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我们是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现在向你单位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如下……”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检察建议公开送达会

10月25日上午,延平区院举行检察建议公开送达会,向行政机关当面送达检察建议书,并当场进行宣告。延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永辉(正处级)及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应邀参加现场监督。这是我院首次采用“公开宣告”形式送达检察建议书,增强了检察建议公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提升检察司法公信力。

法律监督背景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饮水质量,我院积极开展“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健康发展”行政检察专项监督工作,通过走访区河长制办公室、水利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调阅相关资料、实地调查等措施,依法发出各类检察建议。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民行科负责人李志如

宣告会上,我院检委会委员、民行科负责人李志如同志,宣读检察建议并就检察建议进行释法说理。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党组书记、检察长黄丽英

我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黄丽英检察长对区人大常委会、各级人大代表及行政机关长期以来对我院检察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公开送达和宣告可以将检察建议的刚性制度化、仪式化,通过这一平台做好办案释法,推动检察机关和相关责任主体互动交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既充分保障了被建议单位的权利,又用‘看的见’方式呈现法律监督的庄严,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取得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饮用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关乎延平区几十万人饮用水安全,舌尖上的安全刻不容缓,检察机关监督治理责无旁贷。

行政机关做表态发言,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环保工作全面梳理,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掀起新一轮环保工作热潮,对存在的问题尽快整改,努力将环保工作做得更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延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永辉

延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永辉为我院的这项工作举措点赞。他表示:“人来人往”代替“文来文往”,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体现了检察机关对被建议单位的监督,也是检察机关深化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具体体现。他还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针对检察建议提出的问题,要以点带面,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保护好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二是措施上要有力度。“在其位,谋其政”,要把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制定可行性的整改措施方案。三是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要相互配合。把这项举措在全区全面推开,引起相关部门以及责任单位的重视。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微信等媒体,对检察机关的这项工作大力宣传,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合力,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检察知识问答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人民群众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什么是检察公开宣告送达?

检察公开宣告送达是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按照确定的范围和程序,在专门或者临时场所,对依法做出的检察决定,在相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公开阐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和理由,现场宣布决定内容,听取意见并送达文书的司法活动。

“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公开宣告”让检察建议不再静悄悄

民行检察

人民群众

公开宣告送达有何重要意义?

通过宣告方式送达检察建议书,在实现检察建议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场所化、公开化”上下功夫,促使相关单位自觉落实检察建议并及时反馈,既充分保障了被建议单位的权利,又用“看得见”的正义彰显法律尊严,进一步增强了检察建议实效、提升监督效果,彰显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威,体现了检察机关主动作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创新求突破、解难题,提升了检察建议工作的刚性,不断开创法律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民行检察

审核:李志如

npypqjcy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