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十二)

俗話說得好:“自古英雄出少年。”清朝的社會上層基本上都是滿族人,自古有馬背上打天下的傳統。因而清朝男兒的事業永遠都在馬背上,應當是建功立業,馳騁沙場,奮勇殺敵。但是納蘭偏與他人不一樣,雖也生就英雄志,但總放不下兒女私情。

納蘭的心始終是柔軟的,縱使他武藝高強,領有御前侍衛之職,但他的愛情生活一直都不順利,充滿著悲傷,他的紅顏知己一個個都離他而去,而且納蘭一直都渴望著自由,卻為了家族一直在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因而納蘭無法在毫無情感的仕途上走得快樂。納蘭的心是慘淡的,因此納蘭的詞中一般都包含著他慘淡的心事。

下面這首《尋芳草·蕭寺記夢》,為納蘭的紀夢之作,表達對戀人的怨離之情。納蘭寄宿佛寺,在佛門聖地暗自靜思,不由得心生感嘆而作此詞。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納蘭詞(十二)

蕭寺

首句“客夜怎生過”發起提問,在這山寺之中要如何度過,才能不顯得這夜晚分外漫長。想來也只有思念戀人,回憶起與她相守時的美好時光,這夜晚才不會難熬。

“夢相伴、綺窗吟和”,納蘭夜裡做夢,夢到昔日的戀人,兩人相伴窗前,吟詩作對,甚是快樂。可現實往往與夢境相反,它是殘酷的。納蘭獨自一人置身山寺,獨守傷悲。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戀人故作嗔怪,質問納蘭:“如果不是過於孤獨悽清,你肯過來陪我嗎?”納蘭無言以對,他終日忙於單調乏味的公事,早已失去了生活的激情,也忘記了愛情的模樣。這一句也是納蘭的捫心自問,如果不是過於孤寂,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自己,怎麼還會過去的美好呢?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可惜好夢不長,來去匆匆,曉鐘敲破晨靄,納蘭來不及與戀人告別,就這樣匆匆甦醒。

“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這美夢突然中斷,只留下自己在冰冷的現實中空對著琉璃燈,看著燈花墜落。

此刻,納蘭的心中充斥著苦澀,悽惶慘淡,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