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鍾南山院士攜手合作,成都市三醫院掛牌 「院士創新工作站」

天氣日漸轉涼,呼吸系統疾病又開始進入發病高峰時段。在患者及家屬感到緊張與焦慮的時節,卻從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傳來一個重磅消息:該院正式掛牌“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

“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是在市衛計委牽頭下,市三醫院鼎立推進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呼吸道疾病泰斗級人物鍾南山院士的合作項目,而“成都呼吸健康研究所”掛牌市三醫院,是為了更好開展呼吸健康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工作,從而為全市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導。

和鍾南山院士攜手合作,成都市三醫院掛牌 “院士創新工作站”

在國家建設“健康中國”及我市建設“健康成都”背景下,“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的建立,勢必讓我市在呼吸道疾病的診治、預防及科研上得到高質量發展,從而讓市民健康得到更好的保護。

“領頭羊”的擔當:面對“天下第一大病”

其實早在今年8月28日,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下發文件,在市三醫院掛牌成立“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僅3天后的8月31日,市科協、市委組織部等6大部門就聯合發文,同意“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落戶市三醫院,並於9月21日授牌。

短短時間兩個頗具重量的牌子一起落戶市三醫院,充分印證著市委、市政府對全市人民健康的關注。

市委、市政府對這一民生事業的關注,源於呼吸疾病的發展態勢。

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和疾病負荷在我國農村和城市均居第一位,被稱為“天下第一大病”。據統計,在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 且吸菸者慢阻肺患病風險顯著高於不吸菸者,60歲以上吸菸人群患病率超40%。男性患者數為女性的2.2倍。全國總患病人數為9990萬,即約1億人。慢阻肺表現高患病率、高死亡率與高致殘率、高疾病負擔,“四高”特點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已成為我國最為突出的公共衛生與醫療問題。

慢阻肺僅僅是呼吸疾病中的一種,除此之外,肺癌長期佔據惡性腫瘤發病之首,過敏性哮喘、慢性咳嗽患者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不僅承受著身心折磨,而且給家庭、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和鍾南山院士攜手合作,成都市三醫院掛牌 “院士創新工作站”

因此,對呼吸疾病施行精準治療,並採用關口前移方式及時進行預防,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

在這一背景下,成都急需要有實力雄厚的醫療機構站出來,用全新的理念、以創新的思維打造一個集科研、臨床、技術和學術為一體的平臺,將我市呼吸疾病的防和治推到國際國內前沿位置,確保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幫助大家實現“自由呼吸”。

這時,作為市級公立醫院的“領頭羊”承擔了這一重任。

2017年8月,作為高端人才引進的著名呼吸病專家李國平上任市三醫院呼吸科主任,他的到來,為“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落戶市三醫院埋下伏筆。

引進高端人才:學科發展突飛猛進

李國平何許人也?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呼吸病專家鍾南山的博士生。2005年,他博士畢業後回到四川,便建起了西南地區第一個“炎症與變態反應實驗室”,在西南地區不僅較早開展脫敏治療,而且通過誘導痰進行氣道炎症細胞檢測,讓那些慢性咳嗽患者得到精準的診斷和治療。

和鍾南山院士攜手合作,成都市三醫院掛牌 “院士創新工作站”

依託這個實驗室,一篇篇具有影響的SCI論文接連發表。2006年,因為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李國平被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在國內也具有一定影響力。那年,他僅有38歲。

李國平作為特殊人才被引進後,市三醫院呼吸科在學科發展上突然打開了突破的瓶頸,有機會與國內頂尖的科研和醫療機構站在一起。市三醫院先是首次作為分會場,參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鍾南山院士大查房,通過遠程方式對疑難重症患者的病情展開討論並制定治療方案。之後,市三醫院再次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起作為分會場,參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鍾南山院士大查房,這次大查房,面向全國上百家醫療機構網絡直播。今年3月,同樣的院士大查房,市三醫院又一次作為分會場參加。“院士大查房是高手過招的陣地,可以獲悉呼吸疾病最前沿的資訊,可以學習最先進的疾病理念,可以瞭解最新的技術發展……院士大查房是個陣地,也是橋樑,可以讓我們一步步邁向醫學的前沿和高端。”李國平對記者說。

李國平上任後,市三醫院呼吸科新技術也開始不斷上馬,先後開展了“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縱膈穿刺活檢術”“肺外周病變的經氣管鏡超聲小探頭引導活檢術”“導航支氣管鏡檢查術” “”肺血管介入技術”“快速現場細胞學評價” “無創心排量監測術”“脈衝震盪肺功能檢查”“誘導痰細胞學檢查”等多項新技術,在填補醫院空白的同時,讓眾多患者得到及時精準的治療。

市三醫院呼吸科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掛牌“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打下了堅實基礎。

受益患者證實:基礎研究技術轉化多重要

李國平擅長科研,同時重視基礎研究的技術轉化,他告訴記者:“我們之所以要做科研,是因為臨床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疾病;做科研並非僅僅為了寫一篇精彩的論文,而是要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技術,作用到患者身上,幫助他們解決疾病帶來的困擾。”

金堂縣一名叫曾實(化名)的患者,就是基礎研究技術轉化的受益者。他告訴記者,他有咳嗽的老毛病,已經10多年了,但以前不是很重視,直到去年徹底加重,“喘不過氣來、累,痛不欲生。”為此,去年冬天專門跑到三亞去過冬。三亞的三月已經很熱了,但他依然穿著冬天的棉服,“身體弱,怕感冒,即便沒有感冒,也咳嗽得厲害。”

曾實曾走遍各大醫院,吃了大量的藥,都沒能解決問題。今年4月,他在《成都日報》看到關於李國平的報道,於是從三亞飛回來,走進市三醫院找到李國平。“他很神奇,只做了簡單的檢查,只開了一劑噴霧藥和一天只吃一顆的口服藥,當晚就見效了,現在半年過去了,一次也沒發過。”為此他對李國平及其團隊深表感激。

和鍾南山院士攜手合作,成都市三醫院掛牌 “院士創新工作站”

但李國平並不認為自己是“神奇”的,“所謂的‘神奇’,來源於基礎研究的技術轉化。”他告訴記者,哮喘、慢性咳嗽最重要的是基於氣道炎症類型評估上的精準診斷,“因為氣道疾病有很多種分型,以前只能靠醫生的經驗,無法做到精準治療。”他說,正是由於這樣的病人很多,從2006年開始,他做了大量的科研,並且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及深圳大學過敏反應和免疫學研究所長期合作,共同開展研究並將研究成果進行技術轉化,“因此才有了通過誘導痰細胞學、分子生物學及病理學檢測等新技術實現疾病的精準分型,從而對病人進行精準治療。”

一名28歲的年輕女性也是同樣的受益者,與患者曾道國不同,她是肺癌早期。在市三醫院呼吸科,李國平團隊通過人工智能對她的早癌精準識別,最終得以精準切除,一勞永逸。

李國平告訴記者,人工智能對肺結節的早期識別這項新技術是該院今年5月開展的,“以前主要是看CT,但不好辨別究竟是不是癌,醫生往往處於到底是積極手術還是動態觀察的兩難境地,積極手術會增加非惡性結節患者的痛苦和負擔,但觀察的過程又有風險,一旦是腫瘤,稍有放鬆警惕,隨著結節不斷增大並擴散,挽回的餘地就很小了。

正是因為肺結節早期識別困難,李國平帶領團隊開始科研攻關,他們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大數據分析,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病人的病灶進行三維重建。“人工智能解決了CT片不好辨別的問題,病灶的形態、血管構象、性質等都能清晰地呈現出來。”

上述那名28歲的女性患者,其肺部那個僅4毫米大的結節最終被人工智能分析為早期肺癌,從而及時進行了手術切除,“由於發現及時,肺癌處於早期,可通過手術根治,她根本不需要做放化療,將來幾乎不會再有腫瘤復發的風險。”李國平說,從5月到現在,已經有近20名患者通過這一技術實現了肺結節的早期識別。

“這些技術都是建立在科研的基礎上,可見科研有多麼重要。”他說,自他到市三醫院呼吸科後,科室團隊開展的科研項目已有10餘項,“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技術轉化。”

“希望通過不斷的能力提升,取得更多的突破,為患者提供更為精準的診療。”李國平說,近期市三醫院又與國內過敏原和過敏性疾病相關研究的頂級專家、深圳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劉志剛教授展開了深度合作,除聘請其為客座教授幫助提升技術力量外,雙方還將在變態反應疾病研究方面展開多個項目的合作研究,實現更多的科研突破。

兩大平臺落戶:讓呼吸更加暢快

市三醫院呼吸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這幾個字的深刻蘊意。但該院想做的,並非僅僅是服務於本院患者,“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帶動整個成都乃至四川的呼吸疾病發展。”該院黨委書記張孝軒說。

通過積極申報和嚴苛考評,“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相繼落戶該院。

市委、市政府賦予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的職責非常明確,就是開展呼吸健康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工作,承擔全市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技術指導。

雖然短短一行字,但承載了大量的內容。市三醫院院長徐俊波告訴記者,這是壓在市三醫院肩上的一個重任,“我們必須做到在醫療、科研和服務上領先,還要把先進的技術擴散出去,把研究成果轉化出來,服務於全市人民群眾,竭盡所能為‘健康成都’的建設出力。”

而“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則成為“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相輔相成的一個重要平臺。李國平告訴記者,這個工作站將主要承擔四大功能:臨床技術幫扶、合作開展科研、人才團隊共建和遠程會診服務。

他說,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是呼吸病學方面全國技術力量和科研力量最強的單位,學科排名每年均是全國第一,他們代表著呼吸疾病的最前沿,“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意味著我們之間將緊密合作,不僅要把我們尚不具備的最先進技術引進來,而且還將攜手開展科學研究。此外,我們的醫護人員將送到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進修培訓,他們的專家還要過來帶教查房和指導,通過一系列的合作方式,不斷推動成都呼吸疾病防治向前邁進。”

對患者來說,最大的利益或許是遠程會診的開啟,雙方專家通過視頻就能對疑難重症患者進行會診並拿出最佳治療方案。

和鍾南山院士攜手合作,成都市三醫院掛牌 “院士創新工作站”

李國平告訴記者,市三醫院呼吸科通過迅速的發展、轉變,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已經縮短了2天多時間,而且病人結構也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疑難重症患者的比例大大增加,普通呼吸道疾病患者減少,使分級診療的效果呈現出來。”

院長徐俊波說,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落戶市三醫院只是一個開始。醫院將依託於此,實現團隊建設、技術提升、學科融合、前沿科研等,進而打造出一支擁有最佳技術、最新理念、最強科研的國際化水準高端隊伍,最終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及治療。

成都日報記者 鄧曉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