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藝術品投資的真相!

今天,收藏藝術品的文化性和商業投資性是一個整體, 並不是一種對立關係,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藏家既可以是一個玩家,也可以是一個收藏投資家。這一點並不矛盾。

這,就是藝術品投資的真相!

收藏與投資的關係

講到藝術品的投資收藏,那就繞不開國際上的流行標準。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普遍成熟的國家,他們對於股票、房產與藝術品曾有過十年期的統計數據,測算結果顯示:房地產十年期的投資回報率為4.5%,股票為13%,藝術品最高為24.5%,可以發現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遠遠高於股票和地產。

倫敦佳士得和蘇富比也曾經做過一個為期15 年的統計實驗,他們用1000 美元來購買中國瓷器並追蹤15 年的價格漲幅,發現1000 元的中國瓷器變成了9000 元,換句話說,中國瓷器在15 年便有高達9倍的投資回報率。此外,《英國年鑑》中提到藝術品長期的投資回報(18 年):印象畫派回報率為9.8 倍,現代繪畫是15.2 倍,巨匠的版畫是18 倍。由此,可以發現很多藝術品在10-20 年中的投資回報率都可高達10-15 倍,這也側面印證了藝術品投資確實是行之有效的理財工具。

現在藝術品流通主要地點是拍賣行。從上一次拍賣到下一次拍賣之間,每一次價格都會記錄在案, 這樣就使得投資回報率的測算更為精確,有案可查。

藝術品投資領域十分廣泛,最為活躍的部分為字畫、中國瓷器、珠寶等等,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經濟實力等不同情況,選擇某一種類或某一項藝術品進行投資,那麼到底是誰在投資藝術品?怎樣投資藝術品才能獲取高額回報?

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和拍賣行,世界上多有藝術品的交易已經變成了有根據的量化分析,但是講到藝術品投資的高額回報率,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適合一哄而上來做藝術品的投資, 因為藝術品投資相當特殊。他是一個小眾的投資,所以一般的大眾不適宜進入藝術品投資的領域。

其次,藝術品投資並不是傳統投資,投資每一件藝術品與投資於房地產、股票區別較大,每一件藝術品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比如,油畫與中國畫不一樣,中國油畫和西方油畫不一樣,具體到每一個畫家也不太一樣:莫奈和梵高、畢加索和安迪沃霍爾也不一樣;中國的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等藝術家每個人的畫風都不一樣,所以牽涉到很多專業的知識。比如說青銅器的收藏和瓷器的收藏與鑑定特性有很多不同,這一點和普通的商品交易大相徑庭。

所以國際上才把這樣的交易推向拍賣行,因為每個人對藝術品的專業知識和認知並不相同,所以它往往是由拍賣行來進行交易的。

長期投資是關鍵

由於這樣的特殊性,藝術品投資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投資一件藝術品,買家就回去研究一件。很多投資者看到藝術品的投資價值,都設想1~2 年內籌一筆基金用來購買藝術品,其實這與藝術品投資增值的規律特點是相違背的, 藝術品投資是中長期投資。

曾經佳士得、蘇富比也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在佳士得、蘇富比購買的一件藝術品,希望在八年之後再進行第二拍賣,為什麼需要八年時間?這是一個正常市場經濟條33 件下的增值時間。

前幾年,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比較瘋狂,充斥著非理性投資,部分藝術品甚至出現上半年在北京買入,下半年在北京賣出的情況,但這不能作為藝術品普遍的投資規律。藝術品普遍的投資週期需要8-15 年的時間,把自有的閒錢投資在藝術品中,作為一個長期投資。

藝術品投資期限越長,收益越穩定,風險也就越小。數據顯示,持有期限在6 年以上的長線投資風險比為0.63% ;持有期限在3-6 年中期投資其風險收益比為2.08% ;3 年以下的短期投資,其風險收益比最高,為4.96%。

這,就是藝術品投資的真相!

藝術品如何增值?

藝術品的增值可以概括為空間差價和時間差價兩大類。

空間差價:從某地購買藝術品賣到另一個地方,賺取其中差價。這個差價有點類似於國際貿易的差價。比如,臺灣在1949 年之後得不到大陸藝術品,必須從中國大陸到香港再流轉到臺灣,那麼藝術品到香港是一個價格,到臺灣又是另一個價錢,這流轉的過程就是一個空間差價。這個空間差在70~80 年代,甚至是90 年代上半期都是非常鮮明的。

舉例而已,1987年筆者在朵雲軒門市當經理,當時門店口有人送上來4 條屏的張大千《春夏秋冬》,朵雲軒花了40000元買了下來, 隨後以60000 元的價格轉手賣給香港的某收藏機構,淨賺兩萬元。

80年代末期,國有文物商店賺得50% 的利潤就感到十分滿足。誰知這家香港收藏機構把4 張張大千作品帶到香港,在當年秋天的一次交易中,賣得87 萬。要知道當時港幣匯率高於人民幣,這就是一種空間差價。

時間差價:2015 年11 月9 日,紐約佳士得舉行了一場拍賣會,這場拍賣會轟動一時:意大利的藝術家莫迪利亞尼的一幅作品《側臥的裸女》估價為7000 萬美元,但是最終成交價高達1.7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10.8 億元。

當年,意大利畫家莫迪利亞尼和畢加索齊名,雖然後來的影響力不及畢加索,但是他在繪畫上有著重大創新,特別是他創作的裸女在當時的藝術界很有影響, 曾經也因為畫裸女而被政府禁止展覽他的作品。當局認為該畫帶有一定的色情成分,但隨著社會開放,投資者普遍感到該畫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沒有人注意到,過去莫迪利亞尼沒有任何一件作品超過1000 萬人民幣,這一次成交價居然高達1.7億美元,買家是上海著名的收藏家龍美術館的主人劉益謙。這件事情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因為過去中國的收藏家大部分是購買中國的文物,但是這次劉益謙出奇制勝買了一件西方文物,作品還不是出於莫奈,梵高、畢加索等傳統大師之手。對中國人來講,莫迪利亞尼這個藝術家的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是劉益謙以10.8 億人民幣買下莫迪利亞尼《側臥的裸女》一舉轟動全球,這也將進一步提升莫迪利亞尼作品的藝術價值。

藝術品品類眾多,專業性極強, 對於投資者來說,沒有成為專家之前,很難弄清其中專業方面的問題, 另外藝術品造假的專業技術水平與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往往挑戰專家的眼光。還有一些社會鑑定機構和鑑定家被商業利益所利用,為投資者埋下失誤的陷阱。

隨著企業和富裕家庭收入的日益豐厚。以投資理財為目的企業或個人投資者來說,如何才能投資高回報的藝術品領域,如何才能迴避這個領域的藝術品投資風險,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

流傳有序的重要性

筆者想對收藏家從投資的角度做些提醒:第一,投資者應用餘錢投資, 而不是到銀行去貸款;第二,投資藝術品要確實出於個人興趣;第三,要花時間研究藝術品,不明白之處可以請教專家;第四,投資需要擁有超前的眼光;第五,關注流傳有序的作品。

英國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對中國並不十分了解,但是他投資眼光十分準確。90 年代他來到中國,專門收購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比如張曉剛、方力鈞這些年輕人的作品在當時價格非常低廉。但中國傳統收藏家並不看好中國當代藝術,所以尤倫斯收集了很多。這幾年,尤倫斯收藏的當代藝術和經典古畫為他賺得了不菲收入,他流出的藝術品成為拍賣行中熱銷的作品,價格也飆升得非常高,如曾梵志《面具》、五代黃筌《寫生珍禽圖》等。

龍美術館在90 年代收藏紅色美術,如靳尚誼《毛主席市場上鋼三廠》, 全山石《中華兒女——八女投江》, 杜鍵、蘇高禮、高亞光《太行山上》,35 張洪祥 《艱苦歲月》等。這就是超前的投資眼光。因為1949 年後,在黨的領導下,藝術家畫了很多革命歷史題材的紅色美術的藝術品,反映了20 世紀後期中國的時代變遷,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文物。當時很多博物館和藝術館沒有意識到,但是劉益謙夫婦二人就收藏頗多,當大家意識到這個東西的價值,貨源就大幅縮減,所以收藏需要有超前的眼光。

特別強調一點,投資者應該購買品牌拍賣行、品牌機構流出來的藝術品,比如說近期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在北京嘉德拍賣行拍賣出1.8 億人民幣。除了李可染的知名度、《萬山紅遍》作品的精美成就了1.8 億元的高價, 還在於這幅畫原是榮寶齋的藏品。當下,一件重要的藝術品拍出高價,大部分是流傳有序的作品,被一些著名的收藏家收藏、拍賣行拍賣,這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旁證。

2015年11月5日,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賣出一張畢加索的作品《LaGobmeuse》, 這是一張立體畫派的作品,色彩絢爛,畫面結構非常豐富。該作品估價為6000萬美元,拍賣的成交價為6700萬美元。追索歷史,1984 年,美國人科克收藏該畫的時候才花了140萬英鎊。收益不可謂不高,雖然產業鏈相當簡單,但是投資回報十分豐厚。

這,就是藝術品投資的真相!

中國藝術品的投資案例

在2014年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明代永樂御製的《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引起了中華藏家圈的轟動,這張唐卡被拍到3.4億元港幣,這件東西的買主也是上海的劉益謙先生,這件作品的估價是6000萬人民幣,但是拍賣的時候你追我趕,很快就把價格抬到了3.4億元港幣。由永樂皇帝監製的《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在永樂年間一共製作了三件,剩餘的兩件在西藏的廟中。

這件藝術品被流轉四次,每一次收藏都投資成功。1977年,第一位投資者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賣得7500英鎊;1994年,唐卡又從倫敦輾轉來到紐約佳士得,拍賣價格為101萬美金;2002年,此物又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得3087萬港幣;在相隔12年的2014 年,再次拍得3.4億港幣。這一競價是2002年價格的十倍,且這個十倍的提升絕對值巨大。

這,就是藝術品投資的真相!

再拿一件明代的藝術品舉例,明代成化年間的成化皇帝御製了一批雞缸杯。明代瓷器特點是青花較多,但是這一批雞缸杯用了鬥彩的技法,小而精。據說這個雞缸杯現存無損的還有10個,各家博物館手裡擁有7個, 因此並不在流通領域;在流通領域的還有三個,2014年4月8日在香港拍賣的的雞缸杯賣得2.8億港元。

很多人認為雞缸杯並不值得天價,但是隻要查詢雞缸杯的流通過程,就會知道這個杯子賣得天價具有合理性。因為雞缸杯在近代100多年流通過5次,每一個流通過的人都是世界知名的大收藏家。

1999年4月,該雞缸杯在蘇富比拍賣行拍賣2900萬,到了2014年正好5年,拍賣價格為2.8億,差不多實現了十倍的增長。因此,雞缸杯每一次更換物主,都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