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科技眼」抓住窗口黑中介

黑龍江日報10月29日訊 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弄權勒卡、勾結中介,擾亂辦事秩序,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早已是群眾心中的隱痛,又因為其違紀手段隱蔽,調查難度巨大,已成為監管部門眼中的“毒瘤”。

日前,佳木斯市紀委監委對14名涉及公職人員弄權勒卡、勾結中介、與民爭利破壞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進行了點名通報,在全市引起較大震動。這起案件無一例外,都與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弄權勒卡、勾結中介、與民爭利相關。

那麼,這一系列案件是如何成功突破的呢?

起初,佳木斯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察訪時發現,有一些社會人員經常拉攬辦事群眾,說著辦理不動產相關業務方面的悄悄話,“不用排隊……當天拿證……有點毛病也能辦……”這樣的話不絕於耳,這一現象引起了他們的高度警覺。

為啥群眾正常辦事不行,中介卻啥都能辦,還不用排隊?據辦案人員推測,中介與公職人員非比尋常的關係背後一定隱藏著利益交換。要突破這層“窗戶紙”,首先,要確定雙方的身份。

“我們繞過常規現場追蹤、模擬辦事、暗訪群眾、倒查臺賬、緊盯服務大廳、辦事窗口的老辦法,將調取的政府服務大廳不動產登記中心辦事窗口64個監控攝像頭15個工作日、涉及768個、總時長6912小時的視頻文件進行彙總篩查。因數據量大、視頻時間超長,短時間無法人為取得結果,便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採用人臉識別對海量視頻資料進行分析、對比,僅用3天就比對發現疑似‘中介’人員5人,涉及150多筆業務疑似存在問題。”佳木斯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主任侯昭金介紹道。

同時,辦案人員針對疑似問題調取2018年度房產業務數據37860條和675100個業務照片文件,設立54個關鍵詞和16個工作方向開展數據篩查,初步確認14名公職人員存在違紀行為和3家中介公司存在不正當競爭。緊接著,根據人員和疑似問題開展察訪16次,論證數據篩查結果十分準確。就這樣,證據確鑿後,便開始面對面交鋒。

在鐵證下,僅3天時間,羅某等9人違規辦理業務、勾結中介收受“好處費”等問題查清,分別受到政務撤職、政務降級、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等相應處分。對佳木斯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副主任和受理科負責人工作失職問題追究了責任。至此,該違紀案件從開展調查到案件終結,總共用時僅20天。

“辦案人員的科學研判與分析,加上現代化科技手段的強有力支撐,是這起案件成功突破的關鍵。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於查處疑難案件特別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來說,可以說是如虎添翼。”佳木斯市監委委員盧景峰說。

隨著“毒瘤”的剔除,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弄權勒卡、勾結中介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不僅如此,通過大數據手段,對發現問題線索能力,查處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和“四風”問題的能力和效率都有所提高。截至8月末,佳木斯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共發現問題線索3762個。這個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14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35人。查處破壞營商環境問題165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64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