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去婺源賞曬秋


九九重陽,去婺源賞曬秋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時至寒露,又稱“踏秋”。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賦予了重陽節更多的內涵,只可惜沒有假期。重陽節的一些標配活動,如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也只能省了,吃吃重陽糕、飲飲菊花酒便也是不錯的享用了。

隨著高鐵通車,婺源更是美麗鄉村遊的不二之選,尤以篁嶺為最。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號稱掛在山崖上的古村落,因為受地無三尺平的環境侷限,數百年來,村民早已習慣了用平和的心態與崎嶇的地形“交流”。

九九重陽,去婺源賞曬秋

婺源原屬徽州,其民俗及民居的建築規劃和建築風格自然受徽派的影響至深,多講究依山勢而設,沿河流而立,這就形成了篁嶺民居多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精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後坊,展示給遊客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

自然條件的侷限卻激發了先民的想象和創造力,從而在無意間造就了一處中國絕無僅有的“曬秋人家”風情畫。篁嶺古村數百棟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錯落有序排布,每當日出山頭,晨曦映照,整個山間村落飽經滄桑的徽式民居土磚外牆與曬架上、圓圓曬匾裡五彩繽紛豐收果實組合,繪就出世界獨一無二的“曬秋”農俗景觀、最美的鄉村符號。“篁嶺曬秋”景觀符號成功入選最美中國符號;篁嶺成為世界級古村樣板。2018年10月,篁嶺曬秋被列為“江西十大文化符號”。

九九重陽,去婺源賞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 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其實晾曬這種農俗現象,並非秋季“專屬”,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過秋季豐收季節,表現得更為豐富、更為“神韻”些罷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就曾為家鄉的“曬秋”積習傳唱一首《曬秋》歌,而婺源的《曬秋情歌》也在一定區域傳唱了很多年。

九九重陽,去婺源賞曬秋

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婺源”篁嶺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

每年的六月六,是中國傳統的“洗曬節”,也是篁嶺的“ 曬秋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潮溼,萬物極易黴腐,人們也在這一天洗曬衣服,以求吉利。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 六月六曬秋節開始, 九月九曬秋節達到頂峰。

九九重陽,去婺源賞曬秋

篁嶺曬秋已形成獨特的民俗文化現象,通過每年舉辦”曬秋節“活動,遊客來篁嶺可以看曬秋,拍曬秋,也可以住下來體驗曬秋,體驗“朝曬暮收”、曬臺“話桑麻”的田園生活,體驗“曬秋人家”的農俗樂趣。“篁嶺曬秋”是一種文化體驗,一種精神產品。而曬秋的場景,將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文化符號,如同“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一樣,“篁嶺曬秋圖”將會成為傳世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