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好在再哪里

青白瓷

青花瓷器好在再哪里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

明末清初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其特征,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色”、“象牙白”之称,享有“中国白”的美誉。

德化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上跟景德镇永乐甜白釉一样属于碱-石灰釉,但是不同的是其胎釉中的铁钛含量比景德镇的更低,其钾的含量比景德镇的高,高达6-7%,故其釉色上比景德镇的更白,透光性更好。另外在烧成气氛上景德镇窑偏还原焰,故釉色往往白中泛青,而德化窑偏强氧化,形成“猪油色”、“象牙白”的特点。

青花瓷器好在再哪里


白瓷的白色: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的素白瓷器。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

青花瓷器好在再哪里


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

青花瓷器好在再哪里

到了宋代,清白瓷是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青花瓷器好在再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