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小麥出苗後,注意這些症狀!不然,明年肯定減產!

近年來,小麥出苗後經常發生苗稀、苗弱、苗黃、枯死現象,這些症狀都是什麼原因引起?出現這些問題怎麼辦?今天就來詳細說說。

植保|小麥出苗後,注意這些症狀!不然,明年肯定減產!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供農民朋友參考:

一、有些地塊尤其是秸稈還田的地塊未壓實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較大,易造成麥苗根系懸空,水分、養分相對缺乏,引起麥苗黃小瘦弱,也會造成小麥出苗不齊,稀疏。

二、播種密度過大時會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發黃。麥苗過於稠密,麥苗之間發生爭肥、爭光、爭水等現象,導致黃弱苗。應受到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植保|小麥出苗後,注意這些症狀!不然,明年肯定減產!


小麥播種過深


三、播種過深引起麥苗發黃。由於播種過深,造成麥苗根系發育不良,麥苗瘦弱。

四、施肥不當引起的麥苗發黃。農家肥、豆餅等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種肥使用過多,施肥位置與種子太近,幼苗、種子易被燒傷,致使葉片或葉尖發黃。

五、土壤乾旱引起的麥苗發黃。主要發生於搶墒播種,在墒情不足的情況下未澆水的麥田。

六、玉米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現在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米,使田間部分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應深耕一次,深度達25釐米。此外,秸稈還田未補充氮肥也會引起麥苗發黃,施用秸稈腐熟劑的地塊沒有增施氮肥,易出現秸稈與麥苗爭氮現象。

七、地下害蟲也可以危害小麥造成黃葉,如金針蟲、蠐螬等。防治方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八、根腐病、紋枯病、土傳花葉病等病害引起的麥苗發黃。小麥病蟲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它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它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

植保|小麥出苗後,注意這些症狀!不然,明年肯定減產!


九、藥害引起的麥苗發黃。1. 拌種量大,造成葉片黃死;2. 上茬作物除草劑殘留,如農民在玉米上施用煙嘧磺隆類除草劑,即便正常用量的話,也要與後茬種植小麥間隔3個月以上,才能保證對小麥沒有影響。

十、缺素症引起的麥苗發黃。缺磷、缺氮、缺錳、缺鉀均會導致小麥發黃。

缺氮型發黃 小麥缺氮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於播種過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櫱肥施得不及時,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現麥苗發黃。其補救辦法是:如小麥苗期缺氮可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開春後缺氮發黃。可於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麥苗見黃時,葉面噴肥,用2%濃度的尿素液噴肥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缺磷型發黃

 小麥缺磷,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如不及時補救,將導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麥苗缺磷,每畝可溝施過磷酸鈣45~50公斤,也可葉面噴施補肥,每畝噴施3%過磷酸鈣水溶液60公斤,間隔7~10天,連噴2~3次。

缺鉀型發黃 缺鉀發黃的麥苗常先從老葉的尖端開始,然後沿著葉脈向下延伸,黃斑部分明顯,呈鑲嵌狀發黃。黃葉下披,後期貼地,病苗莖稈細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缺鉀麥田,可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7.5~10公斤,也可每畝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後期,每畝葉面噴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60公斤,連噴2~3次,間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顯著。


植保|小麥出苗後,注意這些症狀!不然,明年肯定減產!

出現這種情況,要找準原因,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十一、土壤貧瘠、質量差引起的麥苗發黃 。土壤貧瘠、土壤保肥能力差、播種時底肥不足,麥苗因長期缺肥而變黃。

十二、土壤板結引起的麥苗發黃。土壤板結造成通氣性不良,使麥苗根系活力變差,根系吸收能力減弱,導致葉黃而小,分櫱不能按時出現。

十三、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防治措施是寒流到來之後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