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点击蓝字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关注我们

大高个子,宽厚肩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初进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检察院见到公诉科的陈敏同志,便觉得这是个精神抖擞的爷们。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公诉科里年轻人多,平日里大家都亲切地唤他“敏哥”。敏哥进入检察机关已经三十余年,骨子里的军人气质依旧鲜明,翻看案卷时坐得端正,出庭公诉时站的笔直。公诉科所在的九楼常回响着大家喊敏哥的声音,我打趣说:“敏哥,咱科里一刻都离不开你呀!”。敏哥立马谦虚地说道说:“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重要,离了谁都不行”。

一本“破书”不离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生活中很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每当我抱着案卷走到敏哥的办公室门口总能看到他埋头于案件中的身影。走近后,我的目光落在了一本“破书”上。原来是一本《刑法罪名精释》,仔细一看书本泛黄的纸页透出一股岁月的味道,边缘处微微的上翘着,书的外包装纸显得残旧不全,残存的部分斜挂着,随手一翻,书并不老,却如此旧。

心中不解,我便问到:敏哥,你怎么把书看破了?他说:书常看才能体现出工具书的价值,翻阅案卷的时候有疑问和不熟悉的地方,我都会看一下书,确保每一个疑惑的点都能得到精准的解答。说完敏哥便埋头案卷中。

年近六十,但对于学习,敏哥从没间断过,放在办公桌旁的《刑法罪名精释》和《刑事办案手册》是每天必看。问起敏哥现在学习的动因时,他说,平时公安办案人员打电话咨询法律问题时,要当场答复;与公安、法院就有争议的案件进行讨论时,要让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必须拿出让大家接受的理由,这就要不断学习,时时刻刻为自己“充电”。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我敬佩敏哥的学习精神,偷偷用手机拍下了这本书,每当我想偷个懒放松学习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敏哥认真翻看“破书”的身影。

我用这张照片提醒自己学海无涯,还需继续努力

一块手写板书年华

公诉日常在系统上办案撰写审查报告,离不开用电脑编辑,敏哥自有“法宝”。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敏哥办公室送案卷,看到他在手写板上奋笔疾书。“敏哥,你平时都是用手写板来编辑文书吗?”敏哥看我好奇,大方地介绍起来:“你们年轻人电脑用的比较溜,我虽然打字慢,但也是有自己的好办法。喏,这个写字板跟了我好多年,好用嘞。”

在公诉部门工作了二十二个年头,敏哥从未因为自己年纪大或者打字慢为借口推脱过工作,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无论是常用常新的法律政策规则还是科技强检下的办案系统升级,一样都没有难倒他。作为一名日常协助检察官打印文书的小书记员,我深知这一份份几千字的报告对敏哥来说是多大的挑战。我被敏哥的坚持和认真劲深深打动,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方式、以更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工作的这份精神值得我这个小书记员学习。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一张巧嘴战法庭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慎思善断的能力,在审查案件和出庭公诉中能派上用场。让我这个小书记员大开眼界的是一次敏哥出庭支持公诉的场景。

2018年7月份的一天,敏哥出庭公诉一起多人聚众斗殴的案件时,其中被告人吴某的辩护律师为其做了无罪辩护。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险象环生”的庭审过程,以及辩护律师的唇枪舌剑,在旁听案件的我直冒汗。但是敏哥像一只匍匐着等待机会的战士,依然沉着冷静地揣摩对方的心态和个性,摸清了被告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从其故作洒脱的外表下找出“死穴”。

当吴某辩护律师提出吴某不是聚众斗殴行为的积极参加者、是从犯、起辅助作用因而不构成犯罪,不应对被害人的伤负责任的观点时。敏哥从如果为吴某做无罪辩护则吴某之前的自首情节不能认定,及吴某在斗殴过程中有持刀参与,不具有从犯情节等一系列客观事实进行辩驳。他思路清晰,反应敏捷,逻辑严密,义正辞严,让辩护律师心服口服,最终他的公诉意见得到法院采纳。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认真做好一份工作并不难,但二十二年如一日认真做好同一份工作却并非易事。

在公诉的岗位上,敏哥一直秉承着对公诉工作的热情和执着,并且在即将退休的日子里依旧如此。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审核:林勤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检察故事|小书记员眼中的“老公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