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中國近代第一大漢奸—汪精衛。相信中國人對他都不陌生。汪精衛作為國民黨的元老,最後選擇投日了,確實讓人有點捉摸不透啊。當時汪精衛也是和蔣介石扳過手腕的人,只不過最後讓蔣介石登位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選擇投日的吧,不過不管什麼原因,出賣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的罪人是不可能被原諒的。不過汪精衛的結局還算是不錯,至少沒有做到審判席上,汪精衛在日本投降之前就已經死了,汪精衛在1944年11月10日死在了日本。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不過對於汪精衛的死現在持懷疑態度的人也是很多的,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汪精衛是日本人毒死的,也有人說是正常病死的,不管怎麼樣就這麼死了,並不能贖他的罪啊!

1944年的時候,日本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時候整個世界的反法西斯都在進行最後的決戰,進行大反攻。歐洲戰場德國也是敗局已定。在亞太戰場,日本也是節節敗退,在中國的戰場上這個時候也開始了大反攻,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長也是被美國打的節節敗退。已經要攻佔到日本本土了。汪精衛死的那天美國還派去了轟炸機轟炸名古屋,所以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是苟延殘喘了。支持不了多久了。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這個時候的汪精衛到底後不後悔呢?肯定是後悔的,以為汪精衛本來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牆頭草。沒都過蔣介石就像藉助日本人的力量,走什麼所謂的曲線救國的道路,對於這樣的人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汪精衛死後還葬在了中山陵旁邊,沒有受到他應有的懲罰啊。

二戰到了1944年,可以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法西斯國家德國和日本的戰敗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汪精衛也必然心知肚明,但是他沒有後悔的資格,哪怕這個概念在他腦中經常閃現,估計也會被他扼殺在一瞬間,對於他來說,更多的情緒應該是焦慮,然後就是積壓的戾氣來惡化他本來已經不堪的身體,就算死,都是對他莫大的恩賜了,起碼,他不用被揪出來公審,讓他生前就體驗到自己是個敗類的滋味。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汪精衛,本不應該是這個下場,然而一系列無節操的選擇讓這個天縱英才成為了民族的敗類,被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要想體驗他死前的想法,就得回顧他那毫無一致感的人生。

1943年的早些時候,汪精衛才正式向英美宣戰,而軸心國的各個戰場雖有損失,但亦有不少的“收穫”,這些對當時的汪偽政府,對汪精衛而言,尚不算感到自己“快要失敗”,此時他應邀而寫的的一篇文章,卻充滿了“幽怨哀愁”之感,那麼他寫了什麼呢?反映了他當時的什麼想法呢?

當時,號稱“第一流散文半月刊”的《古今》雜誌,正值其辦刊一週年的紀念,於是《古今》雜誌的出版社舍長朱樸之便邀請當時的“國府主席”汪精衛撰寫文章,而汪精衛竟然應允,並寫了《故人故事》一文,贈予《古今》(後來朱樸之在《周福海日記》的編後記《感慨萬千》中說道,當時的《古今》雖然“表面上由我(朱樸之)主辦,雖曾薄邀虛譽,其實後援全是佛海,我未敢掠美”,所以不難理解,汪精衛為何會給《古今》撰寫文章)。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汪精衛撰寫的是《故人故事》,追述了年輕時候曾認識的三位朋友:林時琜、李文甫、喻雲紀,所追述的,都是汪讀書時期、或入黨初期時的瑣事,故事平淡,甚至略帶輕鬆的語氣。然而,他一在文章伊始寫的詩句卻是最“幽怨”之處,也是與後文風格最不搭配之處:

珠江難覓一雙魚,永夜愁人慘不舒。

南浦離懷雖易遣,楓林噩夢漫全虛。

鵑魂若化知何處,馬革能酬愧不如。 

悽絕昨宵燈影裡,故人顏色漸模糊。

他寫道,這首詩詞,原是他早年在牢籠中,聽聞胡漢民死了之後,“傷心已極”,而後所作。雖然他是從“故人顏色漸模糊”這一句詩,引出他所回憶起的人事,但是這首詩或許正是道出了其時汪精衛的內心正是悽風苦雨之感受:“珠江難覓一雙魚,永夜愁人慘不舒。南浦離懷雖易遣,楓林噩夢漫全虛。”,道出了其彼時身旁難找到一個“知己”,漫漫長夜終覺得孤獨、慘淡,而且這種感覺是不易擺脫,而且反反覆覆的;“鵑魂若化知何處,馬革能酬愧不如,悽絕昨宵燈影裡,故人顏色漸模糊”,雖然此詩句是當時紀念胡漢民為革命而“死”的,而在此刻或許正是表達了自己也正如胡漢民那樣,為了“革命”(也就是他所認為正確的“曲線救國”)而死,在悽絕宵燈中,連舊人的記憶都模糊了,更顯得其孤獨之感。這般說來,他在後文回憶舊人瑣事時的“輕描淡寫”,就更顯得其孤獨淒涼了。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誠然,汪精衛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而他在戰爭後期所呈現出來的孤獨、悽清,當中似乎仍有更多可探討、思考的地方。

汪精衛一直都是孫中山身邊比較耀眼的一顆明星。孫中山去世的時候,汪精衛就在身邊,並且由孫中山指定由他來代筆寫總理遺言。

當廖仲愷去世後,胡漢民被迫離職,汪精衛成為國民黨黨政軍的第一把手,蔣介石也隨之崛起。

在這個時候,本來對於汪精衛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然而他的自身缺陷隨後把他從第一把手的位置上掀了下來。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中山艦事件中,汪精衛不顧一切,憤然離去。所有這一切都讓蔣介石順利上位,這就是汪精衛精神世界裡邊的重大缺失部分造成的。

汪精衛的死黨陳公博說過:汪先生遇事便出亡,合則留,不合則去。一個國民有他自己應負的責任,責任所繫,不必求人合不合,也不必靠人留不留。

汪精衛就是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缺乏顧全大局的精神。從這以後,他就只能擔任國民黨的第二把手。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當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汪精衛就是一個堅定的抗日派。他到處奔走,為抵抗日寇而努力,號召海內外中國人捐款。

淞滬會戰結束後,汪精衛就變了。南京大屠殺之後的半年裡,汪精衛多次向蔣介石提出,要與日本人和平解決。蔣介石則認為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唯有抵抗到最後。

在這一點上,陳立夫說的非常對。陳立夫曾這樣評價汪精衛:最缺的就是鍥而不捨的韌勁,像他這樣的書生難成大事。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在國民黨內部的政治鬥爭中,汪精衛從來都沒有戰勝過蔣介石。在這時他卻認為日本人可以幫助他建立南京政府,並且事情成功後,日本人會退出中國。

汪精衛根本就沒有認識到日本侵華的性質和目的,更對抗日前景比較悲觀,缺乏民族自信心,性格過於軟弱。所有這一切都讓他上了日本人的賊船,當了中國最大的漢奸。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應該說汪精衛的個人品質是沒有問題的,他在國民黨高層中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他對孫中山的命令,從來都是不折不扣的執行。

然而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汪精衛的錯誤決定毀掉了他的前半生和他的一世英名。

因為1935年,國民黨在開會時遇刺,汪精衛身受重傷,身體內有一顆子彈沒有取出。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節節勝利,汪精衛的心情非常不好。


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再加上舊傷復發,汪精衛被送到日本去治療,被醫生診斷為多發性骨髓腫。1944年3月,他死在了日本。後來屍體被運回南京,埋葬在明孝陵前的梅花山。

1946年1月,蔣介石在從重慶返回南京之前,下令由工兵部隊炸開汪精衛的墳墓,因為他的身體用了防腐劑,所以還沒有腐爛,他在身體上覆蓋著青天白日旗,身穿文官禮服頭戴官場禮帽。

何應欽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蔣介石,蔣介石指示將他的棺材聯同屍體一直到清涼山火葬場徹底焚化。

靈遁者整理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