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外的航天技工:入地生花,我在世界鋪「中國管道」

航天品質,管通天下。

讓“中國管道”鋪向全世界,作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的民品品牌,華創天元公司自2002年走出國門至今,以優質管道和品質服務贏得國際客戶讚譽。

海外施工班組12名管道安裝操作技能工匠,單兵獨馬“征戰”亞、非、歐、南美四大洲,為玻利維亞、緬甸、俄羅斯、巴基斯坦、秘魯等40餘個國家,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從高原到海洋,從戈壁到灘塗,從戰火到霍亂,施工班組克服語言溝通不便、施工標準不同的難題,將國內頂尖鋼骨架塑料複合管道工藝管安裝技術推廣應用於世界,將中國管道鋪滿全球,將中國品牌遠銷四海。

走向海外的航天技工:入地生花,我在世界铺“中国管道”

張松領在秘魯工地全副武裝。本人供圖

三進三出菲律賓

張松領曾三進三出菲律賓。

來華創20年,張松領從工程服務部一名最普通的管道安裝操作工,成長為海外區域經理。2013年,他隻身前往菲律賓,負責工程技術指導、管道安裝、檢驗試驗等管道售後服務。

在我國,鋼骨架塑料複合管道安裝工藝早已應用成熟。但在東南亞的多個國家,華創管道無論是產品還是技術,都在當地處於最先進水平。每踏上一片新的土地,張松領和班組成員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對施工隊伍開展現場技術培訓指導,按照高標準的施工工藝要求,從管道安裝開始,細緻講解切割、打磨、封口、焊接等操作工序。

語言交流如同隔山。班組成員的平均外語水平不高,公司開設了系統培訓課程,還自制了英語常用口語、施工專業用語小冊子,張松領和同事們自學成才,儘量克服溝通障礙。英語算是過了關,但是一些國家習慣用母語交流。為了在施工中準確表達管道性能、壓力、溫度、酸鹼質介質等專業詞彙,班組成員經常手腳並用,配合肢體語言表達意思。

產品運行的最高溫度為80℃,張松領就會先伸出手指表示阿拉伯數字,然後一邊做出向上指的的動作,一邊用英語提示“NO!NO!”,意思是超過這個溫度不能再使用,比劃多了,當地工人自然就明白了。

走向海外的航天技工:入地生花,我在世界铺“中国管道”

施工班組在沙漠工地施工。本人供圖

即使講得再詳細,那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許許多多的細節只能在施工中區發現、去更正。

張松領在菲律賓首次完成產品培訓測試後不久,因當地工人未按施工標準作業導致管道洩露事故,又被緊急召回。“管道之所以能贏得良好市場口碑,就是因為高精準、高質量的施工技藝,一點都馬虎不得。”張松領反覆闡述嚴格施工的重要性,但菲律賓工人還是嫌施工程序繁瑣,在焊接過程中直接省略了管道接頭的打磨處理和鋼骨架開槽封口的操作。

為確保使用安全,張松領給出的建議是將費時兩個月安裝的管道全部拆除,但遭到了菲方質疑,要求廠家考慮成本因素解決問題。雖然不是我方人員造成的過失,但張松領接到反饋後,立即做出多套解決方案,再次回到菲律賓,邊培訓邊指導,幫助菲方挽回損失。

張松領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受到了菲方高度肯定與好評,並表示希望他能留下來為技術工作做督導。工期緊張,母親去世他只回國匆忙待了三天,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開拔南美新天地

2017年初,秘魯駐華大使曾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樣表示:“秘魯正在和其他拉美國家一起開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工作,並試圖把中國和秘魯的港口連接起來。”

2016年,華創就已經成功簽訂秘魯某尾礦項目。9月,張松領和項目組成員趕赴秘魯開工。

剛到秘魯,他們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甲方技術人員遵從的管道行業標準與國內截然不同,導致預先配送的管材和實際需要的存在諸多差異。

考慮到管材運輸週期長且不便,班組成員來到工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根據圖紙核對管材。面對數以千計的管線圖紙,他們白天黑夜連軸轉一個月,困了就趴在圖紙上休息,再加上飲食差異和倒時差的折磨,員工出現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的狀況。

秘魯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施工地點完全處於荒漠戈壁,終年寸草不生,一天到晚都是太陽的驕橫和風的霸道。施工一線沒有一處陰涼,汙土、細沙隨風捲起,拍打在張松領的臉上,不用幾天,臉上、胳膊上就會褪去一層皮,他和隊友們只能全副武裝。

走向海外的航天技工:入地生花,我在世界铺“中国管道”

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施工地。本人供圖

班組成員早已習慣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玻利維亞波託西省西部高原的烏尤尼鹽沼,海拔3700米,是世界最大的鹽層覆蓋的荒原。與高溫不同,這裡的高原反應是無法躲避的。在這裡,空氣乾燥、嘴唇皸裂;在這裡,打個噴嚏,毛細血管爆裂經常流鼻血;在這裡,快走容易暈倒,慢跑容易窒息;在這裡,氧氣瓶、降壓藥、古柯茶是必不可少的救援措施。

即便這樣,施工班組沒有一個人表現出畏難情緒,“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張松領的南美秘魯之行長達八個月,中間跨了2017年春節。除夕夜,他給家裡打了通拜年電話,“過年好!”這句簡單的問候他說了一遍遍,“也不知道說啥好,欠家裡的實在太多。”

秘魯工程順利驗收完畢,當地工人向張松領豎起大拇指,“Your company’s production is good,The technology of this pipe is advanced in Peru(你們的產品真棒,這種管道技術在秘魯處於先進水平)。”那一刻,張松領自豪極了,這不僅是國際友人對中國航天品牌的認可,更是對中國品質的讚譽。

下海蛟龍入地生花

華創海外施工班組共有12人。每個人都有難忘的海外經歷。

李永磊在喀麥隆,與當地工人溝通要使用德語、法語、英語三種語言,交流起來很是頭大。特別是在準備開工第一天,從表情到肢體動作,李永磊明顯感覺到法國業主監理對產品不認可。他急壞了,但是因為語言障礙無法向業主介紹產品的可行性,只能用精湛的施工技術爭取他們的信賴,現場施工焊接給水、排水管道,並進行加壓試驗。試驗一次性通過,法國監理當即為中國的技術工人立起了大拇指。

走向海外的航天技工:入地生花,我在世界铺“中国管道”

張松領在秘魯工地指導當地工人施工。本人供圖

田清海在南蘇丹,真正體驗到了“炮火連天”。施工地周邊,真槍實彈,坦克在街道上來回穿梭。炮彈打到了離施工地5公里以外的地方,那響聲把田清海著實嚇了一跳。緊急情況下,他被安全撤離到30多公里外的駐地,當天便乘飛機趕往南蘇丹首都朱巴。此時,緊張的心情才算落地。

馬俊同在巴基斯坦,開玩笑說,“每天都有貼身保鏢隨時護送,幹不好都對不起當地的安保人員。”春節,也是他一個人在巴基斯坦度過的。妻兒打電話過來說在家過年很是冷清,馬俊同心裡萬分內疚。為了確保安全,馬俊同在工作間隙只能待在一個院子中,有些工地沒有網絡,連個解悶的方式都沒有。“時間長了,工作就變成了一種煎熬和承受力的考驗,內心壓抑無人訴說。”

下海成蛟龍,入地滿地花。

華創海外施工班組是“一帶一路”和國際線路上的開拓者,他們將華創管道紮根異國大地的同時,也把中國的品質服務傳遍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