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未來“冰葬”或將取代火葬,人體在零下190℃瞬間震碎成粉無汙染,對此你怎麼看呢?

冰派正好的易水糖


我們的科學家告訴我們,組成物質的基本單位是粒子,那麼不管是土葬,火葬還是冰葬等,它們都是將物質重新化為粒子的一種手段。

所以從最終的結果上來說,土葬,火葬和冰葬沒有區別,因為物質化的人體遺體,最終會在時間的消磨下湮滅,然後化為看不見的粒子。

但人類又是一種有思維有思想的生命,這種生命在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喪葬文化,所以我不得不承認在大多數人的心目當中,土葬仍是最能被接受的喪葬方式,

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告訴我們,人死之後就要入土為安,所以至今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有土葬的風俗習慣。

那麼從短時間的角度來看,土葬確實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遺體在自然分解的過程中會誕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確實會對土地和水源造成一定的汙染。

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遺體在地下許多許多年之後,會因為各種自然因素而消失,最後土地會重新化為自然狀態。

另外相較於土葬而言,火葬基本上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了,這裡我就不過多贅述了,重點還是說說冰葬,冰葬相比於火葬來說確實有優點,但它是否能取代火葬還不一定。

因為冰葬的成本比較高,而且也未被大多數人們接受,除非冰葬的成本能低於或者和火葬持平,否則在短時間內冰葬不會取代火葬.....


種植恆星


冰葬是通過冷凍乾燥處理人類遺骸的一種設想。 冰葬的概念是由瑞典生物學家Susanne Wiigh-Mäsak發明的。她於1997年創立了Promessa Organic AB公司,從商業上追求她的想法。據說該公司於2015年被清算,且從未生產出有效的設備或設施。也有人對於的想法提出質疑,認為這種冰葬不大可行。但查了下,由Susanne主導的推廣冰葬的官網仍然存在,並提供了簡單的相關資料並展示了全球推廣大使的相關信息。不少網絡媒體也對這種新型的環保遺體處理方式進行了報道。


上圖:創始人及冰葬的宣傳文字——環境友好、綠色、環保、迴歸活土……


冰葬的操作步驟

冰葬包括五個步驟:
  • 轉移遺體:將身體放入冰葬處理室內;
  • 低溫冷凍:用-196°C的液氮使遺體結晶;
  • 振動:遺體在幾分鐘內就會分解成顆粒;
  • 冷凍乾燥:將顆粒在乾燥室中冷凍乾燥,變成粉末,留下約30%的原始重量;
  • 金屬分離:通過磁力或篩具除去任何金屬(例如補牙用的汞齊,人造的金屬關節以及無法破碎的牙齒等),牙齒據說會被交給親友處理。
  • 將乾粉置於可生物降解的棺匣中(據說匣子使用玉米粉等可降解有機物製成),埋在土壤的頂層,好氧細菌在6-12個月內將遺體粉末分解成腐殖質。

雖然有人質疑冰葬的可行性,但目前支持冰葬的機構已經用死去的豬仔來做實驗並取得了成功。因為豬與人類身體結構比較近似,因此此實驗的說服力還是比較足夠的。

但冰葬目前在某些歐洲國家還不合法,這些國家的公民還不能採用此方法來處理自己的遺體,因此就有不少遺體仍然在冰櫃中等待直到立法許可——真是對冰葬是“死了也要愛”啊。

比火葬的優勢所在

相比火葬,冰葬確實要環保得多——

火葬焚燒需要大約兩個半小時,將持續排放約150分鐘的煙霧。牙齒填充物和人造金屬肢體等物品中的汞會被釋放到空氣中成為空氣汙染物,而且還要消耗不少燃料並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遺體和燃料總共)。

冰葬的競爭對手——鹼性水解

但冰葬並非沒有其它競爭對手。另有一種鹼性水解的遺體處理技術更加成熟,也是相對環保和容易操作的方式。該方法首先將死者的遺體放入膠囊狀腔室中數小時,然後在高達150°C的溫度下接受由水和化學品組成的溶液的處理。 一旦處理完成,就從處理室內抽出液體,只留下死者的骨頭。 然後將骨骼殘留物轉移到另一臺機器上,乾燥並研碎,產生具有與麵粉類似稠度的粉末。

上圖:鹼性水解處理設施的結構

總結

冰葬和鹼性水解都是更為環保的遺體處理方法,比火葬確實有很多優點。但推廣還有各種阻力。人們對遺體處理的保守意識可能是主要因素。


小宇堂


1、冰葬比火葬強。一不汙染環境。二可拿到先人自己的遺體碎粒。三比火葬人性化。四對於成本,可在運作中不斷降低。

2、應該在幾年內取消火葬,改為冰葬。一是馬上對冰葬進行一定試驗,可由一線城市開始試驗一年。原因是一線城市治理霧霾更迫切,市民收入更高,市民更易接受改革。二是一線城市的運行,可起到改變其他國人觀念的作用,接著向二線城市推進,三線、四線、五線,幾年內全部取代火葬。三是冰葬地就設在原火葬場。

3、之後再論冰葬與改進後的土葬的利弊得失。再論冰葬與土葬的消長。

4、對傳染病亡者必須進行冰葬。傳染病的傳染特性不同,大多數在土葬和火葬中掩蓋不住,易於後發傳染。還是冰葬最好。


魚磊衛靜


這種冰葬的模式聽起來挺高大上的,但實際並不一定會被推廣,你說火葬汙染環境,這如果跟全球的火電汙染相比微不足道。即使農村春天的時候燒荒也比火葬汙染大啊!再說對於這樣的遺體處理方式太過於“理性化”,一點都沒有考慮到情感,把遺體看成了一種普通物質,首先轉移遺體放到設備中-196°C的液氮冷凍,其次震動使遺體粉碎,最終冷卻後可能就變成了肥料迴歸大自然。

對於人類的遺體處理其實考慮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問題,至於所說的環保無汙染應該不太適合用在這裡,難免太過於無情了。如果可以的話我相信大家最想的還是土葬,因為這最符合入土為安的傳統理念。

當然人去世後代表著一切都結束了這是第一次死亡,但是世上還有懷念你的人。知道有一天例如百年後可能你最親近的人也都相繼離去,這個世界上記得你的人都不在了,這個時候是你的第二次死亡,也是真正被世人遺忘的時候。所以說大家都喜歡當英雄,可以被銘記流芳百世。至於說是冰葬或者是火葬對於死者來說一切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只是在世之人的一種選擇。

未來人類飛出地球進行星際航行,那個時候如果死亡了,直接就被髮射出飛船,那才是真正的迴歸宇宙,說不定遺落到某顆天體上還能開啟這顆天體的生命時代。



科學黑洞


時代在不斷前進,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遺留必須慢慢捨棄。人逝世後入土為安,是歷史悠久的殯葬文化習俗。從舊時的土葬發展到如今規定的火葬,殯葬的過程已簡略了不少。然而,在形式的更迭過程中,也有過不少阻力,有些迷信守舊的人篤定土葬,認為火化先人是大大的不敬,公然違反規定。幸虧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漸漸接受了這種形式。

現在看到這種更環保、更方便的殯葬方式,深以為值得推廣。讓逝去的人塵歸塵、土歸土的同時,又節省了能源。用來替代火葬是時代的進步使然。

還值得探討的是,冰化後的粉末到底要照舊的修墳立碑,還是另有安置。有些農村裡的丘陵山坡,已無處不是墳墓,這種情況,有沒有改善的辦法呢?


倚齋聽風雨


幾千年幾萬年地球上死了多少人多少動物?死了怎麼處理最後都是泥土。根本不存在死人和活人爭土地的問題,只有中國人對待死人的處理方式問題。中國人這個傳統文化問題的本質就是要不要堅持愚昧腐朽的問題。傳統文化就是一個體系,你不可能說傳統文化中這部分好要繼承發揚那部分不好要拋棄。不要拿傳統文化的隻言片語來證明傳統文化好不好,一個傳統文化系統是長期形成的整體。這個傳統文化整體對國家民族的發展形成全面影響,其中主要包括喪葬文化飲食文化為人處世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傳統本質上是腐朽愚昧的,對國家民族已經造成愚昧腐朽的狀態,應該堅決撇棄。只有拋棄傳統文化才能接受科學適應文明進步。喪葬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遊牧天涯觀日月1


未來“冰葬”或將取代火葬,人體在零下190℃瞬間震碎成粉無汙染,對此你怎麼看呢?

人類對於自身遺體的處理一直都比較保守,即使到了現代火化遺體這個問題上仍然有著非常多的反對意見,但科學技術並不會等著人們的思想轉變了再進步,總會超前人類的保守思想一大步!在這個時代尚未來臨之前,我們不妨來詳細瞭解下冰葬到是個如何的過程!

冰葬是瑞典生物學家Wiigh-Mäsak研究出的一種新型遺體處理方式,並創立了創立了Promessa Organic AB實現其商業理念!其處理過程如下:

1.遺體低溫冷凍:-196°C的液氮冷凍;

2.遺體振動分解:振動將在數分鐘內粉碎遺體;

3.粉末狀遺體乾燥:脫水留存固形物,成為粉末狀固體;

4.金屬物分離:將金屬假牙以及手術骨骼固定等分離

5.遺體下葬:置於可分解棺匣中安葬與墓地,推薦樹葬!

Promessa Organic AB的全套處理設備,上圖為外觀!

中間過程就不放了,以免各位不適,如描述一般各位腦補吧!

與火葬相比,冰葬的過程是比較環保的,因為火葬有如下幾個缺點:

1.消耗大量能源

2.釋放煙塵

3.填充物高溫分解形成汙染物

4.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看起來冰葬確實非常環保,那麼怎麼沒有大力推廣呢?而且Promessa Organic AB也早已被破產清算,看來這沒有前途?

其實冰葬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成本實在太高,另外大眾接受也需要一個過程,不過這個方式確實也不錯!那麼有更好的處理遺體方式嗎?當然有,水焚葬,也叫作生物火化,大致過程為:

1.將遺體置於水與鹼性溶液的高壓容器內;

2.加熱分解(180℃)

3.最終分離成易碎白骨+綠褐色液體

4.白骨粉碎後交家屬處理,水解物則經過調整PH值排入下水道進入汙水處理系統!

這個方式在美國有16個州已經批准並推廣作為處置人類遺骸的合法方式!另有多個國家使用,但有一個方式是在難以接受,比如將綠褐色的人體處理液體直接排入下水道!

當然這並不會最後的結果,畢竟處理遺體的方式有數十種,哪種更環保,更易於被大眾接受才是真正的好方法!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將來可能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土葬和火葬的缺點

其實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變遷,風俗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原本地球可以說是地多人少,但是在近300年,現代科學的發展,促使人類養活自己的能力變得很強,生育率直線上升,人口也就直線上升。

原本中國的古人大多用的是土葬和火葬(至今其實也是這樣),這樣做其實有兩個很大的問題,首先土葬佔據的空間很大,而人口的指數級增加,導致我們不可能無窮無盡地使用土葬的方式。而火葬造成的則是空氣汙染,要知道人是碳基生命,即使用清潔能源,遺體的火化還是會產生很多溫室氣體等。

冰葬

其實出了題主說的冰葬,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這也和各地的習俗有關,比如:天葬、海葬等。而冰葬算是其中比較特別的方式,具體的步驟大概是這樣:

1,把遺體用液態氮低溫冷凍,讓整個遺體結晶化。

2,通過一臺機器把遺體分解成碎片,並用乾燥劑西區殘留的的水分。

3,把假肢和植入物移出,整個時候被分解的碎片的重量會降低到原來的30%

4,把碎片放在生物能分解的棺木中,然後買起來,土中的微生物會在一年內將物質分解掉。


鍾銘聊科學


我能怎麼辦看?都死無全屍了,我還能怎麼看?


倒掉雞湯的名人


在沒法耕種的土地土葬,然後植上樹。兩全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