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徽州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赡一。”(康熙《休宁县志•汪伟奏疏》)

处在“万山之中”的徽州,由于人口密耕田少,决定了徽州人要向外拓展生机,故而十三四岁的孩子便跟随乡人出去闯生活、学经商,他们外贩茶叶、木材和山货,内销盐和大米等,一代一代的徽州人,肩挑背扛,经年累月地在崎岖险峻的山道上走出了一条著名的“徽杭古道”。

这条徽杭古道,可说是徽州人的生命线。它曾承载着多少徽州人的希望,也曾目睹过无数徽州人的艰辛,更是见证了徽商的辉煌。

1.今年上半年在宣城论坛幸运的抢到两张徽杭古道的门票,10月8日有意避开10黄金周,约了三弟去徽杭古道走一走,看一看。

徽杭古道最初是徽州人外出求学经商的穿山捷径,比绕道出山要近100多公里,现存最完整的一段“徽杭古道”,西起绩溪伏岭镇鱼川村,东至浙江临安马啸乡浙基田,全长约25公里。

我们乘坐6:10宣城到绩溪的火车,出站打的到汽车站,搭乘到胡村方向的班车,司机说鱼川村在修路,就在成功村口的公路边停车。这里也是古道起点(鱼川村就在附近)。

穿过村子,走过左边一条山道,前方一独立的徽式建筑,前后门洞贯通,门额上长方石条刻有四字,经辨认是“练江古道”,门内木柱木梁木桁,有年头了,墙壁上嵌有石碑上书“禄明亭”、“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建造民国廿六年九月重修”,才知这是个古亭,距今已300余年。看外墙比较新,这个“古亭”应是近年在原址复建的。

前方2里,就看见一座跨河石拱桥,原名叫“岩口桥”,现名“江南第一桥”。这个“江南第一桥”的命名有点随意。

桥左是一组三层楼房“古道饭店农家宾馆”,挨着饭店的有一前后贯通的石拱门建筑,走近才知道它是一个四方形的亭子,面西面南面东有三个拱门,门楣上有题额,依次是“襟山带水”(很模糊,需仔细辨认),“岩口亭”,“径通江浙”,书体遒壮。北面是靠山墙,嵌有一块2米高的“重建岩口桥亭碑记”,是一九九五年刻立的,碑文和行款有点点不规范。

桥右前方迎面写有“江南第一关”的大楼是游客中心,买票的地方。

游客中心左行不远越过一道小山脊,左前方建有一跨涧木构廊桥,桥檐下写着“径通江浙”行书。左桥头立有一块石碑,刻有汪国真的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诗很适合放在徽杭古道。

左桥头前方几米远的地方就是检票口。在检票口与穿制服的检票员交谈了一会。这次古道之行原计划走到永来村就回返的,问当天能否回到绩溪,他们说这样不行的,你们只需走到蓝天凹就行了,蓝天凹到永来村还有十几里,这段路没什么可看的。

过了检票口,左边就是上山的古道,石级依山凿石而建,宽约二三米,往上走,沟谷越来越深。

今天是黄金周结束的第一天,古道上很少有行人,偶尔看见的是挑着货担是山民。走过一段石阶,看见右下边有一巨石上“逍遥谷”三字,河谷里巨石众多,但没有急湍的溪流。巨石下边的河水平缓如镜,清澈见底。

河谷右边的山脚有一条很长的栈道,绕山盘曲向上。我俩便下到河谷,顺着河谷上行,河谷里巨石外表比较光滑,有的比较圆浑,这是经过千年万年的风吹雨打和山洪冲刷形成的。我俩边走边看,直到巨石挡道,才上到右边的栈道,栈道是钢筋水泥浇筑的,左边有“古藤”状的扶栏,这条栈道应该是景区新开发的。

沿着栈道走了几里后,有点担心是否走错路了,仰头向左边山峰望去,古道在半山腰上,有三五个行人反向而行,身形很小。三弟两手合口大声向对面行人喊:“喂——请问——前面有没有——通向你们那边的路——”,连喊几次,我也不停地挥手向前方指,对面有人回应了:“有——路——”。

果然,爬了一段栈道,就看见南北山腰之间一座新建的吊桥横跨深谷,走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心里还是有点怯怯的。

江南第一桥(岩口桥)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练江古道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江南第一桥(岩口桥)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禄明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练江古道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禄明亭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禄明亭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禄明亭内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古道起点成功村(岭前村)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岩口亭正面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徽杭古道门票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检票口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径通江浙(廊桥)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汪国真诗·远方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导览图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山涧吊桥,连通栈道(右)与古道(左)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松生石上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天然石洞,洞壁反射着动态的波纹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洗马石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峡谷巨石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峡谷栈道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1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2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3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4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景区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石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逍遥谷右边栈道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风帆石

2. 回到了正道,向上行一两里路就看到了一座与山道相连的飞檐亭子,是新建的,有三人在亭间休息。路边立着一块“古亭钩沉碑”,反面是碑记。

不像是“施茶亭”,问在客栈门前摆摊的妇女,她指着左边说这是古亭,原来古亭已经与客栈连成一体了。面向路边的有一门,进去一看,只有一间,里边空间很小,内有木柱横梁,支撑屋顶,中间一条横梁左右两边写有“纹川邵邦升亭本建年辰戊国民”。民国辰戊年是1928年,纹川,是今伏岭的古称,表明这个施茶亭最初是伏岭邵氏捐建的。现在的施茶亭,四面都是砖墙,显然也是在原址复建的。

(顺便说一下,徽州人有好积德行善传统,古道、亭子和石室,都是为方便路人歇脚打尖,遮风避雨所建。第二天我们到伏岭镇,了解了一些情况,这条徽杭古道的修建和维护,伏岭邵村的邵氏族人贡献颇多)

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上行不远就看见一个新建凉亭,叫“一得亭”,前方峡谷有一水库,库坝很高,湖水很清,几与库坝齐平。突然想起在逍遥谷为何见不到激流飞瀑了,原来上游的水流是被这水库拦住了,库坝左边一段比右边矮,坝沿浇铸得比较光滑,平时湖水溢满的时候会自动漫流出来,而不会形成洪水,对河谷及沿岸是一种保护,这个水库建的有想法。

从“一得亭”走不多远,就到了“黄茅培”,据说黄茅培建村前山培周围黄茅丛生,故得名“黄茅培”。黄茅培是个村子,大约十几户人家。路边有村民在用铁锅烧去皮的小山核桃,无明火,烟雾腾腾。问他为何烧山核桃,他说是把它烧成炭。我一想,山核桃壳很硬,烧成炭,火旺而久,冬天的夜晚,这些圆滚滚的山核桃炭,在火盆里的烧亮起来,不成了一盆火珠了吗?山民真聪明。

黄茅培一路客栈较多,几乎都是空的,没人。路都很平,没有什么石阶,都是碎石土路,有点硌脚。有小面包车和小型货车开过来,我和三弟都觉得奇怪,山上能通车,车从哪里进来的?

前行一段路程,又到了一个客栈“逍遥驴厍”,门开着,里面好像没人。三弟问“厍”字读音,我说好像读she,什么意思不记得了。

“逍遥驴厍”不远,遇到三叉路口:往前直行是一条水泥路,通向“逍遥村”(离三岔路有百米多远);三岔路右边弯道处有一小石板桥,叫“清凉峰桥”,过桥也是一条水泥公路,是新修建的,路很宽。我们担心走错路,就查看路边的指引牌,桥这边的公路是通向“下雪堂”的。盘曲上行约莫半个小时,路边草丛中有一块倒地的石板上面写着“1100”(估计是指雪堂岭的海拔)。前再走二百米远就到了“下雪堂”,看时间已经过了中午12点了。下雪堂是个小村,路边间隔地开了几幢客栈,客栈外墙个贴满了驴友们的队旗、布条和纸片,五花八门,上面尽是涂鸦。在“下雪堂客栈”门口有一条高大的黑狗,我们不敢靠近,里面出来一位光着上半身的中年男人,端着一碗面条,笑着说不要紧这狗不咬人的。我俩以为这位“赤膊哥”是客栈老板,谁知也是游客,他和其他三位朋友来古道玩,他身体胖,体力不支,掉了队。我和三弟也在此吃了大碗面条,休息了20多分钟后,“赤膊哥”与我们搭伴去“蓝天凹”。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古道石阶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施茶亭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古道人家客栈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黄茅培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黄茅培村·徽杭驿站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黄茅培一路行来,随处可见山核桃树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下雪堂客栈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烧山核桃做炭

3.没想到,下雪堂到蓝天凹这段山路,很艰难,全是上坡路,山道崎岖且陡,有一段石阶厚大不规整,应是就地凿石取材的。走着走着我腿肚子抽筋了(后悔平时不锻炼了),落在后面,三弟过来把我的背包背上,我边揉腿肚边前行,“赤膊哥”已经走到前面去了。

穿过一段灌木掩映的路,眼前开阔了起来,溪谷几与路面平齐,前方不远就是“蓝天凹”木栅门,门右大木板上写着“蓝天凹”三个大字。

过了栅门,虽山峰环绕,但四周比较开阔,原先的客栈、饭店、商棚全都拆掉了,顶棚、木板木条倒在地上,一些木制双人床立在山坳空地上,一片狼藉,没有清理。完全不是原先想象的样子。

这块山坳,虽处在南北山峰之间,但地势比较平坦开阔,抬首可见蓝天白云,故而叫“蓝天凹”,是各地驴友和背包客的大本营,走到这里一般都会驻足流连,或住宿。有的还带着帐篷,露营也外,领略野趣。晴天赏蓝天白云,夜晚看月亮星星,清晨观东方日出,是何等的惬意。

当然,原先客栈、饭店、商篷,虽会给古道的“景区”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但过度“开发”,比如这些乱搭滥建的房舍,不仅挤占了自然空间,也对徽杭古道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该拆!但必须及时清除,还自然山水以清秀面目。

上到凹口,视线更加开阔,眺望远处,山峰林立,层峦迭翠;俯瞰山谷,幽深渺远;抬眼天空,天色灰蓝,白云悠闲;近看,芳草茂密,阳光映照下,草色泛金,山风习习,摇曳可人。我和三弟拍了几张留影。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了,于是,下山返程。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宣城美景之绩溪“徽杭古道”行游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