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总是记不住?从选书决定阅读方式

关于读书,大家最常说的是 没有时间


8012年,我们已经进入虚拟现实技术的时代,阅读成为了难事。按照一本书400页来算,正常速度3分钟一页,每天看书1~2小时,约两周才看完一本书

我们看一本书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一旦看到200页发现它很无趣,或者不对味儿,就感觉自己被骗了,做了半天无用功。

所以,马仔决定整理一些关于读书的经验,给各位朋友。从选书、试读、思路,到真正读,不能算是指导,应该说是一种“辅助阅读的思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选书

一般来说,阅读是为了“求知”,我们选书读书目的是获取我们并不知道的知识内容。但是,一条资深的书虫往往不这么做,我身边有很多读书朋友选书的时候,所选的书往往已经粗略知道其内容和框架。

为什么呢?

我曾经买过一本书叫《传播学史》,当初的阅读目的是想了解传播学是什么。结果一读起来觉得味道不对,它关于传播学的理论很少,越往后翻,越觉得累赘,后来才觉悟它那个副标题:《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马仔不太习惯读传记类书籍,而买这本书是想了解“传播学”,结果选偏了,阅读体验当然差评。

当你考虑要不要买一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好两个问题:

1.你想读什么类型的书?准备怎么读?

如果你平时爱读哲学,打算买一本哲学性挺深的小说,就准备好接受它以故事思维带你阅读。要是你想通过一本书了解某方面的知识,最好直接选《xx导论》,很多人的阅读兴趣的消亡,在于选错了书。

2.把它归类到你的私人书架的哪个位置?

传统书架的书按类型分就可以,私人书架有意思多了。马仔在这里举个例子,私人书架可以分为:

必读理论和专著:个人的专业知识领域的一些理论书籍,这类书不仅要划线,你还可能会写满各种笔记,甚至会作引用和参考。

各领域入门读物:你有兴趣、但并非主攻的知识领域,比如马仔读的一些法学入门、社会学入门、心理学入门,它们主要拓展自己的视野,让你发现新的角度看待世界。你会在书中划划重点。

名家作品:这类书很简单,就是“入门读物”中,你有兴趣的书。比如你对哲学史的《存在与时间》十分有兴趣,心理学的弗洛伊德作品你很想读读。每个人对名家作品的态度不同,马仔的心中,它们“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所以我经常挑着读。

消遣读物:我是易受影响体质,有时候在车上,在排队的时候也想读书,可是一旦那本书太深奥,就容易跑神了,所以我会准备几本消遣读物,可以随时掏出来读,像《各种“主义”》这种小书。

私人书架的分类方法,马仔建议按阅读态度去分,这也方便你养成同时看几本书的习惯。


二、评估和试读

正式买书之前,先粗略了解它是不是真的符合自己的阅读口味。

最简单的途径是,看看“豆瓣读书”上的评分。


为什么读书总是记不住?从选书决定阅读方式


像这本《屎的历史》,骗过多少天真而喜欢搞笑的读者朋友。其实,它是一本颇为深奥的哲学读物。

但是豆瓣评分有时候也会不精准,有些“明星作家”的书,被粉丝们狂风暴雨般的爱而造成了偏高的分数。

所以最好自己去评估它的阅读价值,几个简单的步骤:

1.看看作者信息,了解作者在那个领域的地位。

2.翻一下目录,粗略知道全书结构。

3.读序言和正文5页。

4.如果是小说,跳着读几页,能基本感觉到它是碎片化的小方块还是大段大段叙述,对话篇幅多不多,描写场景的段落长不长。


三、阅读预期

如上文所说,最好在买一本书的时候,就决定了它在你心中的位置,这就叫“阅读预期”。阅读前阶段,你需要准备好一些问题,再去读它。阅读的过程中,当然会产生其它问题,有些问题是作者刻意导向,用以抓住我们的注意力读到最后一页。有一些是我们自己产生的疑问,那么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就知道自己下一本书该读什么了。

1.阅读目的

像马仔这么一个哲学小白,读《西方哲学史》的时候,会准备好各种崭新而抽象的哲学概念冲击脑袋,所以从一开始就打算好逐字阅读,讲究理解,不求速度。而读《五四运动》的时候,就想看看作者讲什么,自然就跳过许多详实的史料,“史学界对于xxx的争论”都会略过不看。

2.阅读难度

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判断那本书的阅读难度是多少。有的很难,“讲究理解、不求速度”的情况下,就不能追求快读,只能乖乖坐下来,提着笔,边看边写,末了还得放空思想,回忆读过的内容,做读书笔记。

入门读物就不同了,最好强迫自己的眼珠子快速划过每一行字,在词与词之间大幅度跳跃,同时脑袋要运行起来,脱离文本,组织思维导图。

3.阅读判断

阅读是为了思考。作者在向你介绍知识的同时,你也应该在判断作者的知识水平。我们不能一味地接受,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得不时问自己一句:作者的思维严谨吗?想表达什么,充分表达了吗?通常读到一半,我还会想:这本书值得读完吗?

我不认为必须要读完一本书,我们要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负责。

那么重点来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教人怎么阅读的事,马仔不敢轻言妄语。阅读方式因人而异,甲的方法到了乙哪儿,反而会成为阅读阻碍。所以在这里,我们向你介绍几本讲述如何读书的书。

阅读不是一种兴趣,更应该是一种习惯。


小马扎荐书

为什么读书总是记不住?从选书决定阅读方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类型:理论读物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为什么读书总是记不住?从选书决定阅读方式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类型:理论读物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发条橙》)

“达洛维夫人说她会自己买花。”(《达洛维夫人》)

“这是我听过的最悲伤的故事。”(《好兵》)

“有一条真理举世公认:拥有大笔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个妻子。”(《傲慢与偏见》)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

一部小说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在告诉我们,它们愿意被怎样阅读,在暗示我们可以寻觅到什么。我们也是从这里开始,决定是否读下去、怎样去读。

为什么读书总是记不住?从选书决定阅读方式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类型:理论读物


全美最受欢迎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之后,针对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告诉我们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

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为什么读书总是记不住?从选书决定阅读方式



小马扎阅读

我们是一个致力于把文学变得更好玩、把知识变得更有趣的文化品牌,

目标是使青少年在学校以外,体验到语文真实的吸引力。

“小马扎阅读”意即搬起小马扎,一起来阅读,

就好像小时候大家搬起小马扎坐在大人旁边听故事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