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要「干翻」華爲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就在昨天——2018年10月25日小米在故宮發佈了最新一代的小米MIX3。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本來就是對於大型活動把控非常嚴格的城市。而作為“城中之城”的故宮尤甚之。明知道這些卻一定要把發佈會現場選擇到了故宮,雷軍表示是因為故宮博物院是收藏中華瑰寶最多的地方,小米希望讓“智能科技生活傳承國寶藝術之美”。

在筆者看來,選擇在故宮發佈MIX3系列不僅是為了配合印有神獸「獬豸」的故宮特別版MIX3的發佈,也足見小米對這款手機的重視。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MIX系列是目前為止小米單價最高的一款機型,也可以說它能代表小米手機的最高的技術水平。但對於此次MIX3的發佈,手機愛好者們大多用“失望”去描述。為什麼? 作為一款代表了廠家最高水平的旗艦機手機,沒有搭載3D人臉解鎖,沒有屏下指紋技術,也沒有采用cop封裝工藝作出極窄下巴去追求極致的屏佔比。相比於半年前發佈的MIX2S,MIX3最大的改變就是把原先在下巴處的前置攝像頭藏了起來。剩下呢?似乎就沒有更多的改變了。

當年的MIX1救了小米的命

對於MIX3的乏善可陳,讓我不禁想起了整整兩年前——2016年10月25。那是小米發佈MIX系列初代的日子。2016年應該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拐點。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幾年的的發展到了2016年時市場普及階段已近完成。人人手裡都已經拿著智能機。而國產手機還不具備上攻高端市場的實力——其時華為,魅族,中興,酷派,360,聯想等等手機品牌都開始在兩千元以內檔位裡展開價格大戰。而小米之前以堆硬件和性價比的優勢依然不在。

2015年智能手機的銷量冠軍還屬於小米,然而到了2016年小米手機的銷量開始斷崖式下滑。僅賣出了4150萬部手機,同比大跌36%。排名降到了第五。可以想象,如果接下去的幾部新機不給力的話,小米今天的處境很可能和去年的魅族一樣。但就在此時小米MIX橫空出世了。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如今的我們看慣了全面屏,很可能已經忘記當時看到第一款全面屏手機的震撼。但當你把它和當時的iPhone 擺在一起的時候。你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兩個不同時代的電子產品啊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當時的小米傾盡全力,將手機額頭上的部件一一去掉。將額頭做平,得到了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為了去掉聽筒,小米用了屏幕發聲技術。還特意為MIX系列手機定製了陶瓷後蓋。因為工藝難度太高,陶瓷後蓋的良品率極低。但小米依然沒有放棄……

一切都是值得的,當MIX手機亮相的那一刻,全場發出了“哇……”的驚呼。當雷軍公佈了MIX的價格:標準版為3499元,尊享版為3999元時,全場又是一聲驚呼“哇……”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3千多元的售價在今天看起來不算什麼。但正是憑藉小米MIX系列,小米手機才成功站上了三千元以上價位,突破了國產手機的價格魔咒。小米手機銷量也由此一路攀升,2017年全年銷量達到了9600萬部,同比增長56%。2018年更是提前一個月完成了1億的銷售量。小米MIX也引領了智能手機這兩年的全面屏浪潮。

MIX發佈至今兩年整了,這兩年裡MIX系列又推出了三代機型。但都只是完善初代產品的動作,例行升級硬件。外觀上並無太大改觀。此次MIX3的改動算是最大了,但因為之前已經有OPPO Find X的升降式結構在先,所以MIX的外觀設計並沒有給人特別驚豔的感覺。

2017年2月小米推出了首款自主研發芯片澎湃S1 發佈,搭載該芯片的小米5c也同時亮相。然而自澎湃S1之後,到目前為止再也沒有另外一款澎湃處理器問世。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2017年9月份iPhone X面世,蘋果用Face ID取代了touch ID。也引領了智能手機界劉海屏的浪潮。小米也效仿其發佈了另一款劉海屏旗艦機型——小米8。小米8系列中最受矚目的當屬“透明探索版”,這款集3d結構光和屏下指紋於一身的手機,如果當時能馬上量產,除了能拿下“第一款支持3D結構光的安卓手機”的名頭以外,以3699的超高性價比勢必能夠大賣。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然而在發佈之後的幾個月中,“透明探索版”一直處於缺貨狀態。直到三個多月後,小米才“亡羊補牢”的推出了一個“屏幕指紋版”。並在發佈會上公開承認:由於3D結構光的工藝要求過高和軟件協同過於複雜,目前還無法到達量產能力。但其時市面上支持3D結構光的有iPhone X和OPPO Find X。人家的工藝和軟件協同就解決的很好啊。

小米和它的對手

智能手機行業大浪淘沙,如今在國內手機行業裡真正算得上成功的,也只有華米OV這四家。

華為憑藉自己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裡的老大地位越來越穩固。自主研發的麒麟980芯片已經屬於世界頂尖級別的手機soc之一,P20 pro的相機至今稱霸智能手機界無人能敵,新推出的Mate20 pro上的40W有線快充和15W無線快充技術,其水平都是行業內的翹楚。

而oppo和vivo這對兄弟品牌,前幾年靠著差異化經營在三四線城市線下地推,被米粉們戲稱為“廠妹機”。而這幾年它們不但發掘出了美顏和自拍的用戶市場,並且在技術研發方面也是深耕細作:從美顏相機,到50w的SuperVOOC超級閃充技術。從開發可升降攝像頭的全面屏手機,到TOF 3D感知技術。這兩家從東莞走出來的民營手機品牌,早就扔掉了“廠妹機”的帽子,成為了國內的一線品牌,並且正走向世界。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而反觀小米,雖然一出生就打出了“為發燒而生”口號,主打性價比路線。在目前的“後智能手機時代”裡手機性能同質化非常嚴重,已經無法作為任何一家廠商的優勢,其他廠商們在手機材質,顏值,拍照性能和黑科技(如3D結構光,屏下指紋)上尋求突破。以此吸引消費者,給他們一個換機的理由。而小米今年推出的幾款旗艦機型,無論是MIX2S,小米8還是MIX3在這幾個方面都沒有做到頂尖水平。在贏者通吃的手機市場裡,你的產品沒能在任何一方面做到頂尖,其實是很危險的一個信號。

小米和它的生態鏈

米粉們親切的稱雷軍為“雷布斯”,創始人的不同基因也決定了蘋果和小米不同的發展路線。喬布斯執著於產品,蘋果打造的產品兼具科技和藝術性。而“雷布斯”其實是資本的高手,在他的領導下才有了“小米生態鏈”。

雷軍在今年曾經宣佈過一個消息“今年後二十年內,小米的綜合利潤率不會高於5%”事實上也正如雷軍所言:2017年全球手機利潤統計中,蘋果買一部手機可以賺150美元左右,華為,oppo大概有15美元左右的利潤,而小米只有2美元。所謂一個消費者來說,小米的手機賣得便宜當然事件好事。但別忘了小米還是一家上市公司,“所有不賺錢的上市公司都在耍流氓”不賺錢你怎麼跟自己的股東交代呢?

對此小米的交代是:手機不賺錢,但利用手機作為吸引用戶的媒介。然後再用龐大的小米生態鏈產品去兌現(護眼燈,掃地機,空氣淨化器等等)。但以如此的商業邏輯看來,手機的銷量才是生態鏈的關鍵。從數據上來看,以“不賺錢”為賣點的小米手機今年的銷量預計在一億多臺。而以“拍照”“商務”“黑科技”為賣點的華為手機今年卻給自己定了兩億臺銷量的目標。因為拍照性能的突出,均價在三四千的P20系列在發售後5個月的銷量突破千萬臺。可見如今,技術優勢明顯的手機比“性價比”更能吸引消費者買單。

小米手機是小米生態鏈的根基,而旗艦機型是否成功關乎小米手機的成敗。所以MIX系列的是否能成功,不僅是一款手機成敗,也關乎整個小米生態鏈是否能成功。

號稱要“幹翻”華為的小米Mix3,實際卻已落後友商半步……

高端市場一直都是小米的軟肋與痛處

縱觀整場MIX3發佈會,小米其實一直在和華為對標,偶爾還順帶捎上了iPhone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主流的智能手機廠商:蘋果,三星,華為,ov等等,都在紛紛在高端手機市場發力,蘋果和三星高端產品的零售價已經賣到了1萬元起步。而華為的高端產品線Mate20 Pro起售價也已經定到5399。在配置上無論是屏幕指紋和3D結構光模組都是MIX3不具備的,2K分辨率Amoled屏幕,40w快充和15w無線充電都比MIX3高了一個檔次。很明顯黑科技含量不足的小米,在上攻高端市場時候遇上了華為這塊天花板。

從2016到2018年,小米得到了很多。手機銷量高速增長,線下門店快速擴張,母公司上市。這些成功都是始於自MIX1的發佈的成功。而自2016年10月25日MIX發佈整整兩年後,MIX3因為創新性的不足,很可能會遇冷。作為目前小米的真旗艦,MIX3不但售價沒有再有上攻,連科技含量也落後了友商半代,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如今的手機行業迭代速度之快,新科技層出不窮。小米雖然在國產手機的第一序列中,但前要追趕華為和OV,後要提防魅族,一加。光靠硬件的堆疊和性價比是遠遠不夠的。對於科技和設計美學的孜孜追求,也是“為發燒而生的一部分”。希望小米的下一步旗艦機,不會再讓我們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