骨头也熬不过真心实意。走进德克村,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镶嵌在青山绿林间,村里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各家各户门前的小菜园内时令蔬菜长势正旺。

以前的德克村有49户225人,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一方水土已养不活一方人”,为了让德克村的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罗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德克村实施易地搬迁。

但迁址,在农村是天大的事。以前由于数十年村民们形成的故土情结,村民们对搬迁有抵触情绪,认为搬迁要选好日子,不能随便搬。为了让村民们早日住进干净整洁的新房子,罗谦多次深入群众家中,通过做思想工作及宣讲政策,积极帮助群众打消疑虑。“村里人的故土情结很重,我们理解,为了做通群众工作,我们一家一户去做工作。”罗谦说。最终在罗谦的劝说下,不久,德克村的爆竹声响彻山间,村民王卫军给祖先磕头:“咱德克村要发展脱贫了,今天给你们搬家了。”

点赞!他们离开城市长期驻扎在罗平农村……

做群众思想的“开导人”

走进老厂乡发乃烟站,大补母朵村村民刘开华正在烟站内为收购的烟叶打包。可曾想他曾经是出了名的“懒汉”,由于懒惰导致贫穷,妻子离家出走,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家庭经济困难,孩子生病没钱看,无能力建新房,住的土坯房屋顶多处大洞都能看到天空,下雨时屋里到处漏水严重,屋里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为激发刘开华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罗谦详细了解和分析了他的情况,想帮他脱贫致富,可是多次上门,刘开华都拒绝了,他既不愿意干活也不想重建房子,日子混一天是一天。罗谦又多次做工作打算帮助他找工作和发展种植业提高收入,他也明确拒绝了。

但罗谦没有放弃,与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村社干部多次一起耐心地做刘开华的思想工作。最终刘开华感动了,再也不懒了,他每天早出晚归,种植庄稼,乡亲们看到他是彻底变了,再也没有当他的面说他懒了。“现在政府为我建了安居房,孩子看病花费1万余元政府给报销了9000多,现在又让我在烟站打工有7000多元的收入。我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感谢政府,请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劳动,不让政府再为我操心。”刘开华拉着罗谦的手激动地说道。


点赞!他们离开城市长期驻扎在罗平农村……

做群众产业的“引路人”

“以前,家里的地种包谷只有800多元的收入,现在我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丹参,1亩能分红800多元,土地流转费有900多元,在种植基地里打工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走进老厂乡丹参种植基地,发新村村民刘勇宽一边查看丹参长势一边对记者说。

到底要不要入股丹参种植?曾经就这个问题刘勇宽很犹豫。刘勇宽一家有5口人,过去一家人外出打工、种玉米是主要经济来源,一年下来日子过得紧巴巴。为增加群众收入,罗平县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发展丹参、白芨等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但因种种因素,刘勇宽不敢轻易尝试。

为打消刘勇宽的顾虑,罗谦一遍遍上门帮忙算账:种玉米当年能见效益,但把种子、化肥、劳力费等成本算进去,辛苦一年也就就能苦个800多元;如果入股丹参种植,1亩就能分红800多元,土地流转费有900多元,在种植基地里打工又有2000多元的收入,多划算。

在罗谦劝说下,现在刘勇宽走上了致富路,住上了好房子,骑上了摩托车。

点赞!他们离开城市长期驻扎在罗平农村……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罗谦作为罗平5816名驻村工作队中的一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如今走进发新村一座座、一排排新建的安居房格外醒目,还有修葺加固的民居白墙蓝瓦,错落有致;水泥路延伸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道路两旁的节能灯风扇悠悠地转着,新栽的行道树——香樟、桂花苍翠挺秀。正如发新村副主任钟培所说:“是市纪委及像罗谦这样扎实的驻村队员让他们实现了跨越,快速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点赞!他们离开城市长期驻扎在罗平农村……

来源|罗平县记者站 卢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