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APP暗藏遊戲、廣告,家長:比普通遊戲危害更大

日前,教育部印發緊急通知,嚴禁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明確學校要堅決抵制各類利用中小學生的教材、教輔材料等發佈或者變相發佈廣告等行為。

有的商家看到教材、教輔廣告的路被堵死,就打起了輔導類APP的主意。部分教輔軟件在資質、收費和選訂等方面缺乏監管,軟件內容偏離了教育方向,涉及遊戲、交友等。甚至有的學校還指定下載某款軟件,卻不對軟件內容做任何監管,讓家長們防不勝防。

學習軟件變身遊戲工具

在安徽合肥,家長李先生髮現,自己孩子使用手機軟件做作業時,注意力都被軟件內的遊戲吸引,學習軟件變身遊戲工具,讓家長防不勝防:

孩子就用我手機下個軟件做英語作業,就關著房門在房間,很久都不出來。一開始我還很高興,孩子學習很認真,不用操心,後來我偶然點開了那個軟件,打開頁面,我發現廣告自動推送,居然還有小遊戲,給我氣的。

李先生認為,家長不可能對每個軟件的所有細節都掌握清楚,此類教學軟件打著學習的名義誘導學生打遊戲,比普通遊戲軟件的侵害更嚴重。

現在這種時候,你說讓孩子不接觸手機,不接觸電腦根本不可能。很多的作業也好,要查資料也好,都要下載各種軟件,家長不可能一天到晚盯著吧。有沒有一種能讓我們家長都放心的APP?可以收費,但是要做好,要真正的幫助學習,不能搞娛樂的東西在裡面。

教辅APP暗藏游戏、广告,家长:比普通游戏危害更大

此外,李先生向記者反映,他的孩子所在的學校,要求課外使用手機軟件進行登記、輔助學生做作業,但越來越多的作業、任務需要通過手機完成,讓家長懷疑,真的有必要嗎?

孩子登錄這些軟件做作業,全部都要先註冊,手機號碼、姓名、學校班級,這些信息都要填寫,這個也是涉及到小孩、家長的信息洩漏。我身邊就有同事直接吐槽,要不是老師要求,怎麼會裝這種軟件,一天抱著個手機,學習就能好了?眼睛是肯定壞了!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 “一起小學學生”等多款作業軟件內藏遊戲,軟件現“貼吧”教學生追星等問題。福州一所知名中學推薦給學生一款軟件,藉助它可以讓學生查看“考試報告”“題目解析”“考試原卷”等,但前提是交費,如果不交費,只能查看一門科目的考試成績,其他功能需要購買一年的使用權。

教辅APP暗藏游戏、广告,家长:比普通游戏危害更大

專家:需監管部門和家長合力解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作業類軟件被曝光存在色情、低俗等與育人目標完全背離的內容,已經不止一次,但運營商非但不整改,反而變本加厲,這和監管不力,以及作業軟件在同質化背景下,不擇手段以低俗內容迎合未成年學生有關。針對這一亂象,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監管的力度,嚴格區分遊戲與教學軟件,與此同時,家長要加強對學生使用作業軟件的監護和引導。

以作業為名,讓家長允許學生下載APP,加入遊戲元素,以此吸引學生去買單實現APP的多樣化經營。它表面上看是作業APP,但實際上提供的是遊戲,這就繞開監管部門對APP中游戲的監管。但教學APP和遊戲APP應該是兩個類型。

教辅APP暗藏游戏、广告,家长:比普通游戏危害更大

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了防治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綜合治理方案,其中提到,學校教學要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佈置作業原則上要用紙質作業。執行這一規定,作業軟件的發展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熊丙奇認為,這並不是說,學生和家長在完成學校作業之外,就不選擇作業軟件,作為監護人,也應該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應該選擇適合孩子的作業APP,要了解整個APP的內容。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使用智能手機時,要識別垃圾信息,不要瀏覽非法的帶有色情和暴力的內容,一旦發現這些內容,應該告訴家長。通過這樣的引導,培養孩子養成健康的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

記者:任夢巖、梁明星

編審:劉志軍、李 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