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如何“学名校”?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可以借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品质。然而,在名校承办分校时,分校往往与名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此时,就需要分校依据自身特点,在“做好分校”中“学名校”,“学名校”时“创分校品牌”,探索出一条薄弱学校在教育集团内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生命力源自文化共识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始承办海淀区的基础薄弱初中校,承办了前身是职普一体的“育强中学”,后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接纳海淀区西南片城乡结合部的初中适龄少年。从承办分校之初,派出优秀干部教师到分校工作,到启动校园改造工程,再到中考成绩大幅提升,一分校用了5年时间就获得了社会认可度和周边老百姓满意度的攀升。

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所取得的成绩与优质校的丰富内涵还有很大距离,学校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综合改革的力度。深入分校调研,我看到了分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反差,只有从师生的精神状态和成长需求分析出薄弱之处,才能树立起有助于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师生员工自主发展的动力。

2015北京市启动新中考改革,给一分校带来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针对分校师生实际,梳理出“立元培元”的治校思路。这里的“元”就是指学校的生命力。

任何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取决其发展有共识,只有师生们对学校发展有共识,学校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如何“学名校”?

发展力定位解决凝聚力问题

“立元”的“元”是学校发展力的顶层设计。“立元”就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附中的办学理念与一分校办学实际结合,既保持理念传承,又体现一分校是初中校的特点。经过全校师生且行且思,形成了共识,最终确定了一分校的价值追求体系:追求卓越,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从三个层面分别制定了发展目标。在学校层面,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快乐阅读,让教师以书为伴,让学校在图书馆中,让学校处处有书香;建设智慧校园,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让学校更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让学校处处有智慧;建设优雅校园,让师生的行为举止和气质优雅,让师生优雅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让学校处处有优雅。在教师层面,做立德、树人、养范的教师,以己之德,立人之德;以己之行,树人之行;以己之范,养人之范。而在学生层面,倡导学生做修品行、求真知、健身心、尚艺美、会合作的初中生,即修正自己的德行;会学习,真懂真会;强健身心,崇尚艺术,追求美;学会合作,在团队中成长。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如何“学名校”?

治理思路决定学校出路

“培元”则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学校综合改革,实践价值追求,落实顶层设计。不断增强自主管理与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一方面,学校开展联合教研促成长。附中“学科教学指导团”的教师与一分校教师开展的学科教研活动,把附中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高水平的业务水准与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一起备课、听课与教学研讨、送课等互动活动,影响到一分校的教师群体中,感受教研带来的自身成长。

另一方面,培育学生素养促提升。在顶层设计中,我们将艺术与科技作为学生教育的重点,直面大派位的生源状况,在学校没有特长生招生指标的情况下,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普及性的艺术与科技教育。我们将任务逐一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落实到人,坚持每周下午课后至少两次开展学生各种兴趣社团活动,调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想尽办法让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艺术科技教育服务。我们看到,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悄然变化,学校也形成了基于普及、重在提高的艺术与科技教育特色。

同时,用心“移植”成果促发展。用心“移植”附中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成果,使其在一分校“本土”扎根,在满足师生、家长们的选择需求过程中,精心培植使其根深叶茂,最终实现促进一分校发展。我们将附中的中英文阅读课程、博识课程、四修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图书开放性系统、家长学校等综合改革重点内容移植到一分校落地生根,附中的优质资源直接让一分校的师生与家长得到了共享,增强了师生与家长的实际获得感、满意感与幸福感。


更多民办教育资讯,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