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高速公路ETC叫好又叫座

我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車道對於節能減排,減少收費站擁堵效果明顯。但數據顯示,當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ETC使用率難過半,有的省份不足三成。記者調查發現,辦理程序繁瑣,可使用場景偏少,車主辦理ETC業務動力不足,導致ETC覆蓋率偏低。專家建議,通過豐富使用場景,提升便利性等方式,提高ETC使用率。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ETC用戶突破5900萬,ETC的使用節約了燃油消耗,降低了排放。2017年節約車輛燃油約11.19萬噸,能源節約效益約9.52億元,減少汙染排放3.44萬噸。但同時,數據還顯示,ETC車道通行量佔高速公路總通行量的比例不足40%。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ETC推廣,在便利性和應用範圍上,還面臨不少難點,導致車主辦理積極性不高。

一是如果使用次數少,設備收費比過路費還貴。不少採訪對象告訴記者,辦理ETC的費用在200元到350元之間,但對於一年僅跑一兩次高速的車主來說,使用率很低,辦理積極性不高。

二是辦理程序繁瑣,便捷程度不如移動支付。目前ETC的辦理方式,除到高速公路運營單位購買設備外,還可以到銀行辦理儲蓄卡或信用卡,領取與卡綁定的ETC設備。記者近期走訪濟南多家銀行發現,辦理ETC除攜帶本人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外,還要攜帶本年度的車輛保險單。不少銀行還需預存一部分費用才能贈送ETC設備,部分無需預存費用的銀行卡,卡年費在200元左右。一些前來辦理ETC業務的市民說,感覺辦起來很麻煩。

三是可使用範圍少,功能較為單一。目前ETC的應用範圍除了高速收費站通行,運營單位也在積極開拓使用領域,例如與停車場、加油站開展合作,為ETC車主提供便利,但整體來說,可使用範圍還不夠。

針對目前ETC車道使用率偏低、車主辦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相關從業人員和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拓展應用範圍。同時,可豐富高速公路支付手段,用多元化手段破解高速公路“通行慢”“通行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教授朱濤說,當前一些省份已開始試點基於移動支付手段的“無感支付”,藉助車牌識別系統,車輛通過收費站時就能直接扣除費用,不需要其他設備。“無感支付的出現,是對現有ETC業務的補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競爭,但只要能給車主帶來便利,使高速通行變得順暢,就是正確的方式。”朱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