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區,才能停止焦慮和恐懼

有人問我,總是習慣性往壞處想該怎麼辦?

遇事往壞處想並不盡是壞事,畢竟事情不可能只朝好的方向發展,好壞兩方面都考慮才能使得我們更好地運籌帷幄、掌握全局。

人們所不滿自己的往往是:我們遇事往壞處想後,常常讓自己陷入焦慮、恐懼的深淵,甚至變得裹足不前,害怕去行動。

不是往壞處想阻礙了我們的行動,而是由此引發的焦慮和恐懼。因此,問題就轉變為:我們如何才能在面對負面的情形深感焦慮恐懼時,依然能夠讓自己有積極有效行動的能力?

走出舒適區,才能停止焦慮和恐懼

我們首先要對自己狠一點。

一有擔心害怕就對自己喊停,放下手頭的事去找不焦慮的方法,這是一種生活模式。

但還有另一種可能的生活模式是,當我們看清眼前的事是必須要去做的,是長遠看來真正有益處的,那就無論如何咬緊牙關,再恐懼再痛苦也要先忍過去。

走出舒適區,才能停止焦慮和恐懼

當把事情做完,再回過頭來檢視這一路走來的種種情緒感受及其變遷,我們可能會慢慢發現,很多恐懼與焦慮是應激性的,它不代表對未來狀況的真實估計,我們沒必要把它當作現實的預兆那樣瑟瑟發抖、繳械投降。

這種由內心投射營造出的幻境,只能靠腳踏實地的行事與真真切切的現實才能破除。在一次又一次破除它、戰勝它的過程中,感性才會被帶動著向前發展。當感性向前走了,那些因無知和恐懼而產生的過分擔憂和壞的聯想才會漸漸弱化,甚至最後消失。

走出舒適區,才能停止焦慮和恐懼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許每一步都像踩在荊棘上那般,需要咬牙忍耐,但是,未來,它值得。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