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關註:東北振興之困

Kopu導讀:東北經濟扯上家常餐桌來源於今年東北地方發不出養老金了,工業的衰落,年輕人的出逃,稅收減少,市場表現太弱,而政府很強,這是東北幾十年來的痼疾。東北的振興,真正需要的是一大批實業企業,能夠挽救東北經濟的企業家,當然更需要適合企業家大展拳腳的肥沃土壤。

與東北蕭條不同的是南下深圳的燈紅酒綠,熱鬧繁華。東北和深圳拿來作比較已經很長時間了,唱衰東北經濟大多把原因歸咎於東北人不行,但這些人不清楚的是,深圳早期中高層官員大都是從東北來的,東北深圳可謂是一家親。

當時的深圳剛成立特區,幹部急缺,改革開放之初,遼寧省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轉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州人瞧不上這個100公里之外的小漁村。而東北,恰如今天的廣東浙江上海,從東北就調去很多幹部。1978年全國主要城市GDP排名除了北京上海之外,佔據前十的東北有4個,長春、哈爾濱、瀋陽、大連,現在火的一塌糊塗的杭州、成都、青島、南京、蘇州,都不見蹤影。然後果真是40年河東,40年河西,在2018年上半年的GDP裡面,東北城市裡,大連最好24名,瀋陽、長春、哈爾濱均在30-40之間。而東北三省GDP佔全國比重由1990年的11.7%下降到今年的6.7%,將近一半,可見東北的衰落。

Kopu城市關注:東北振興之困

為什麼同樣是東北幹部,深圳風生水起,而東北卻難以扶起?

Kopu解讀:深圳市場富有經濟活力

去過深圳的,都驚訝於深圳速度,到過前海的,都驚詫於前海模式。很多人總結了一堆創新,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法治創新、人才管理創新……但其實,總的來說,原因在於政府輕權力,市場重企業。

在前海,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和開發區的企業人員,可以互相流動。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難以想象。畢竟,身份是中國最大的鴻溝。

彼時的深圳在全國招聘幹部,大批東北幹部南下,抱團闖深圳。深圳是一個真正的移民城市,早期都是私營企業,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個深圳商會,大家就合計一件事,怎樣發企業搞好發大財。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有私營企業家的不懈努力,政府部門也積極奮戰在經濟建設第一線。

Kopu城市關注:東北振興之困

深圳經濟的振興,首先是辦事易、規則明。在深圳,法律範圍規定可以辦的事情,在窗口基本上就可以辦結;第二是稅賦低、負擔輕。由於企業較多,稅務部門任務繁重,稅管員忙不過來,加上只有2000平方公里,財政負擔並不重,所以企業賦稅很低。

Kopu解讀:東北經濟不斷下滑

40年來,東北經濟不斷下滑。歸根結底,是改革的步伐慢了,和市場、法治的路子遠了。誇張點說,走了一條和深圳完全相反的路。

首先是法制環境不佳,另外政府機構急劇膨脹、政府強勢。與深圳私營企業遍地開花景象不同的是,東北事業單位遍地開花,市場整體大環境不佳,企業發展環境當然欠佳。這樣的環境下,東北百姓選擇了用腳投票、"到體制裡去",到政府機關去、到國企去,成了當地主流文化。創業意識淡薄,創業氛圍欠缺。這樣的氛圍下,不難想象很多東北年輕人口外流、資金外流、企業外逃、人才東南飛,這些現象的必然性。

Kopu城市關注:東北振興之困

東北今日之困境,非一日之寒。東北其實在沿海、區位、腹地、基礎上都具有先天優勢,必須來一次真正意義上大刀闊斧的改革,來改變東北營商的鹽鹼地,我們需要讓發達的上海、北京、浙江、廣東等地區和東北對口合作,需要從發達地區大批調配幹部到東北,但更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讓企業生根發芽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