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唐崖土司城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始建于元初,总面积约74万平方米,是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城遗址。唐崖土司城街道墙垣、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数十处遗迹保存完好。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760余年的历史,比明清故宫还大。明代末期扩建,辟3街18巷36院,包括衙署区、宗庙区、军事区,以及书院、花园、养马场、狩猎场等,占地100多公顷。清朝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对地方实行取缔土司,改派流官治理,至此,相沿18代,历时470余年的覃氏土司的统治走向历史尽头。此后,唐崖土司城也慢慢没落,期间几经战争,曾经辉煌一时的土司皇城渐渐长埋于地下。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唐崖土司城烜赫一时的衙署早已不见踪影,然而街道墙垣依旧清晰可辨,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数十处遗迹仍然保存完好。在遗址所在的尖山乡,树立着一个高6.8米,宽6.3米的牌坊,这块牌坊被称为唐崖土司城遗址的''镇城之宝''。牌坊的正面是明熹宗御赐授书的''荆南雄镇'',背面书''楚蜀屏翰''。据考证,这块牌坊是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熹宗皇帝为表彰土司覃鼎率土家军队为朝廷征战立下显赫战功而赐予的。在覃鼎的统治时期,唐崖土司达到了鼎盛阶段。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唐崖土司城遗址的最大价值在于清晰、完整,它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多民族管理智慧,唐崖土司城址正是这一制度的实物见证。

城址中的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见。由三街十八巷三十六个院落组成,分为上、中、下三街,呈不则形状,全长880米。以石牌坊为中心,称中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铺砌而成,条石长2米,宽0.3米,横向顺街镶嵌,街面宽阔而整齐。沿大衙门而下,称上街;沿小衙门而上,称下街。36条巷道仍以石块铺砌,随地势连接街道,四通八达。其中在上街和南城墙之间依次平行着“一横道”、“二横道”、“三横道”。

“荆南雄镇”牌坊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是明廷为表彰土司覃鼎的战功而立。为唐崖土司城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遗存,是衙署区建筑群的起始,前有石阶与中门垂直连接。牌坊为砂石仿木结构,通高7.15米,面阔8.4米,三开间,四根石柱前后有高2.5米的抱鼓石及石狮(现残存一个)。横额中两面分别书写“荆南雄镇”和“楚蜀屏翰”八个大字。前后均有提记,记录了牌坊的建造缘由、时间。中间枋面雕刻“土王出巡”“哪咤闹海”等题材,两侧枋面雕刻“渔樵耕读”、“槐荫送子”及麒麟、龙、凤等图案。这些题材多取自汉地,但有本地变通;也有直接反应土司生活的“土王出巡”等,是汉土艺术结合的产物。

城址东北角高坡上,有并列两座明代墓葬,一为土王墓,一为田氏夫人墓,占地总面积400平方米。土王墓封土保存完好,墓葬石室,宏大而华丽。椁室以钻凿砂岩垒成。前观为仿木结构的一斗三升式重檐建筑,长7米。屋面雕饰筒瓦,嵴雕龙首装饰,檐下斗拱明显,5根廊柱形成4间墓室。廊柱长方形,面宽0.45,厚0.6米。柱间宽1至1.1米。廊室间距1.85米,高2米。廊顶雕刻圆形藻井饰。再进为4个墓室,前有抹石门8扇。门高1.65米,厚0.1米,宽0.67米左右,门上雕饰格栏。墓室以整块砂石合成,长3米,高1.5米,两中室宽1.3米,侧室宽1.25米。各有石棺床,长2.7米,宽0.9米。后有壁龛,高离棺床0.5米。龛高0.5米,跨0.4米,深0.15米。室间以整块石隔开,厚0.15米左右。中雕小格窗,宽0.58米,高0.9米。窗眼为钱纹图案,可以相望。室顶雕刻藻井,以花卉为纹饰图案。墓前为八字形祭台,前端各立一小兽,两侧饰以精雕麒麟,高约1米。整个王坟以石建构,十分精美,其建筑格局及装饰实为土司文化的精品之作,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石雕工艺水平。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明万历辛亥岁(1611年),印官田氏夫人和钦依峒主覃杰为纪念覃鼎出征功绩,请当地雕刻大师陈大仙用巨石雕刻了一对石人和两匹石马。立于城东唐崖河畔的台地上。按《覃氏族谱》记载:当年雕凿石人石马的同时,还修建了张王庙,后又改称桓侯庙。为了有效保护石人石马,1979年省政府拨款新建了罩马亭。马以整块石凿成,奇伟雄壮。左侧石马高2.38米,背宽0.7米,长2.8米。马身雕饰鞍、蹬、缰、辔,清晰明显。缰上阴刻小字:“万历辛亥岁(公元1611年)季夏月四日良旦,印官田夫人立”。石人高1.9米,着盔甲,佩剑抱伞,侍立马前。右侧石马高2.08米,长2.5米。马缰阴刻小字“万历辛亥岁季夏月四日良旦,峒主覃杰同男覃文仲修立”。石人头已毁,残身高1.6米,着盔甲,侍立于旁。两马间距4.8米。马的特点,似为南方马的形体,肥壮而不高大。造型手法独特,雕凿工艺精湛,为明代石雕之佳作和典范。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土司城内所见的文化遗物,主要有金器、瓷器、印章、砖石质建筑构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残片和石质建筑构件为主。

第一类为瓷器残片,出土于街巷区和衙署区,瓷片时代由明至明国持续分布(明代成化、宣德、万历年号、景德镇印记)、衙署区瓷片质量较高。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第二类为砖瓦建筑构件,出土于衙署区,为汉式的滴水、瓦当、筒瓦等,上有莲花、鱼鳞等图案。

第三类为土司印章,包括两枚土司印章及一枚四川永宁地区的军官印章。印皆铜质,土司印一大一小,皆篆“唐崖长官司印”。大的重1100克,无年月题款。小的重650克,由题刻可知改印造于公元1674年,为唐崖土司在清康熙初年依附于与朝廷对抗的西南吴三桂政权。另有四川永宁地区的的军官印章,是唐崖土司参与朝廷平叛所得。此外,在唐崖长官司辖域内的活龙坪镇,也出土过一枚“唐崖长官司秦关克印”。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在土司制度业己消失的今天,土司遗址作为土司制度最重要的载体,成为具有直观性鉴证价值的土司制度的重要物证,见证了“土官”向“土司”历史的转化,见证了土司制度实施中的物化过程,是研究土司制度及文化沉积的重要基础。唐崖土司城遗址的最大价值在于清晰、完整,它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多民族管理智慧,唐崖土司城址正是这一制度的实物见证。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在如今的唐崖司村,当地人均称土司城为“皇城”,称土王的陵墓为“皇坟”。漫步整个土司城遗址,总会有两个人的身影闪现在这旧址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就是土王覃鼎和他的妻子田氏。可以说,现存的唐崖土司城遗址,其实就是这两个人的“皇城”。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在土司城遗址北面高地上,有一座土王陵墓,是遗址内保存最完好的土王陵墓,堪称全国土司陵的唯一。这应该是覃鼎的陵墓,但却没有墓碑说明(唐崖土司的历代土司王,都没有在墓碑上刻下姓名)。它的建筑气势不凡,全是选用当地上等的石料建造,像是一所仿木结构的行宫,带有雕刻的小格窗、屋檐、筒瓦及可以开合的石门,上面还雕刻着花纹图案,昭示着墓主人的显赫地位,也显示了当时土家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不敢在墓碑上留名,最直接的原因是害怕后人盗墓。据说覃鼎生前修了48座墓,死后又用了48口一模一样的棺材,按同一规模和葬祭仪式,在同一时间出殡,以混淆视听。然而覃鼎之妻田氏的陵墓却是立了石碑和牌坊的,石碑上镌刻着“明显妣诰封武略将军覃太夫人田氏之墓”。或许是缘于田氏在唐崖司圣母般的地位,或许是缘于对母亲人格魅力的一种自信,覃氏之子毅然将母亲的墓碑昭然明示,想必也是为了让世人膜拜敬奉。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如果说覃鼎的军功是由功德牌坊来彰显的,田氏的贤良则是通过世代子民的口碑相传的。田氏是龙潭安抚使的女儿,才智超群,精明能干,乃女中之佼佼者。当年唐崖覃氏土司与龙潭田氏土司之间常年为争夺地盘而兵戎相见。为了平息战乱,龙潭安抚使提出“和亲”之策,于是其女田氏作为和平大使,与唐崖宣抚使覃鼎结为夫妇。土司之间的战争也因此偃旗息鼓。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田氏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女子。在与外界的接触之中,田氏看到了汉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一次去峨眉山朝圣的时候,她专门派人在成都等地学习当地汉人养猪、种桑、养蚕、刺绣等技术,回来后传授给当地百姓土民。唐崖司一带养猪的传统就此流传下来。如今,唐崖司所在地的尖山乡已是全省闻名的“仔猪第一乡”。田氏在土司内务管理上,也有其独到之处。覃鼎去世后,其子宗尧即位,颇行不道,田氏绳之以礼法,并亲自主持了一段时间的政务。在这段时间里,“内则地方安谧,外则转输无乏”。后来,田氏将王位传给了覃鼎的侄子覃宗禹。这是唐崖土司史上子袭父位的一个例外,它反映了田氏的远见卓识和公正无私。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玄武山上,生长着一对苍翠挺拔的水杉树,相传系覃鼎、田氏于明朝天启年间亲手所栽,至今已有380余年。其树高44米,冠幅225平方米,两树枝干连理,如夫妻携手,相亲相爱,因此被后人称为“夫妻杉”。夫妻杉成了唐崖土司王朝夫荣妻贵的象征,也反映出覃鼎、田氏彼此间的互敬互爱。而在唐崖司村北面有一“妃子泉”,传说覃鼎的宫妃们常常到此浣洗沐浴。难道覃鼎真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得而知。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