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運動的這次廣告——運營人員準備扣年終獎吧

剛畢業那會,我在一家創業公司做文案。當時減肥藥大行其道,我們引進了歐美的體重管理理念,試圖顛覆國內傳統的減肥方式。

這套“顛覆性”產品是這樣:

它由營養師服務、營養產品、APP、智能秤、智能手環組成,智能秤採集身體數據,然後營養師出具個性化方案推送至用戶APP上,用戶通過營養產品和手環執行方案,同時,在用戶執行過程中,營養師也會保持一對一溝通。

為了驗證產品的效果,我們舉辦過多次線下減重訓練營,甩肉效果喜人。

比起簡單粗暴的減肥藥,產品看上去很科學很健康也很有效。但是,市場表現一般。

後來我們在做覆盤,發現了一個致命缺陷:

產品在挑戰人性。

大部分人變胖,主要是好吃懶動。減肥藥恰好迎合了這種好吃懶動的人性:

花費最少的力氣獲得苗條的身材,而不是花費大力氣去獲得健康、苗條的身體。

而我們的產品,需要用戶按照營養師制定的方案去管住嘴和邁開腿。這對於想輕鬆瘦身的人來說,門檻太高。而那些真正能剋制飲食和保持運動的人,也不需要靠產品去驅動減肥。

這樣一來,產品變成了兩頭都不討好。

因此,我畢業後學到的第一門課是,不要試圖去挑戰人性,成本太高了。

扯這麼多,是因為我頻繁在上海地鐵看到京東體育一組主題為「不為運動而運動」的KV海報。在我眼裡,它就是典型的挑戰人性。

京東運動的這次廣告——運營人員準備扣年終獎吧

京東運動的這次廣告——運營人員準備扣年終獎吧

京東運動的這次廣告——運營人員準備扣年終獎吧

京東運動的這次廣告——運營人員準備扣年終獎吧

京東運動的這次廣告——運營人員準備扣年終獎吧

初看這組海報時,我有點困惑。

“不為自拍而運動”很好理解,但“不為運動而運動”是什麼意思?

為了弄清楚,我找了京東體育同期上線的TVC,原來,說得是純粹的運動精神。

視頻拍得很動感也很有氣勢,但是,為什麼運動才是應該的?廣告似乎沒有給出答案。

作為一名業餘健身和跑步愛好者,我坦率地說:京東體育這組廣告,我覺得不行。

一方面,“不為運動而運動”若放在某個運動領域極其拔尖的品牌身上,討好那群追求純粹運動的少數人群,倒說得過去。但京東體育是售賣大眾運動周邊的平臺,面向的群體正是它所diss的帶有各種私心的普通運動愛好者。

你可能會說,現在的運動風氣如此,所以京東體育才來倡導純粹的運動精神。但問題的實質是,這種運動精神是反人性的。

人天性是懶惰的,大部分人能夠克服懶惰邁開雙腿,正是出於各種私心,為減肥,為自拍,為曬朋友圈,為飽餐一頓產生的負罪感。

這樣的“偽運動”有什麼可diss的?相反,我認為它更能驅動一個人的運動信念。

比如為了曬跑10公里的朋友圈,咬牙跑完全程;為了消耗多攝入的卡路里,堅持做完一組hit訓練;為了佔據朋友圈封面,多走幾千步。

另一方面,我覺得“不為運動而運動”不是一個好洞察,它缺乏感染力和行動力。

就我自己的運動經歷來看,最能打動我的三個運動洞察,即三句文案,它們分別是:

馬拉松的“還有6公里就可以發朋友圈了”。

京東運動的這次廣告——運營人員準備扣年終獎吧


耐克的“跑了就懂”。

keep的“自律給我自由”。

這三句文案,都擁有相同的特質:

即通過迎合運動人群的心理,給出一個讓他們無法拒絕又能自我振奮的運動理由。

反觀京東體育的“不為運動而運動”,它更像是心理上的宣洩,而不是心理上的鼓勵與引導。

而運動作為一種反人性的存在,需要的不是被diss,而是被鼓勵。

此外,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能談得上純粹的事情幾乎滅絕了,連愛情都滿腦子淫蕩著少兒不宜的私心,要求運動保持純粹有點強人所難。

品牌們總想以diss消費者的方式,來吸睛消費者。但消費者是不喜歡被diss的。他們喜歡被鼓勵、被迎合、被讚美,或者, 被恐嚇。

就像當年奧美為天下文化寫的一篇長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

文案不是diss現代人偽閱讀或者不愛閱讀,而是抓住他們的恐懼心理,從害怕變成他人眼中的透明人,害怕被落後,害怕孤獨的心理出發,層層渲染讀書帶來的益處。

最後,還不忘鼓勵人們趕快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