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影制片厂怎么样?

西安Et社区


最近,电影市场进入了“张艺谋日”。



新片《影》热度依旧,解密《影》拍摄过程的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也悄然登陆各大院线。而与该纪录片同天上映的,还有张艺谋导演生涯的开山之作《红高粱》。


《红高粱》重映版海报


《红高粱》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是西部电影集团的经典作品之一。1988年,《红高粱》喜提第3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成为首部在世界一级影展上获得大奖的华语电影,是中国电影迈向国际的重要里程碑。


《红高粱》喜提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该片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冲破封建传统束缚,勇敢追求爱情并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此次重映,恰逢西影厂成立60周年、《红高粱》上映30周年。重新修复、剪辑后的《红高粱》,不仅为了致敬经典,更为了吸引观众去回忆、探索30年前银幕背后的青春故事。


《红高粱》获奖后,吴天明带着张艺谋等人在西影厂外摆造型


触底反弹的西影厂


熟悉西影厂的人习惯将1988年,也就是《红高粱》走向国际的年份,作为西影厂发展的一条分界线。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西安电影制片厂,坐落于西安南郊的曲江风景区内,与闻名世界的大雁塔隔墙相望。



然而,作为中国西部电影的策源地,30多年前的西影厂并不被大众看好。


1983年,西影厂影片拷贝发行量甚至一度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当时全国上座率最高的10部影片中没有一部出自西影,整个单位管理混乱、士气低下。西影厂的发展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西影洗印车间运转的胶片洗印生产线


也是这一年,触底后的西影厂开始反弹,迎来了发展的爆发期,契机正是44岁的吴天明接任西影厂厂长。



作为最年轻的电影厂厂长,吴天明对这个“烫手山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力排众议,提拔年轻干部和创作者;敢为人先,对西影厂进行锐意改制,为西影厂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改革的效果很是明显。


1985年以后的三年,是西影最辉煌的时期,《野山》《老井》《红高粱》等“西影出品”频频在国内外得奖,西影的影片输出量占到全国总输出量的1/4。当时人们都说:“中国电影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走向世界的。”


吴天明导演的《老井》,获第二届东京电影节大奖


那一时期,西影厂红极一时,“西影出品”是当时中国电影界最闪亮的一块金字招牌,很多其他厂的影片都冒充是西影厂出品的来进行对外宣传。


1987年,在《老井》、《红高粱》等片获得各大政府奖后,吴天明(前排左三)和主创人员合影


意气风发的厂长吴天明


在西影厂最困难时力挽狂澜的厂长吴天明,不仅将一度跌至谷底的西影厂打造成了一块金子招牌,堪称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有力助推器,而且发掘和提拔了一大批第五代新人导演,为西影厂赢得了“第五代导演发祥地”的美誉。如今电影行业的领军人物,如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田壮壮等,均是吴天明当年亲自邀请到西影厂的。而那时候的他们,还只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轻人。


1988年,左起:导演张艺谋、主演姜文、摄影顾长卫在《红高粱》的宣传板前合影

吴天明对青年才俊的支持是毫无保留的。


1984年,陈凯歌被外借到广西厂拍摄《黄土地》,然而却在陕西堪景时遇到难题。走投无路的陈凯歌决定投奔吴天明,吴天明二话没说,不仅给了他2000块钱,还为他们一行安排吃住和用车。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还只有几十块钱。


《黄土地》剧照


后来,吴天明力排众议,破格提拔摄影师张艺谋为导演,并委以重任拍摄电影《九九青杀口》(上映时改名《红高粱》)。然而,当张艺谋去到原著背景所在地高密取景时,却发现那里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种过高粱了。得知此事的吴天明直接凑了四万块钱给张艺谋,让他先去种高粱。


正是由吴天明资助的这百十亩高粱地,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时代。


《红高粱》中红疯了的高粱地


事实上,吴天明本人就是第四代导演中的翘楚。


1983年他独立执导的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获得了夏威夷第四届国际电影节东西方中心电影奖,是西安电影制片厂首部走向国际的作品。而他于1984年拍摄的《人生》和1986年的《老井》,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中国影坛的地位,并为西影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30年前的无敌青春


大刀阔斧改革的吴天明是疯狂的,而狂摘近20个奖项的《红高粱》更疯。


《红高粱》所获奖项列表


电影中那种混不吝的野、那种直抒胸臆的雄壮,源自中国西部独有的文化特色,更源于西影厂当时大跨步前进过程中的群情激昂。


那时候,30岁的莫言第一次轰动文坛,冲劲儿正足;那时候,摄影师张艺谋第一次被破格提拔为导演,不服输的狠劲儿正盛;那时候,姜文和巩俐刚刚20出头,气质正佳……他们因西影厂而聚在了一起,酿出了中国电影史上近乎完美的一壶酒,并由此激活了沉睡中的中国电影。


吴天明与张艺谋、巩俐


那个被《老井》《红高粱》《黑炮事件》《盗马贼》《野山》等经典电影霸屏的年代,是西影厂最风光的年代,是喜迎创作者最酣畅淋漓的年代,也是华语电影成就最高的年代。


吴天明支持的电影人们


30年前,以《红高粱》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从西影厂走向世界,如今,重新登陆影院的《红高粱》,又将为中国电影带来哪些思考与推动呢?


王小照


西安有这么个地方,它是星爷电影大话西游之情癫大圣的制片方,它走出过张艺谋、顾长卫、陈凯歌、田壮壮、何平......等一大批著名导演;它还走出过刘晓庆、巩俐、姜文、蒋雯丽、章子怡、赵薇、陈坤、景甜、周冬雨......等一大批一线演员;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等作家也因它成了剧作家。它就是著名的西影—西安电影制片厂。


西安城南的大雁塔东边,有一条路叫西影路,西安电影制片厂就诞生在这条路上。西安电影制片厂在1956年开始筹建,1958年正式成立,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地,麦田,谁能想到,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影制片基地就在这诞生了,又有谁能想到它对中国的电影事业会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
80年代,随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西影也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1983年,吴天明被任命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当年43岁的他,不仅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电影制片厂厂长,还拍出过《人生》《老井》《变脸》这样的佳作,之前的《百鸟朝凤》也是他的遗作。


吴天明,一定是对西影最具贡献的人。他上任以后,大胆启用才华出众的年轻电影工作者,一切以电影艺术为最高标准,这让当时热爱电影,追求电影的年轻人一时间纷至沓来。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沟通交流,甚至挤满了西影的招待所。

张艺谋、顾长卫、陈凯歌、黄建新,田壮壮等这一批后来人们嘴里的“第五代导演”都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那个时候,西安电影制片厂输出的电影占据了全国总输出电影的四分之一,在它4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共出产了近270部电影,更获得了几乎同样数量的奖杯。

后来,吴天明《老井》,张艺谋《红高粱》分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被当作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黄建新的《黑炮事件》、陈凯歌的《孩子王》、田壮壮的《盗马贼》等影片也在国内外获奖无数,那个时候,西安电影制片厂几个字,好像就成了叫坐叫好的金字招牌。


进入90年代,西安电影制片厂也开始走向了衰落。准确地说,应该是从1989年开始。这一年,吴天明卸任了西影厂厂长的职务,这虽然不是它走向衰落的全部原因,但也绝对是原因之一。

90年代,随着全面改革开放,国有电影制片厂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彩色电视的普及,也让电影产业备受冲击。正如当时的年轻电影人纷纷来到西影厂一样,这时的他们,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北京的优势,而转头踏上了北漂的路。至今在北京的西影人就有二三百之多,当年在西影成长起来的一大批技术骨干,现在也多数都在北京发展,大名鼎鼎的顾长卫、滕文骥、黄建新、米家庆、何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了生存,西安电影制片厂不得不去拍一些电视剧和广告,在电影上甚至到了不得不去卖厂标的地步,凭着自己掌握的出版权,去和民营资本、港台合拍电影。可即便这样,西影厂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国唯一不曾负债运营的国营电影制片厂,也难逃衰落的命运。


最终在2000年,西影厂正式联合其他的几家企业,完成了从单纯的国有企业到资本多元化的集团的转变,也就是现在的西部电影集团。它也是中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国家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之一。

西影的著名编剧芦苇曾说过:“西影的变化很正常,因为以前它是在那种体制下建立的,靠的是分配、国家计划、国有企业,现在当社会环境改变的,而本地的人才、制度跟不上,自然就会衰落,这其中你很难靠个人挽救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