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 詳解:你手中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可以怎麼用?

去年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文《關於公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共公佈的140項職業資格中,並沒有“心理諮詢師”,標誌著心理諮詢師證書正式被取消。

這一舉措的實施,令當時許多已經獲得心理資格證書或者正在考證的人著實慌了神。但是,資格證書的取消,並不代表這一職業被取消。據德瑞姆心理所知,中社聯心理委員會林平光老師,更特別強調了:“失去這個“師”不可惜,關鍵是熱愛心理工作的心。”

中科院林春老師也直接表示:“職業還在,只是國家退出職業鑑定而已。”這意味著該職業還在,而且從事該職業無需再考資格證。而已經考得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可視為水平能力的證明。

德瑞姆 詳解:你手中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可以怎麼用?

那麼,目前已經擁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可在哪些方向進行職業選擇和資格應用呢?

德瑞姆心理研究院的同事給出了以下幾個方向,提供給大家參考。

1、心靈成長。在如今信息爆炸、靈脩氾濫的時代,心靈成長已經成為衡量人生價值的重要座標之一,相較於許多需要自我長期探索的“紙上靈脩”方式,實打實、更具實戰屬性的心理分析和腳踏實地的個人成長相比過去更顯必要。因此,心理諮詢師完全可以幫助來訪者解決原生家庭遺留的問題。對於需要心靈成長的人群,是正規心理諮詢師的潛在市場。

2、變態心理諮詢。所謂變態心理,即我們常說的心理不正常,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神經症(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疑病症……)、人格障礙、情感精神病(抑鬱症和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幻覺和妄想),異常心理的治療或輔助治療。

一般來說,因為普通心理諮詢師沒有處方權,很多的變態心理治療是需要配合藥物治療的。儘管這樣的患者會去選擇精神病院心理科或者專業心理醫院,很少會找普通心裡諮詢師。但是,心理諮詢師仍然存在接診變態心理的機會。德瑞姆心理建議在具備相當程度的診斷資質前,剛踏入行業的初級心理諮詢師應先著力於更系統的技能培訓和知識學習。

3、親子諮詢。親子諮詢原本屬於婚姻家庭領域,但因親子諮詢所需要的知識更專業、經驗更豐富,儘管這樣的諮詢師培養難度較大,但它也同樣是潛在需求最大,市場有待覺醒的方向,是許多期待有所建樹的心理諮詢師尚在探索的方向。

4、婚姻家庭。作為心理諮詢的一個重要分支,婚姻家庭諮詢師是這個時代的良心需要。隨著社會發展,兩性角色重新定位,大多數家庭陷入角色混亂和需求錯位。同時,近年國內離婚率逐步上升,解決兩性親密關係危機,乃至下一代婚姻觀和兩性觀的需求仍在不斷上升。因此這個領域是需求最強烈、市場最活躍、收費最豐厚的。

6、職業諮詢。職業規劃是重要人生的大事,儘管很少有人第一時間有求助於諮詢師,但一旦梳理出自己的特長和職業興趣,人生可以鎖定方向、發揮優勢興趣建功立業。職業諮詢相對於狹義心理諮詢更具專業性和方向性,對於人一生的成就來說卻是伯樂識駒。

7、中小學老師。據98年的抽樣調查顯示,40%的中小學老師長期承受嚴重心理問題困擾。因此,無論是針對老師的自我修養提升,還是對教育心理的掌握,都需要有相當的心理調節能力。用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前提下,成為老師不僅可以把握更多的講學機會,也有利於處理學生和家長問題。同時,職業空間也會更廣闊。

以上這些方向,均為目前擁有資格證書的人員可以選擇參考的發展領域。德瑞姆心理同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教授也在此前,強調了取消資格證的實際目的所在:“保持樂觀,取消職位才能完成真正的轉型和規範。”

德瑞姆心理認為,之所以取消資格證書,是由於先前為迅速增加國家心理諮詢從業者數量,行業發展過快導致行業亂象叢生,存在著報名把關不嚴,機構監管不力;存在培訓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資格把關不嚴等諸多問題。

行業缺乏管理,正是資格證被取消的原因之一。同時,今年8月起,有首批心理諮詢師規範化培訓機構,已經獲得了正式的認證資格,以職業化資格認證為導向的德瑞姆職業技能培訓公司,研究性為導向的上海市心理諮詢培訓中心、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等,均列入規劃化培訓基地名單之列。除了已經獲得資格證書的人員之外,期待未來獲得有效的專業、規範化資格認證、或需繼續進修的人員,均可在此等認證機構中,獲取心理行業的職業資格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