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题解】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

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 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原文】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译文】

人生离别后不能时常相见,就像参星与商星永隔一样。

可今晚却是个怎样的晚上,和你相聚共对着跳跃烛光。

少壮的青春年华能有几时?如今鬓发花白你我全变样!

问故旧亲友多半已经谢世,禁不住惊呼心中无限悲伤。

怎想到一别就是二十多年,今天还能够重登你的客堂。

昔日分别时你还没有成婚,倏忽间你的子女成群成行。

个个含笑迎接父亲的好友,亲切地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问答交谈的话语还未说完,你已吩咐儿女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割来的春韭炒菜,新煮的黄粱米饭可口喷香。

你说这次相会十分不容易,开怀畅饮一连干杯十几觞。

连饮十几杯也都没有醉意,由衷地感谢友人情意深长。

明日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世事难料不知各自会怎样。

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赏析一】

近日,看了杜甫《赠卫八处士》一诗,笔者甚为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感到由衷佩服。故写以下拙文,在和众人共赏一番诗圣的大作。

首先,我认为杜甫的诗是由心而发,它绝对不是无病呻吟,为写诗而写诗。此诗虽120字,但它却以极其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刻画了一幅朋友相聚时的动人图画,流露出作者珍惜友谊的真实情感,和对今后再次相聚的渴望。完全说明了杜甫的这篇佳作,确实来自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物通过以诗的形式,进行了升华。

其次,我为作者对于事物的刻画技巧更是欣赏。诗中述及的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事情发展的过程来龙去脉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比如,“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仅10个字,就说明了朋友相聚一灯下的由衷感叹。又如“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同样说明了作者当得知好友大半作古后的感慨之情。

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再次,我为作者惜墨如金,对文字精心推敲,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更是折服。杜甫无愧为诗圣。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仅此几句,就刻画了时间的长期变迁,世事的发展,朋友子女的形象动态。这说明了作者在写文章上,确实下了相当功夫。据说,杜甫每次写好诗后,往往多次征求老农妇的意见,以此决定修改取舍。这不能不说明作者为了写好一首诗,自始至终有着一个严谨的态度。

另外,我为作者以其朴素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和哲理,感到值得称道。他完全不像有的诗人那样,只求诗的华丽,辞藻的堆砌,很有一张哗众取宠的面孔。诚然,文章应该讲究色彩,但是应该以达意为要。只要说明自己的意图,上口押韵,达到教育人和流传于世的良好效果,那就是一首好诗。就是一句好的格言警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等佳句,至今广泛流传,被今人所采用,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诗词不在长短,不在其华丽,只要被世人长期流传,有着很长的寿命,那就达到了作者的预期目的。

总之,杜甫的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与他的写作风格和特点,紧密相连的。他的写作风和特点也是今人所注意学习的。但愿,今人能够继承和发扬“诗圣”的写作风格,为世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诗歌。发挥诗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赏析二】

宗乾元元年(758), 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末赴洛阳。次年春又从洛阳返华州,途中遇卫八处士。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能与少年友人相会,并受到热情招待,自 然又欣慰又感慨。诗中有相逢艰难的感叹,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旧友逝世的悲伤,世事茫茫的惆怅。全诗以忧患余生(时年四十八)话家常,以叙为主,而又句句 关情。

一首诗写尽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杜甫《赠卫八处士》翻译赏析

全诗情胜乎词,平易真切。其特点是:尽管句句转折,而层次井然,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分析说:“首叙今昔聚散之情。次言别后老少之状。末感处士款情(款 待之情),因而惜别也。”具体而言,篇首四句为第一层,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少壮”以下十句为第二层,先从生离说到死别, 透露出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再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问答”以下十句为第三层,写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 后两句,写重聚又别的伤悲,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笔力如钧,激荡人心,而又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这首诗以白描写实的手法,记述了与少年知交难得的重逢情景,表现了乱离年代特有的世事变化、别易会难的感慨。其描写曲尽人情,宛然如在眼前。它通过具体细 腻的叙述,抒发真挚深厚的感情,情感随着宾主相见、主人款待的过程起落转换,悲喜更迭,情景逼真,生动如画。这在杜诗中是别具一格的。明末王嗣奭《杜臆》 评价这首诗“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婉畅,曲尽其妙”。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则认为这首诗“古趣盎然,少陵别调。一路皆叙事,情真,景真,莫乙其 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