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大明功臣,朱元璋为何唯独没杀徐达?

ALuLLL


朱元璋唯独没杀的人应该叫汤和吧?

当然徐达之死跟朱元璋应该也是没有直接关系吧!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说是徐达长了背疽后,朱元璋命人送了一只蒸鹅给他,徐达深领神会,大哭一场后痛快地把蒸鹅吃下,然后疽毒发作而亡。背疽通俗点说应该就是背部长了毒疮之类的吧,在老一辈的观念里长毒疮是不能吃鹅的,因为鹅肉属于发物,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

当然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也不能百分百肯定或者否定。因为当时徐达跟朱元璋两家还是亲家,徐达是朱元璋儿子朱棣的岳父,朱棣当时镇守明朝的重镇北平(即后来的北京)。而朱棣不是太子,朱元璋心宜的传位对象也不是他。所以为了巩固皇权的继承,送徐达蒸鹅,让他去赴死,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毒杀徐达这故事也可能是后人编出来的,徐达死后,朱元璋对他评价: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驱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武兼备,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财色,办事公正,不计个人过失。有如此美德的徐达应是古今第一人!

所以说有史考究真正唯一没被朱元璋杀害的开国功臣只有--汤和 一人!


视频收割者


这个要分正史中的朱元璋和野史中的朱元璋来看。

如果按照野史的话,朱元璋先是建了一个庆功楼,然后把功臣都请过去吃饭,然后一把火烧死了所有的功臣,只有魏国公徐达眼睛机灵,看到皇帝吃了一点就退席了,所以跟着皇帝一起出来了,免于此难。

但是朱元璋依然没有放过他,后来派徐达扫北驱逐元朝残余的时候,徐达生了背疮,只能吃清淡的食品不能吃发物。而此时皇帝的使者到了,宣圣旨赐给了徐达一只烧鹅,并且要他马上吃下。

众所周知,烧鹅是大发物,徐达含泪吃了烧鹅,当即背疮发作去世了。

在正史上,徐达在北平确实患背疮,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送烧鹅,而是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之后,徐达应召返回京师,到第二年二月份徐达才病逝。后来朱元璋追赠徐达为中山王,配享太庙。徐达的肖像在功臣庙里位列第一,徐家一直到明朝灭亡,都一直做国公之位,可谓是与国始终。

其实正史上朱元璋虽然严酷,但是并不是丧心病狂的,他诛除的功臣,大都是嚣张跋扈、目无法纪之辈,而徐达没有这等事情,并且家教甚严,所以自然屠刀轮不到徐达身上,就如同朱元璋的评价一样: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经史通义


首先,朱元璋不会见人就杀,人家是皇帝,又不是杀猪卖肉的。

朱元璋杀人有以下条件。

1.功高盖主。

2.恣意妄为。

3.震慑不住。


我们回顾蓝玉,他与北元一战,可谓是封神一战,威震天下。但是蓝玉功成之后,犯了以上三条的每一条。蓝玉自恃军功,居然敢屡屡不听朱元璋调遣,他的军队朱元璋甚至调派不动,这就有点功高盖主,震慑不住了。本来到这,朱元璋还忍着不杀他,毕竟朱元璋之前已经把明朝开国将领杀得差不多了,总得为太子朱标留个能打仗的人,加上蓝玉因为是朱标太子妃的舅舅,对朱标是忠心耿耿,朱标自己也还算震得住,所以朱元璋没有杀他。不巧的是,朱标年纪轻轻就暴病而亡,朱元璋只能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标仁孝的次子朱允炆。朱允炆可不一样,他与蓝玉毫无血缘关系,而朱允炆也不如朱标那般老练,指定震不住蓝玉。回头再看看蓝玉,还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既不能留为所用,三个必杀条件都齐了,那还等什么?杀!诛连了将近1.5万人!

胡惟庸呢,大概是看懂了朱元璋杀人的目的与条件,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索性联络一干大臣打算造反,只是没有想到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拿起刀,朱元璋就把他们都抓了,诛连将近2万人!

所以,朱元璋杀人是有目的与条件的,条件如上。目的则是为了稳固自己皇权并且让大明江山永固。

我们看,徐达犯了以上三个条件的哪一个呢?徐达功高是不错,但是徐达并不盖主啊。徐达作为大明元帅,平定北方,功劳何其之大?之后,徐达班师回朝,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要让他坐龙辇,甚至还说要替他亲自驾车。这一套无非是为了试探徐达知不知道深浅进退。徐达则是再三拒绝,言辞从臣下出发极其诚恳,卑微,发自肺腑地说“皇上对咱好,咱知道,但是这不合规矩啊,咱不过是皇上的兵而已!”徐达明确拒绝朱元璋替自己驾车。这一套下来,朱元璋自然是心满意足了,知道自己这个兄弟没忘本。马上本着兄弟感情说“今天没有君臣,你我布衣兄弟,兄弟之间一起坐车,咱家想兄弟,想听兄弟说说你在北方的英勇战迹。这样,我让一位皇子来驾车,你随咱家来。”于是便强拉着徐达上了龙辇,让一位皇子亲自驾车。


除此之外,徐达可谓一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一直谦卑谨慎,带着家人部属克己守礼,朱元璋指哪打哪,战无不听,言无不从。所以,朱元璋是震得住徐达的。朱元璋根本没有杀他的条件与理由。

后面说徐达被朱元璋以蒸鹅杀死,多是野史,不过是后人为了渲染朱元璋如何为了稳固皇权嗜杀罢了,算是一种控诉。实际上,是徐达自己患了背疽不治身亡,而至于说背疽不能吃蒸鹅简直无稽之谈,现代医学验证,毫无科学依据,古代太医不至于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蒸鹅是肉,不是毒药。

况且,当时北蒙不安,朱元璋还想他带兵出战怎么会杀他?


不书公子



朱元璋、徐达和汤和三个人是小时候从光着屁股玩泥巴一起长大的,徐达和汤和两人要比朱元璋入伍早,徐和汤两人做了千总朱元璋才加入义军郭子兴的队伍,后来时来运转成了郭子兴的义子,而终借势一跃成为整个义军的大帅。

徐达毋容置疑堂堂正正的开国元老,六公之首乘坐天子銮驾,地位尊崇之至非他人可比,而且徐达还是朱棣的岳父还是皇亲,老朱对他自然而然就不同于其他将帅了,徐达和汤和两人很早就发现了朱元璋变了,郭子兴儿子郭天旭死的时候变得阴险狡诈、两面三刀,非之前的朱重八了,徐达这个人知进退,大明建国后一直都是守太平吃俸禄,几乎没有做出过触犯朱元璋红线的事情,而且深受朱元璋信任,还担任中书省左丞相文武双全,老朱虽然大杀功臣但对徐达还是信任的,不想他和蓝玉、胡惟庸一样被杀,最重要的是徐达也没有参合这些事情,和老朱认识几十年,他知道该怎么做才会颐养天年。



徐达也是开国元勋中幸免于难的人之一,他文武双全但知进退,悉听教诲未尝越过红线,而且还是老朱的亲戚加兄弟,朱也很了解徐达同时也为后世之君留下柱国大臣,所以是不会动徐达的,后来徐的儿子徐祖辉也是力保建文帝抵挡朱棣是有功劳。足以证明徐对朱家的忠心。


周至猕猴桃直营


受野史和洪武四大案(蓝玉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的影响,人们一提到朱元璋就觉得他是个暴君,见人就杀。有个故事说,如果朱元璋上朝,裤带在肚子上就要杀人,裤带在肚子下就没事。

如果他真是这样喜怒无常,还能开创大明王朝276年的江山社稷吗?

大部分有关朱元璋杀人的故事都是编的,但编的很好看,神乎其神,有鼻子有眼睛,好像写故事的人是亲身经历一样,所以咱们的电视也这么拍,毕竟收视率是第一位的。

其实朱元璋杀人是为了建立制度。

元朝的制度是很混乱、很粗犷的,导致社会矛盾重重,仅仅97年就被赶回大草原放羊了。

有着严重忧患意识的朱元璋同志决定建立一套完美的制度,让自己的江山能千秋万代。

不管朱元璋的想法切不切实际,但他的确这么做了。

就这样,我们看到了他对贪官残酷的刑罚,他对农民人身自由的限制,他对地方行政权力的三分等等,本质上都是制度建设。

然要建立制度,就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者,他们形成了强大的集团,与新制度对抗。
比如胡惟庸,明明知道朱元璋是个乾坤独断的皇帝,自己就该低调点,少管点事不要乱说话,甚至主动辞职,表达自己的忠心。而他非要拉帮结派,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以为这样皇帝就奈何不了他了,可他忘了,朱元璋是开创之主,大手一挥雄兵百万,杀你几个文臣不是信手捏来?证据?要什么证据?就凭你是丞相就该杀。

还有蓝玉案,蓝玉作为洪武晚期重要将领,立了很多战功,但朱元璋老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孙子能不能镇住这些功臣,蓝玉手握重兵,让朱元璋觉得很不安全。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宋史》学学杯酒释兵权,把兵权还给皇帝,自己回家弄块封地,做做富家翁,岂不美哉?

蓝玉偏偏不辞职,引起朱元璋反感,干脆趁自己还活着,把事都干了吧——杀光。这样大明王朝才能千秋万代,蓝玉冤不冤?冤也不冤,从法律角度,他不该死;从政治角度,他必须死。

徐达却是个活得很通达的人,一早看穿了朱元璋的心思,早早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丰衣足食的过完了自己下半生。一个没有威胁的老战友,朱元璋杀他干什么?

最后再讲一个我小时候听南京老人讲的故事“朱元璋炮轰庆功楼”,这个故事出自戏剧,本来是火烧庆功楼,后来不知道怎么传着传着就变成炮轰了。南京版本是,朱元璋准备用大炮轰死楼中的功臣,但徐达与朱元璋下围棋时看穿了他的心思,执黑子,在棋盘上下了个“万岁(繁体)”二字,感动了朱元璋,这才放了他们。哎,民间故事如此多,当段子乐乐得了。

我们爱历史


徐达是个有福得福将,可以说明朝开国将军里唯一一位没有被干掉的将军,在我看来徐达是由两方面构成他没有被干掉的原因,一方面是徐达紧紧跟随朱元璋左右,可以说形影不离,每天,每年,步步不离朱元璋,这样朱元璋就对他放松了戒备,因为徐达可以说是被朱元璋监控起来了!

第二点也最主要得明朝刚建国后为了增强城市得防御攻势,朱元璋指派徐达,刘伯温两人去山海关奉命修建城池,在他们修建完毕后回到南京复命,刘伯温看出修建城墙朱元璋对徐达,起了杀心刘伯温告诉徐达如果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紧随朱元璋身旁寸步不离,才得以活命!后来徐达去世后,朱元璋非常伤心,追封徐达为中山王!



北风之神529


因为徐达死的早嘛,那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开始他的政治大清洗。

朱元璋杀功臣的帽子是摘不掉的,但是朱元璋不是斯德哥尔摩患者,更不是每天不杀几个人就心里不舒服的神经病。他的那种近乎于变态的大清洗,都是有理由的。换而言之,徐达死的时候,朱元璋没有理由杀他。

注意,上面说的杀人“理由”,指的并不是杀人的“借口”,而是好处。杀徐达对朱元璋有什么好处?


回顾明初的五次大案,可以发现一个逻辑:

1376年的空印案,对文官集团下手;

1380年的胡惟庸案,对相权下手;

1385年的郭桓贪污案,名义上是对文官集团下手。实际上是对富商大贾下手,此案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国家剪天下羊毛的行动;

1390年的清除胡惟庸逆党事件,对淮西派的功臣集团下手。

1393年的蓝玉案,对功臣集团下手。

这个逻辑是,先从小官下手,逐步瓦解淮西集团;用自己的儿子取代功臣集团,待减轻皇权对功臣集团的依赖后,打击官僚和富贾阶级的势力,最后以党附胡惟庸为借口,一举将淮西集团铲除。清洗本来在这里就结束了。

没想到朱标意外病逝,导致朱元璋不得不诛杀蓝玉,又将清洗时间延长到了1395年。

清洗时间1390~1395年。

徐达虽然也是淮西派,但是他死的早,病逝于1385年,也就是郭桓贪污案的前几个月。当时发生的空印案和胡惟庸案,与他均没有关系。

并且,徐达不仅不会受牵连,朱元璋反而还要仰仗他。因为当时藩王还没有彻底取代功臣集团,徐达还有利用价值。

附:当时就藩的藩王只有六人,分别是:

秦王朱樉(1378年就藩)

晋王朱棡(1378年就藩)

燕王朱棣(1380年就藩)

周王朱橚(1381年就藩)

楚王朱桢(1381年就藩)

齐王朱榑(1382年就藩)

朱元璋只要不傻都知道,靠这六个,二十岁出头的儿子,是不可能帮自己稳住地方的。

因此,在徐达病死的当年(1385年)。朱元璋一口气又将潭王、鲁王、蜀王、湘王这四个藩王全部派了出去,其中最小的湘王才刚满14岁。

所以,徐达之死,是朱元璋意料之外的事。他本来还想继续让徐达替自己多干几年的活,岂料徐达突然病逝了。朝廷又发生了郭桓贪污案,一口气杀了几万人,天下震动,朱元璋只得把十几岁的小娃娃也派出去镇藩。



又过了五年,随着皇子们羽翼渐丰,功臣集团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朱元璋自然要对老伙计下手,借口党附胡惟庸,将李善长、胡美、唐胜宗、陆仲亨、陈德、费聚、顾时、杨璟、朱亮祖、梅思祖、陆聚、金朝兴、黄彬、华忠、王志、毛骧、于显、陈方亮、于琥等二十人全部杀掉。并编成目录《昭示奸党录》,警示后人。

试想,若是徐达多活五年,估计也难逃被诛杀色下场。最好的结局也是如汤和一般,主动解除兵权,告老还乡,时不时的还要被朱元璋叫到南京敲打一番。

不过,朱元璋的绝情,并非只针对功臣。他对他自己,对藩王,都非常严苛。比如说二儿子秦王朱樉,生前有劣迹(老大、老二、老三都比朱元璋死的早),朱元璋在命人撰写秦王祭文时,列举朱樉的十大罪状,件件有事实,件件有细节。谕令其地下有知,痛改前非。整个文章,看不到朱元璋的半点丧子之痛,只有朱元璋的切责之音。对儿子尚且绝情,杀功臣也没什么不能理解的了。

PS:当时朱允炆已被立为太孙,朱元璋为了维护朱允炆的权威,才会对儿子们如此绝情。


Mer86


徐达之所以没被杀,有两大原因,一是他非常小心,二则是因为他死的早。

明朝开国六公爵,除了徐达,都是惨淡收场,传不过两代,唯有徐达一脉,衍生出两个公爵,还都传到了明末。当然,这个更多的是因为朱棣,不过朱元璋没把徐达的儿子们搞掉也是一大前提。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的同乡,同样也是世代务农。

元末的灾难波及到了朱元璋,同样也波及到了徐达,他跟朱元璋一样,投奔郭子兴造反了。徐达在队伍中成为朱元璋的属下,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徐达为人宽厚,深通兵法,久经战阵,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功勋卓著。功业盖世的同时,徐达却越发低调,他为人小心谨慎、常以忠心侍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


按照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极其信任,两人亲近备至,朱元璋经常给徐达 “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徐达的反应则是越发恭谨小心。

信任归信任,朱元璋的性格摆在那里,帝王猜疑是不可避免的,他多次对徐达加以试探,徐达凭借自己的谨慎作出了答复。

朱元璋曾说要将他的旧邸赐给徐达,徐达坚决不要。朱元璋与徐达一起饮酒,徐达被刻意灌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盖着皇上的被子,他大惊失色,连忙跪伏在地高呼死罪。

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对徐达也更加信任。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的戒心,再加上这些功臣大多居功自傲,甚至有些还极为放肆。

而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朱元璋当然会担心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功臣。因此,朱元璋决定替儿子 清理一下,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被他杀光了,就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也都难逃厄运。

唯有徐达,让朱元璋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到了朱元璋面前,却

“恭谨如不能言 ”,这让朱元璋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对徐达下手。

当然,以朱元璋的性格,时间长了,没有理由也能找出理由,像傅友德,就是这么被搞死的。徐达能够保全,主要还是因为他走得比较早。

徐达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1385年)二月,病情迅速加重,随后去世,享年五十四。

徐达去世显得疑点重重,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因为这些记载只见于野史,更可能是明朝文人对朱元璋严刑酷法的不满与栽赃,毕竟朱元璋对将死之人(不是被他弄到将死)还是很慷概的。

徐达去世时,胡惟庸案已经扩大,但徐达跟胡惟庸一点关系都没有,并未受牵连,后发的蓝玉案不用说,徐达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并不成器,没入朱元璋的法眼。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甚为悲痛,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


平沙趣说历史


朱元璋的“偶像”是刘邦,这给了朱元璋很多“启示”。天下平定之后,朱元璋跟刘伯温闲聊(其实朱元璋没闲聊的时候,都是想要套话),谈到武将功勋之时,刘伯温是也谈了这些战时是功勋,太平是嚣张跋扈的武将!说必须严加管教和约束,否则台下难以太平!但是到了朱元璋的心里就变成了大开杀戒,功勋除了战死、病死、几乎都被干掉了,按朱元璋自己的意思是,我把这些人都处理好(掉),给太子朱标留一个好治理的局面,以传万代太平盛世,呵呵,儿子结果还没活过朱元璋自己,孙子继位几年就被叔叔朱棣给取而代之了,以至于人都“下落不明”!

至于为啥得到善终的只有徐达,原因很多:

1、徐达粗中有细,表面大咧咧,其实内心很明白,比起汤和,徐达装糊涂的本事更强

2、徐达懂得放下,天下太平了,荣华富贵也有了,不求其他

3、徐达和朱元璋是亲家,而且是朱元璋提的亲事

4、明朝开国之后,徐达没犯什么错误,没有把柄,也不结党营私,谁都不拉拢,其他人找他,他也不搭茬!避开了很多麻烦


其实朱元璋也想干掉徐达,只不过,最后徐达也老的病的没了当年打天下时的英雄貌,朱元璋看徐达也没有造反的心,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也就收了杀心……算是善终病死!

封建社会嘛,就那样,共苦难容易,同富贵可未必!尤其涉及到权利,更加难以平衡!

如今合伙做生意,赚钱了之后利益无论分配的平不平均,都会有人想一人言,结果就是散伙呗

我是BLAH!


BLAH


提这个问题的人对“明史”了解不足,只能说一知半解。徐达之死迷雾重重,从史料中透出的蛛丝马迹可以隐隐看出,他的死并非自然死亡,朱元璋与此更是难脱干系。

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他是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是同乡。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听说朱元璋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毅然仗剑从军,投入了朱元璋麾下的淮西红巾军。

至正十五年,他随朱元璋渡过长江,克太平(今安徽当涂),取集庆(今南京)。随后他率军攻取镇江等地,为淮西军开拓江南根据地做出了很大贡献,被元璋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至正二十三年秋,徐达在攸关生死的鄱阳湖之战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举击溃了陈友谅部前锋,大壮朱军声威,为元璋彻底灭掉陈友谅军事割据政权奠定了雄厚基础。至正二十四年 ,屡建奇功的徐达被攫为左相国。

二十五年,朱元璋拜徐达为大将军,率大军出征,先攻占安徽东部,继而平定浙西,一路锐不可当,连战连捷。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9月,徐达率军一举攻克平江(今苏州)、高邮等城,俘虏了自称大周诚王的张士诚及其属下将士25万多人。

同年10月,朱元璋拜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25万大军北伐,先平山东,后迂回攻占河南,最后(1368年)挥师攻克元大都(今北京),立国98年的元朝灭亡。

明朝建立初期,徐达曾多次率军远征漠北,讨伐屡次寇边的残元,之后他协助燕王朱棣戍守北疆,朱元璋赞誉他是大明的“万里长城” 。

徐达智勇兼备,尤其善于谋略,他治军严明,不喜杀戮,战功显赫,朱元璋点赞他“论功当属第一”。

明初,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徐达位于功臣榜第一的荣耀位置。他因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封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赐爵魏国公,食禄五千石,子孙可世袭。

徐达死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被追封为中山王。《明史》记载:徐达去世后“朝野莫不望其风采”。

那么问题来了,以大肆屠戮功臣、处心积虑为子孙“削棘”著称的朱元璋真的唯独放过了徐达一人吗?

大明建国不久,朱元璋通过胡惟庸、蓝玉两案大兴冤狱,屠杀功臣,据说共有五万余人被牵扯进去而遭诛杀。胡惟庸被杀后10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又被牵扯进早已了结的胡案,朱元璋伪托有星变,必须杀大臣消灾,于是把李善长和其亲族70余人屠戮殆尽,这年李善长已经70多岁,早就退休回家、不问世事了。

胡、蓝两案外,还有德庆侯廖永忠、永嘉侯朱亮祖父子、江夏侯周德兴、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元璋亲侄朱文正、亲外甥李文忠等开国功臣相继被杀。除此以外,加上后来的空印案、郭桓案,据说一共有十几万人被元璋所杀,大明庙堂为之一空,乃至于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朝廷竟然没有能统兵御敌之将。

徐达虽然为第一开国功臣,居功至伟,又与朱元璋结为儿女亲家,却仍然难逃一死。史载,洪武十八年,徐达背上长了一个疽(毒疮),据说长疮毒最忌吃鹅肉,但他卧病在床时元璋却特赐一钵蒸鹅给他吃,其用意已非常明显,徐达流着泪当着使臣的面吃下,不几天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明初开国功臣宿将,侥幸得以善终的寥寥无几,只能数出几个:汤和与朱元璋同村,是其儿时一同放牛的好伙伴。徐达、李文忠死后,朱元璋想要把功臣宿将手握的兵权全部削夺,又不好意思明说。汤和深谙其意,且已经觉察到了危险,于是主动交出兵权,首先告老还乡。朱元璋大喜,立即派官员赴凤阳大兴土木,为汤建造豪宅,还厚加赏赐,待遇异常优厚。

其他还有曹国公李景隆、武定候郭英,在交出兵权、归还庄田和佃户后,在洪武朝时都没有出事,也算得以善终吧。


【写作辛苦 严禁剽窃】【网络配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