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系列之十八-脑洞大开,傀儡皇帝的血书竟藏这里,历来争议不断

《历史回来了》来到了第十八篇,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来深入讲讲这衣带诏的来历

,以及为何一直争议不断。
先上剧照图

三国系列之十八-脑洞大开,傀儡皇帝的血书竟藏这里,历来争议不断

汉献帝托付衣带诏

按套路,先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讲到:有一天,曹操挑好良马、名鹰、俊犬、弓矢,先聚兵城外,然后入城建议汉献帝去田猎。汉献帝不敢不从,于是,骑着逍遥马,带上宝雕弓、金箭,摆驾出城。刘备与关羽、张飞也带上装备和数十骑兵同行。到了许田,军士排开围场,足足围了有二百余里。曹操与汉献帝并排前行,中间之相距一个马头,而后面跟的都是曹操的心腹将校。文武百官没有敢走近的。而刘备也只是在道路一旁。汉献帝先是叫刘备表演射猎。于是刘备领命射中了恰好从草丛中出来的一只兔子。汉献帝为之喝彩。忽然,荆棘中赶出来一只大鹿,汉献帝于是搭弓射箭,连射三箭都没中,转过头叫曹操去射。曹操就讨来了献帝的宝雕弓、金箭,一箭射倒大鹿。在场的所有臣子看到了金箭,

以为是汉献帝射中的,都大呼“万岁”。曹操骑着马直接冲到献帝前面去迎受这群臣的欢呼。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关羽更是要斩了曹操,被刘备连忙给劝住了。曹操此时才回马向汉献帝祝贺,竟然不还宝雕弓,直接自己挂上了。

三国系列之十八-脑洞大开,傀儡皇帝的血书竟藏这里,历来争议不断

曹操与汉献帝狩猎

回去之后,汉献帝向伏皇后哭诉。伏皇后的父亲正巧进来,说“臣有一计: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于是,汉献帝咬破指尖,用血写诏书,伏皇后缝到玉带紫锦衬内。献帝自己穿上锦袍,系上这条玉带宣董承来见。一番肺腑谈话之后,把锦袍和玉带赐给了董承,秘密地叫董承回去之后仔细观察。

三国系列之十八-脑洞大开,傀儡皇帝的血书竟藏这里,历来争议不断

车骑将军国舅董承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衣带诏的来历。

但是,对这个衣带诏事件。历史上争议还是很多的。
在《三国志》的《蜀书·先主传》记载:“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这里就有一个争议的点出现了,就是这个“辞”字。查了汉语词典,有几个意思可以用于这里:1.讲话,告诉(基本字义) 2.借口,口实(详细字义)。可见,这只是董承自己说的,是否真有衣带诏这回事,还待考证的。
在《魏书·武帝纪》中更是根本没有提及衣带诏这个事情。只是说“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

我们再来看看《资治通鉴》,上面记载“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

谋诛曹操。”也是说董承是自称受到汉献帝的衣带密诏。

不过《后汉书》的《献帝纪》上写着“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董卓列传》写着“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又明说了是献帝给董承的衣带密诏。

但是,基于《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在历史上的不同史学价值和地位,再结合董承其人(并非忠于献帝之人),作者我本人更是倾向于对衣带密诏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这里。

下篇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