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河北好人榜」發布 石家莊5人榜上有名

河北

月"

助人為樂類:

見義勇為類:

敬業奉獻類:

孝老愛親類:

"

(助人為樂

每天清晨打開百團大戰指揮總舊址的院門,打掃院落、彈掃展牌浮塵、整理被風吹動的戰時遺物,李化璟老人開始了新一天的守護工作。許多人想探究歲的老人堅守十年的動力,“我和美穗子差不多,那段歷史也知道些,退休了就想發揮自己的餘熱幫家鄉人把這件好事傳承好”,老人臉上的真誠和愉快讓大家懂得了奉獻事業的快樂。

李化璟原在井陘礦區紅星煤礦當書記。退休後,因始終掂念家鄉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保護傳承工作,於是第一件事就是回村考察,當得知當年義辦展室的六位老人三位離世、在世者無力守護展室時,他想:自己年入黨,親自見過美穗子,現在退休了,身體不錯,眼睛尚好,敢不敢回家鄉接過這付重擔呢?思忖再三,老人毅然決然和村兩委取得聯絡:回到故鄉,義務接過守護革命舊址的重任,誰也不曾料到這一守就是十年。

十年間,老人在鄉村兩級的大力支持下,跑礦區、進市區,多方徵集願為百團大戰紀念館修繕奉獻力量的志願者,逐步修繕了紀念館的間石屋,對原聶榮臻的起居室裡的土炕、土灶、煤油燈、粗布被褥等進行了配套完善,對地面深約米的防空洞進行了內外整修。對展室內擺放的數十幅聶榮臻的老照片等展品,逐步進行了嵌套,戰時的用品一件一件收存,解說詞更新了十幾次,年復一年的更新、完善,年百團大戰舊址成為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成為市、縣、井陘礦區等個單位的掛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地完善了,講解成為當務之急,特別是省、市級單位來參觀時,臨時聘請的講解員,總難以講出原汁原味的悲苦、憤慨、振興,李化璟老人覺得這樣不行,於是憑著自己多年當總支書記的文化功底,跑圖書館、找武裝部、進檔案局,鑽研百團大戰有關書刊及戰爭歷史,多次的修改、充實、完善,寫出了最通俗易懂、符合歷史的講解詞,來自

據不完全統計,在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和新館之間,老人每天往返兩三圈,在聶榮臻居住過小院子裡,石榴樹、梨樹、棋盤等老人每人都要打掃、整理好幾遍,每年往返的距離數百公里,一有參觀者,老人更是電話一響人馬上到,興致勃勃地開門、接待、講解,有時一天接待好幾撥,一天講解好幾遍,那份為紀念館自我奉獻的勁頭讓每個參觀者由衷地佩服。老人接管紀念館十年來,共自己出錢或找志同道合者募捐資金餘萬元,修繕紀念館內陳設餘處,村裡想給老人一點電話費補貼,老人一口回絕:“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緣份,只要身體允許,我還要繼續為紀念館做好守護者。

(見義勇為

王子卓(右)和被救者曾翔(左)。

年月日時許,天黑沉沉的。宿舍樓熄燈時間快到了,

不好,有人落水了!王子卓和任清非沿著這條步行梯下去,來到河岸邊,看到水裡果然有個男子,離河岸大約兩米遠,河水已沒過他的胸部。男子看上去快要堅持不住了,王子卓迅速脫下自己的外套扔給男子,讓他先暖和一下,讓任清非留下羽絨服跑去向路人求助,同時電話求助同宿舍的同學。

隨後,王子卓脫下自己的褲子,連同任清非的羽絨服一起,系成一根繩子。他蹲在河岸邊向下拋繩子,但是無法夠到落水男子。河岸邊是傾斜的護堤,非常光滑,沒有著力點。王子卓就用手摳住護堤上方綠化帶裡的土,身體斜趴在護堤上,再次向水裡扔繩子。這次,男子接住了繩子,但他顯然一點勁兒也使不上了,王子卓沒辦法把他拽上來。

王子卓順著護堤斜坡滑到水中,緊緊拉住落水男子,艱難地走到護堤旁。護堤太滑了,根本爬不上去,他就這樣站在水中護著男子,讓男子也趴在護堤上,至少能保證他不會嗆到水。

下水以前,王子卓的求助電話是打給同宿舍的趙平川的。那時宿舍已經熄燈,趙平川從沒有聽王子卓那麼大聲地說過話,幾乎是在喊,語氣非常焦急。放下電話,他就按照王子卓的叮囑,用手機照著,很快在宿舍角落裡找到一段用來綁條幅的繩子。隨後,他披上外套,也顧不得禮貌了,“咣咣”去砸隔壁和對面宿舍的門:“有人落水了,快跟我去救人啊!”頓時,十幾位同學呼啦啦跑出了宿舍,邊跑邊穿衣服。其中,楊昆還發著燒,當天下午還在輸液,而李東穿著棉拖鞋就跑了出來。宿舍離救人現場走路大約需要分鐘,那晚,他們五六分鐘就跑到了河邊。

這邊,水中的王子卓聽到有很多人跑過來,趕緊大喊了一聲。此時他覺得同學們哪怕再晚到一會兒,他就堅持不住了。幾乎是同時,任清非和兩名路人也趕了過來。同學們把繩子扔給王子卓,他一手拽住繩子,一手拉著落水男子,剛一使勁兒,繩子就斷了,兩人又滑進水中。匆忙中找到的繩子太細了,無法承受兩個人的體重。繩子被接好後,王子卓把繩子的一端綁在男子腰上,同學們拉著,他在後面推著,落水男子得救了!隨後,同學們把王子卓也拉了上去。

很快,救護車趕到了。落水男子恢復了意識,表示自己主要是被凍僵了,感覺身體還行,救護車把他送到了最近的二六零醫院。王子卓穿上同學的羽絨服,又在腰間繫了一件大衣當褲子,走回了宿舍。

(敬業奉獻

一個執著堅守、艱苦創業的團隊,一個嘔心瀝血、奮發有為的帶頭人,這就是

年,年僅十三歲的他,進入劇團工作,刻苦用功,默默奉獻,在磨練藝術的同時,政治上日漸成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領導崗位。

為了劇團的生存和發展,為了井陘晉劇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尹海軍二十年如一日,始終不忘初心,牢記縣級劇團服務農民、服務基層的宗旨,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戲,育自己的人,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無論是劇目創作還是藝術創新,譜寫出了激動人心,膾炙人口的恢宏篇章,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發展之路。

在他的帶領下,這支被譽為“太行山上一枝花”的演出隊伍,年均行程公里以上,年均下鄉演出在場以上,年均創收在萬元以上。不辭勞苦,挑戰極限,曾有過晝夜行軍幾百裡,連續趕場不誤觀眾看戲的記錄,雨天為鄉親們搭棚遮雨,雪天為鄉親們掃雪生火,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同父老鄉親們接下了深厚的友誼,走一處唱紅一處,太行深處山村,陝北黃土高坡,內蒙蒼茫草原,處處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作為劇團的帶頭人,尹海軍始終恪盡職守,以身作則,哪裡最艱苦,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他的身影。當洪水襲來臨時搭建的舞臺隨時都有可能坍塌的時候,不懼個人安危,在舞臺上堅守一晝夜直到洪水退去;當風雨肆虐吹倒了舞臺的時候,他拔掉了正在輸液的藥管,挺身而出,衝在前面,和演職員一起保住了集體財產;當演職員家庭生活有了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設法幫助解決。

二十年來,在尹海軍的帶領下,整修了劇團大樓,硬化了院落,修建了排練廳,修繕了演員公寓,建了井陘晉劇非遺陳列室,編寫了《井陘晉劇團團史》,十幾部大戲拍攝成光碟發行全國,新編晉劇《井陘口》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背水之戰》獲

(敬業奉獻

蒼巖山鎮衛生室高忠海,男,歲,自年至今擔任蒼巖山鎮景莊村衛生室醫生,年來,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農村基層工作是一項艱苦而光榮的任務,十多年來,一直堅守在農村基層工作第一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精心治療,耐心護理,對於經濟困難的村名實行先治療後付費的辦法,極大的緩解了貧困戶的就醫難題。幾年來累計欠費賬單多達本之多,總金額萬餘元。其中一個貧困戶兩年欠賬餘元,但仍然接受著規範治療,這簡單的數字不僅記載了一筆筆治療過程,更是一個醫生對村民用心的承諾,努力做好一名村醫,一名真正救助村民的村醫。作為一名後的大學生,經過幾年的工作,連續年被評為我鎮的先進村衛生室及先進個人。不僅如此,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不斷進取學習各項技術,並於年月順利取得

作為村衛生室醫生不僅肩負著農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還承擔著全民基本公共衛生的服務工作。每年都配合衛生院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至此已為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其中規範管理高血壓人,糖尿病人,認真填寫每份檔案,字跡清楚、規範,同時都按照規範錄入電腦,對每一位村民的健康問題熟知於心。對於年老體弱的困難戶,主動上門瞭解病情,為村民免費測血壓、查心率、做心電圖,耐心講解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的康復保健知識,指導其規範用藥。

每兩個月都會組織村民進行健康教育宣傳講座,針對重點人群,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慢性病人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一遍遍的講解各項疾病的誘因及預防治療方法。並派發宣傳單及資料,使村民更加註重自己的健康問題。使居民對健康教育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在年冬天晚上,有一名患者自覺頭暈、手麻,對於大字不識的老人,正因為對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認識,及時打電話求助村醫,及時送往縣級醫院緊急治療,才避免了腦中風的危險,事後患者非常感謝村醫開展的此項工作,稱“這是我們老年人的福音”,不僅提高了對疾病的認識還豐富了他們的老年生活。

(孝老愛親

秀林鎮袁峪村樊江華年如一日,照顧兩個身患殘疾的大伯哥,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年前,聰慧懂事的樊江華曾供職於蒼巖山文保所,結識了在蒼巖山旅遊管理處工作的袁彥文,兩人結為伉儷,一進袁家,沉重的家庭負擔便落在了樊江華的肩上,公婆已去世多年,三哥已成家另過,大哥因患眼疾,視物不清,難以成家,一直單身;二哥在採石場打工時發生意外導致雙目失明,失去左手。兩個大伯哥的飲食起居全得由這小兩口承擔,由於兩個大伯哥離不開人,為了照顧家庭,在無奈的情況下,樊江華和愛人忍痛辭去了工作,樊江華成了專職家庭婦女。當別人問她為了照顧大伯哥丟掉寶貴的工作後悔不,她一直爽朗地回答:“兩個大伯哥身處困境,既然成了一家人,我們不管誰來管?親情比什麼都重要!”

在漫長的年度日生涯中,她始終任勞任怨,對兩個哥哥照顧有加,想方設法讓他們開心快樂。大哥喜愛放羊,她就東挪西借湊錢買來了幾隻羊羔,不為賺錢,只是為了讓大哥減少孤獨,增加生活中的快樂;為了消除二哥在黑暗生活中的寂寞,光收音機就給他買過十幾臺,讓他能夠聽聽廣播,聽聽評書。春夏秋冬,她總是給兩位哥哥及時增添和換洗衣服,打整他們乾乾淨淨。在外人眼裡,從來看不出兩個哥哥是過單身的樣子。年,二哥胃出血住院,她精心伺候在床邊,病癒後一日三餐注意調理,從沒有讓他吃過一頓硬冷食物,由於照顧到位,二哥的病一直未犯過;近年,大哥患上了高血壓,她每天三次叮囑大哥按時吃藥,使血壓得到有效控制。

在她的影響下,兩個孩子也都非常懂事,兒子初中畢業,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硬是放棄了學業,早早地走上了打工之路,為家庭分憂。小女兒雖然才十多歲,卻在日常生活中把侍奉兩位伯伯當成了己任,只要放學回家就對兩個伯伯噓寒問暖、端茶送水,為家庭增添歡樂。

年如一日,始終把兩個大伯哥視為親哥哥,精心侍奉,在苦日子中頑強拼搏的樊江華卻總是樂呵呵的,她的事蹟在當地廣為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