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花唄是超前消費還是理性消費?還款時心痛嗎?

又到新一輪開學季,不少俊男靚女紛紛在家長和豪車的簇擁下剛光鮮奪目。大學生走進開學經濟裡,也意味著進入大學這個小社會,當然也需要很多不可避免的開銷,但是對於剛剛跨進小社會的普通大學生,他們的生活真的普通嗎?京比特關注到,隨著年輕人對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慢慢脫離節儉的消費觀念,這也使得“超前消費”成為一種社會消費趨勢。

你的花唄是超前消費還是理性消費?還款時心痛嗎?

花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用戶行為

其實,隨著淘寶網購和支付寶的普及,人們的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支付寶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走另一種金融捷徑,也就是提前預支。在大學生領域裡,支付寶更是普遍存在的移動設備軟件,螞蟻花唄的存在就成了大學生的首要選擇。據螞蟻花唄發佈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在中國近1.7億90後群體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4500萬。即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使用花唄;而在購買手機時,76%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但是花唄到底是憑著什麼樣的模式贏得年輕人的青睞呢?

另外,消費者不需要申請信用卡的繁瑣程序,只需要手指一鍵開通花唄服務就能提前用款,並且還款週期時間長,這種提前購物享受的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進行超前消費。據官方數據顯示,“螞蟻花唄”的用戶中超過一半在之前都沒有用過信用卡,螞蟻花唄對人們消費觀念的影響顯而易見。

眾所周知,大學生作為最缺乏獨立經濟來源的群體,生活費基本上都是父母維持的,但是隨著校園奢靡風氣的流行,以這部分為主的人群開始追求買的痛快,衝動消費的心理。中國青年報一項覆蓋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77.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身邊的超前消費現象很普遍。“月光族”已在校園中瀰漫開來。其次,數據顯示,中國大學生的人均年消費能力已達到近20000元,年消費總額達到6000億,超過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由此可見,大學生群體的超前消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並且這種趨勢是以花唄、借唄、白條等產生的。不止大學生群體,新入職場的年輕人也是一樣,都會選擇螞蟻花唄、信用卡進行超前消費。從根本上講,“白條”、“花唄”等金融產品,看似是吸引用戶進行網上交易進行金融轉化,但其實是刺激了用戶潛在的超前消費觀念,而這種提前賒賬的金融產品,並不能幫用戶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好處,花唄為用戶提供燃眉之急的錯覺,只能說是對用戶進行的一種消費洗腦產品。

你的花唄是超前消費還是理性消費?還款時心痛嗎?

花唄是商家奴役消費者的工具

調查顯示,約 55%的大學生在服飾方面都出現了花銷過大的情況,除了生活費,男生的消費主要體現在社交上,不少男生表示在大學如果每週不出去吃飯聚會可能會沒朋友;而女生主要集中在衣服、化妝品等方面,對於上大學的女生在外貌上改變自己的消費心理可有跡可循。如此大的消費需求,自然就產生了花唄的消費。目前“花唄”已實現在淘寶和天貓平臺90%的商家覆蓋,這也意味著花唄、網貸此類的平臺,已經將用戶和商家捆綁到了一起。

不僅是花唄模式,借唄也極大的助長了這種奴隸消費者的消費觀念,2016年4月21日,螞蟻借唄對外宣佈,上線一年來,已經為全國3000萬用戶授信,累計發放消費信貸達494億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螞蟻借唄去借錢,但是大多數人只是沉浸在剛開始借錢的如魚得水狀態中,時間久了也忘記了自己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還款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很多人開始拆東牆補西牆,這時整個人也開始陷入借款危機裡,小到對朋友家人的騷擾,大到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人在這種惡性循環下產生的負能量和頹廢狀態也會越來越嚴重,試想,一個人心裡每天都受催款和利息的奴役,並且在這個透明的時代無處可逃,生活又如何能正常下去呢。換言之,如果出現急需用款的突發狀況,拆了東牆還能拿去補西牆嗎?

因此,花唄實際上就是商家奴隸消費者的工具。消費者在借款那一刻產生一種不真實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帶給自己還有很多錢的錯覺才是慾望的原罪,用到最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是一個無底洞,人們只會成為金錢的奴隸,和生活的幸福感也會越來越遠。

你的花唄是超前消費還是理性消費?還款時心痛嗎?

拒絕做花唄青年

在這個消費升級的年代,物質化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消費能帶給人更多的心理滿足和快樂也是事實。如今,在社交平臺和一些新媒體營銷方案對消主義的轟炸下,似乎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就要買買買的心理消費觀,尤其是越來越偏向於享受型消費的現代年輕人。

另一方面,超前消費作為社會物質水平提高的客觀狀態,並不能成為年輕人無節制消費的理由。花唄的存在只能造成一種暫時有消費能力的錯覺,如果沒有花唄,多數人在購買決策上會更加理性,如果堅持使用花唄,久而久之將會失去人格上的獨立,慢慢失去對自身財務上的話語權。

那些在花唄、借唄平臺花出去的錢,看起來似乎自己得消費了,享受到了,但實際上是,你正在為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平庸,並逐漸毀掉自己未來的上升通道。

在所有的網貸平臺下,人性的貪婪引起的超前消費才是最大的來源,花唄、借唄、白條、信用卡等只能是人慾望的附屬品,但如果只是為了將消費體現在自己的身份和品味上,就永遠擺脫不掉這種網貸平臺的爪牙,人的慾望也會在它們的助長下越來越膨脹。只有遠離花唄、白條等產品,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費,拒絕過度追求物質享受,才能擁有經濟上的話語權。

京比特提倡不要提前透支未來的收入,做一個拒絕使用花唄的青年,提升自己的經濟水平才是對社會和自己的雙贏。要知道安全感是自己可承受範圍內的消費建立起來的,而不是惶惶不可終日的經濟危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