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

什么都无所谓,并不是心如止水,前者是消极对待生活,后者是平静面对波澜。

什么都无所谓,也就是什么都凑合、将就,没有追求,随波逐流,茫然,麻木……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自暴自弃。

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心态蔓延到我们全身,我们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乏味而无趣的人,可能连我们自己也承认。

我们曾有过一些目标,事业的,生活的,但都只是想一想,然后觉得有点难,于是先让自己放松一下,不想那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目标被塞到了大脑的某个角落,再也没有翻出来过。

面对大目标缺乏信心,用一个个小目标重新找回生活的动力,不啻为一种好做法。

目标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有目标,它就是你的人生的清醒剂,它让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我的初中同学、团支书邓卫莉常说,唯有美食和旅行不可辜负。她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烹饪,利用各种假期四处旅行。

她尝遍了一样样美味的食物,拍下了一处处美丽的风景,她的心里,尽是美好的东西。

好吃的、好玩的谁都喜欢,但当做一种进取式的追求,带着积极、美好的心态,我想并不是谁都能做到。

而且,从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看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一定同样积极。

一个有趣的人,生活一定是全方位的有趣,心态也一定是全方位的乐观。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

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是一件幸事;

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乐事。

有些人,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但自己并不喜欢;

有些人,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收入并不高。

收入不错自己又喜欢的,太少,不满收入又不喜欢工作内容的,倒是很多。

曾与人聊起,在职场中怎么保持动力,后来发现有两种人永远充满动力,一种是把赚钱当兴趣,一种是把工作当兴趣。

前者思路清晰,后者活得纯粹。

我认识一位旧书店老板,经营旧书租售生意十几年。他隔壁的店铺改头换面已经不知多少回,但他的书店一直开着。

他的旧书店从来就没有门庭若市过,但他一直醉心于收集旧书,在整理、分类之后,他把它们展示在爱书的顾客面前。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随着现在电子读物越来越多,可以说,看纸质书的人只会越来越少,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做自己的事情。

他是爱书之人,也喜欢跟人分享书,他把这项工作当作莫大的兴趣。

能有一份工作让自己醉心其中,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多少人每天麻木地、按部就班地等着下班,等着发工资,等着退休,变成了“三等”人。

对待工作如此消极,业余时间还能乐活吗?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不喜欢走出去

一个“宅”字,概括了现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

这几年社会对于“空巢青年”的议论很多,他们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住,一个人逛街,吃饭叫外卖,只要不上班,就整天待在住所上网、刷微信、看电影、玩游戏、网购……

叫醒他们的往往不是闹钟,而是快递员,作息时间失调,不出门不洗头,精神面貌堪忧。

造成空巢青年现状的除了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

人们认为空巢青年生活单调乏味是因为经济状况不好,但是一些高收入空巢青年的生活也不可幸免地陷入乏味的境地。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究其原因,他们感觉自己一个人在外,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没有情感寄托,于是觉得内心空虚寂寞,觉得日子了无生趣。

其实,把过得好不好寄托在他人身上,不是好的思维方式。

不善于过好单身生活,是很多空巢青年的共同问题。

其实很多有家庭的人当年也曾是空巢青年,如果说要等到成家后才能摆脱乏味无趣,未免看轻自己。

宅在所住的房间里,视野也就局限在那十几平方的空间,走出去,才会有另一番感受。

我还清晰地记得刚出来工作的时候,下了班之后去跑步、骑自行车,就是我所认为的对抗无聊的最好方式。

我看到了大桥上的落日余晖,看到了海面上的点点白帆,那些美景,至今难忘。

同样地,运动让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明白凡事靠自己。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有家庭的人,现在宅在家里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天气热,不想出去,天气冷,不愿出去,一家人在家里各玩各的。

我们总认为自己通过手机和电脑能知天下事,其实只是活在虚拟的世界中。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哪座山最适合看日出,哪座桥最适合看晚霞,我们是否知道?

哪条路最适合散步,哪片草地最适合放风筝,我们又是否知道?

有时我们会发觉这个世界好陌生,我们已经好久没有参与其中。

不走出去的人,身心都朝着背离阳光的方向渐行渐远。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不喜欢读书

我们常说自己很忙,不得不说这是真的,但只要有空,我们很容易就把时间都花在刷微信、看电视剧、玩游戏上。

这些事情,似乎可以缓解一下我们一天的疲劳、无聊,但从长期来看,却加重了更深层次的无聊。

原因在于,长时间沉浸在一些简单的、被动接受的、无需过多思考的事情当中,人的情绪、心态会逐渐趋于懈怠,思维灵敏度也在降低,无聊感却在增加。

读书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思维活跃度的方式。

读书除了让人汲取作者思想的精髓,也让人不断地思考自己过往的经历和认知是否有不妥当、不成熟的地方。

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指的便是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通过读书加反省,把一些原本想不通的事情想通,把一些心结解开,善莫大焉。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对于自己在一些认知上的提升,我们也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些成长绝非物质财富的增长所能带来。

读书的人,不仅善于思考,也善于引经据典把话说得生动有趣。

生活中有一些段子手,我们以为他们天生幽默,其实真正高明的段子手都是喜欢读书的人。

他们的脑子积累素材无数,需要用时,总能准确地取出来,运用得恰到好处。

不想变得乏味无趣,不妨与书本为友。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注意力全在孩子身上

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生活似乎充实了许多,孩子的事情把大人的世界全都占据了。

几年下来,父母们发现好累,操心孩子的生活,还要操心他们的学习,整天盯着他们,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为了孩子,我们有时会发现好久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我们可能会觉得没时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注意力全在孩子身上。

我们认为,只要我们在孩子身上多投入一分钟,孩子就会多进步一分。

我们却忘了让自己进步,事实上,一个原地踏步的父母是难以得到孩子真正的尊敬的。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我们说的话,内容单调,思想空洞,在孩子心里,我们就是一个乏味无趣的插卡蓝牙音箱,总是随身跟着,但是卡里的内容好久都没有更新过了。

孩子所希望看到的,不见得是一位无所不知的爸爸妈妈,他们更希望看到爸妈也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趣有料。

特别是爸妈有一两样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时,孩子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说起来,那股自豪劲儿别提有多强烈了。

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不理解生活质量的含义

人们常说,如果我有钱,我将如何如何。言语之间,似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钱。

即使这样想,你也不会一下子有钱,想多无益。没有钱的日子怎么过好,才应该是摆上日程的事。

换句话说,有钱能过得潇洒不算本事,没钱能过得有滋味才算高明。

这涉及到我们对生活质量的理解。

什么是生活质量?我们会觉得,有钱能住大房子,开豪车,买奢侈品,生活质量自然高。

但正如山珍海味吃多了会腻,家常小菜才能让你回归自在惬意,日常生活也是这样。

在外面缤纷多彩的世界里穿梭一段时间,难免头晕目眩,回到家才感受到港湾的宁静。

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也有很多人忙碌到没时间休闲,没时间陪伴家人,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养家糊口和改善生活,停不下来似乎是常态,是无奈。

你如此努力自然是为了家人,但正是为了家人,可能你才更要适当调整节奏,多腾出一些时间陪伴家人。

幼儿园、小学的老师们纷纷告诫家长,多陪伴孩子,不要错过孩子年幼时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假如我们开着豪车送孩子上学,但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有一天会不会觉得很遗憾?

生活质量高的表现,应该体现在你是否知足常乐,珍惜感恩,是否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是否有心情去欣赏周边风景,是否有时间陪伴家人……

理解生活质量真正的含义,才不会成为一个乏味无趣的人。

-END-

——关注头条号“说来话不长”,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