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作業,如何不發火

有人問我,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時,怎麼做最好呢?

“平時母慈子孝,可只要一做作業就秒變後媽”,這是很多家庭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的真實寫照。有人說,網絡段子是生活熱點與痛點的風向標,那麼網上層出不窮的關於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的段子正說明了現在的父母確實對此非常頭疼。究其原因,這其實是人性與事實、人性與人性之間的一場隱形戰爭

父母在陪孩子做作業時都抱有美好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夠認真自覺、高效有序地完成作業。但事實呢?事實是專注、自覺、高效都是需要長期鍛鍊才能慢慢形成的品質,絕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見到成效

家長要提供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比如要讓他們養成自己安排“做作業”這件事的習慣,同時也要給出適當的規範和引導,比如要適時提醒他們,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教會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進路。

更有甚者,因為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及理解、記憶的能力也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發展、完善的,這也就決定了小學、初中的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樣擁有高效精準的認知與學習能力。但很多家長不明白上述原理,他們很希望孩子能“一說就懂,一教就會,懂了會了馬上就能學以致用”,於是他們就開始了與事實的苦苦對抗。許多孩子承受的怒火,其實來源於家長對現實的失望與拒斥。

陪孩子做作業,如何不發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因此“因材施教”的理念才會被提出來。但是,很多父母缺乏這樣的能力,他們可能只懂得以說教、灌輸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在陪孩子做作業時只會按自己的思路來一遍遍重複。

如果孩子表現出接受不良或者有所不滿時,他們就有可能因為付出得不到認可與回報而觸發自戀性憤怒,進而拼命想要強迫孩子就範。這時他們已經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在與孩子的人格、人性相對抗,而這必然會引發激烈的衝突——人,絕不是那麼好擺佈的。

陪孩子做作業,如何不發火

所以,我一直認為,如果父母對於教育沒有已成系統的認識和把握的話,那麼在教育孩子時——多不如少,說不如做,罵不如等

就拿陪孩子做作業這件事為例,如果你想讓孩子養成按時完成工作、延遲滿足感、認真專注的習慣,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晚上到了規定的時間,你就和孩子一起來到書桌前,他做他的作業,你看你的書。

為了保證自己能夠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學習,你會在那之前把其他家裡的事務料理完,準備好各項學習相關物品,上好洗手間,將手機調成靜音並放在遠離自己的地方,然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專注地學習。如果你每天都能帶著他這麼做,那麼哪怕一字不提,孩子也會漸漸地習得並內化你這一套生活模式。

陪孩子做作業,如何不發火

要做到這樣著實不易,因為在開始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做父母的要忍受孩子經常性的“跑偏”,並且不得不時常中斷自己手頭上的事,來規範孩子的一些行為或教會他們解決問題。

要忍住不耐與焦躁,永遠和顏悅色是不可能的,這同樣違揹人性。因此,做父母的一定不要給自己設立這麼高的標準和要求,我們只要堅持讓自己儘量在“多不如少,說不如做,罵不如等”的框架範圍內行事就行。實在忍不住有脾氣了那就發出來,記住對事不對人,不要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就好

我們要相信,以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從長遠來看可以讓孩子形成主動自覺專注獨立的品格,而事事包辦、越俎代庖也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孩子顯得很優秀,但長期來看,卻是對其品質的形成幾無裨益。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