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生產,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生門:生產,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新年第一天,我看了紀錄片《生門》前三集。這是一部12集的紀錄片,地點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它是武漢市5家急危重症產婦搶救和轉診中信,大部分產婦都是從各地轉來的疑難、危重和急症。

這部紀錄片,鏡頭下的也都是危重產婦。無疑,它們都是真實發生的。

後來,我又看了2016年12月上映的同名電影《生門》。

很多人覺得,生活已經夠苦了,看電影就不要再看這麼殘酷的吧。這部影片,去年12月上映,排片率不到1%。但我們不能因為懼怕苦難,就不去正視它,瞭解它。

說實話,如果不是自己曾經歷過生產,我可能也不會對這種片子感興趣。或者說,即使我看了,也沒有太強烈的感受。可是現在,在看每一個準媽媽時,都彷彿看到了自己。

但是,我比她們幸運太多、太多。

看完紀錄片和電影之後,我搜了一下這部片子的背景資料,才知道攝製組跟拍了3年,拍攝80個產婦,最後選取了4個作為影片的主角。

電影中,表現了4個產婦的故事。紀錄片與電影有所重合,但都是屬於早產或胎停等產科特殊病例。我想談談其中幾個讓我或難過或氣憤的幾個。

1. 是生之門,也是死之門

如果說生孩子,都是女人走一遍鬼門關,那夏錦菊,就是一腳已經踏進去,又被醫生拽回來了。

她是個開朗、陽光的女人,孕6產2。這是她第三次剖腹產,32周,早產。

胎盤前置,長在了前兩次破腹產的疤痕上,還穿透子宮肌層,植入了膀胱。這就意味著胎盤被拿出後,血就會噴湧而出。

進入手術室,她還依然樂觀,對醫生說:“你給我做手術,我放心。”

手術很順利,15秒,孩子就拿出來了。然而,她開始產後大出血,出血量一下子2000毫升。醫生找到手術室外等待的夏錦菊的父親,要求切除子宮。他說,你同意得切,不同意我也得切,現在沒有選擇的餘地。

父親拿著筆,顫巍巍地簽了字。他原本沒想到,女兒進了手術室,就可能再也出不來。

然後,醫生進手術室準備切除子宮。這時,夏錦菊一再央求醫生:“能不能不切子宮啊?我才33週歲,你們再努力一下,我再堅持一下。”

我看到了醫生的兩難,可他還是尊重了夏錦菊的意見,沒切子宮。隨後,出血達到七八千,相當於全身的血換了兩次。心臟第一次停止跳動,第二次停止跳動……

這時,我想到醫生說的那句話:“不能因小失大呀。”看著醫生慌亂的樣子,我不理解,已經命懸一線了,還要執著地保留子宮,你還想再生嗎?33歲的年紀,已經孕6產2,你不怕自己的身體撐不住嗎?子宮比你的命還重要嗎?

我有太多的不可理解。

最終,醫生將夏錦菊的腹腔塞滿了紗布,送到了ICU。

她,奇蹟般的活了。

然而,我想說的,不是這個奇蹟般的生還。

而是,自始至終,她的丈夫,始終沒有露面。

在手術之前,有人問他們家人,怎麼沒看見她老公?她家人說,他在廣東,忙著做生意。

我很想知道,有多大的生意,比老婆生孩子還重要?縱使你要談幾千萬、上億的買賣,也不能成為你缺席的理由。

平時看電視劇、電影,讓很多人有個誤解,生孩子好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忽然肚子一疼、見紅了,趕緊飛奔到醫院,不一會兒,產房傳來一陣孩子的哭聲,就生完了。

沒生孩子之前,我也一直以為生孩子就是這樣簡單。殊不知,進入產房之前和之後,有太多太多未知等著你,突發事件隨時都會發生。因妊娠高血壓而必須終止妊娠的方萌說:“12月2號去檢查還是正常的,一個星期不到就成了這個樣子。”

即使產檢一切正常,產程中也可能隨時出現大出血等突發狀況。

在我生產之後的第二天,隔壁病房就有個產婦突然監測不到胎心,被緊急推到手術室剖腹,連麻藥都沒來得及打。孩子拿出來後就送進了ICU,據說再晚幾分鐘,孩子就窒息了。

在待產室,各種狀況也是每天發生。有人已到了預產期,打了6天催產針,卻仍沒有一點動靜。也有人生產過程中突然胎心紊亂。

生產,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所以,這就是紀錄片存在的價值,讓人們都看看,真正的生產,是什麼樣。你要做好一切心理準備,生與死只在一線之間。

很多女人會產後抑鬱。為什麼?因為她們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

雖然片子中的故事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我們不能否認,在生產這件事上,誰都無法保證出事的那個,就一定不會是自己。

就像夏錦菊事後所說的:“我從來沒有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夏錦菊被告病危後,一個我猜測是她公公的中年男子打電話給她老公:“放下手中的事,立馬飛到武漢來!情況很危急!”

夏錦菊進入ICU後,只有她的父親在揉著她的手,全程不見丈夫的身影。

我感到心寒,為夏錦菊感到不值,也為她的執著感到悲哀。

一個能讓在你胎盤前置、早產的危急情況下始終不露面的男人,值得為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生孩子嗎?在保子宮和保命之間,你固執地要求保子宮。可命都沒了,子宮又有何用呢?

2. 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生一個男孩

在中國,重男輕女,似乎始終沒有減弱過,這在農村更是普遍。

片子中的曾憲春,是個高齡產婦,孕5產2。這一次,她是胎盤前置,疤痕子宮,和夏錦菊的情況類似。

她繼續生孩子的目的很明確,要一個男孩。她丈夫說,我們農村習慣必須要個男孩。她說,沒有男孩會被人笑話。她的前兩胎都生的女孩,如果這一次不是男孩,我想她可能還會繼續生下去。

讓我震驚的不是他們想要男孩的想法,而是得知第三胎是個兒子後,小姑子情緒的崩潰。

在電梯裡,她就已經泣不成聲。面對鏡頭,她邊哭邊說:“我哥之前只有兩個閨女,一直以來想生個男孩。家裡面就我們(兄妹)兩個。為了保這個小孩,我們一家都好辛苦。”

可是,我一點都不感動。

曾憲春冒著生命危險,就為了要個兒子,為了不被別人笑話。別人的話,比一條人命還重要。

他們沒有問問手術室中的她怎樣了,都在關注兒子、兒子,終於生了個兒子。

愚昧的文化,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至今仍未有一絲消減。

3. 他是一個生命,你總要給孩子一個機會

這裡,想說兩個讓我有感觸的人。

一個是方萌。懷孕27周,妊娠高血壓,子宮腹水多,需要引產。醫生給她打胎藥,她拿著藥片,滿眼淚水地望著她老公,那眼神中有絕望,有不捨,有無奈。

我哭了。

這是紀錄片中第一處讓我哭的地方。

27周,還沒有足月,但也長成了人形,他是一個生命。我清楚地記得每一次去醫院產檢,做B超之後,都忐忑不安地等著結果,生怕孩子有一點問題。所以我理解方萌的感受。孩子在她的肚子裡,慢慢長大,現在卻要打掉他,那種心情,就像用刀一點點在割自己的心。

孩子再小,他也是一個小生命。

可是,吃過打胎藥後,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方萌隨時會發生危險,主治醫生決定開刀把孩子拿出來。但即使還是可能只有900克,但拿出來一定是活的,出來之後可能好也可能差,醫生讓家屬做好各種思想準備。

她丈夫決定放棄寶寶,即使有希望搶救也不要了。醫生說:“這次懷孕,這麼重的病情,下次她還會再復發。這個寶寶放棄了以後,再懷上有可能會很難。

孩子被拿出來了,只有五六百克。生下來十分鐘不到,呼吸就不好了,開始呻吟。方萌要看一眼她的寶寶,護士給她拍照看了。醫生說:“不要給她看,她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場面。”

她的眼角,流出了淚水。我知道,此時她心如刀割。

另一個,是李雙雙。當地優生科推斷孩子的發育有些遲緩,現在28周,家屬堅決要求引產,不要這個孩子。全程,李雙雙沒有說一句話,她一直在低聲哭泣,丈夫沒有安慰她,反而極不耐煩地說:“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

醫生詢問家屬的意見,她丈夫滿臉的不情願,堅決不想要這個孩子。醫生說:“你總要試一下,因為畢竟他是一個生命。”

公公一直在問醫生,孩子生下來能不能活。醫生說:“你要給我幾天時間讓我看一下,我不是個神,我是個人。”

李雙雙的丈夫,則一直在樓梯邊,看得想讓人煽他一嘴巴子。

醫生反覆勸說:

你總要給孩子一個機會啊,你把寶寶抱出來很快就沒了。你要給我們機會給你的孩子機會。我覺得你考慮的應該是人道、人性。人要長個心眼兒,人都不能這樣做的,人他畢竟是個人。一個人回想一生的時候,你沒盡力你是多難受啊。

到最後,醫生說,怎麼好像我在求你們。

然後,鏡頭切換到李雙雙的丈夫,他打電話給他媽,說:“首先第一個我怕錢花進去了人也沒救活,第二個我又怕他長大以後有問題。”

但至始至終,他都沒有和他的妻子商量。

也許在丈夫眼裡,李雙雙根本就是個生育機器。沒給我生出一個健全的孩子,還有臉哭?哭什麼哭?

真為李雙雙覺得不值。這樣的男的,你為他生什麼孩子呢?

看著他那副嘴臉,我已無話可以形容。所謂人面獸心,說的就是這種人吧。

後來,主治醫生到了病房,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們所有的人對這個小孩的出生,好像都不持歡迎的態度。

關於這個產婦的最後,是一個背影。畫面上,是一行字:

雖然醫院和家屬盡力救治,李雙雙之子還是不幸夭折。

到底是他的親生爸爸一手葬送了寶寶的命,還是如這個親生爸爸所說“就看他自己的命了”。為了一萬塊錢,他寧願放棄孩子,放棄那個脆弱的小生命。

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優生科都建議不要了,萬一長大後有問題怎麼辦。但現在的醫療遠沒有先進到確保你的孩子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程度。孩子來到世上,你要承擔他將有各種各樣問題的準備,就像醫生說的,走在馬路上還可能被車撞呢,誰敢保證你的孩子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先觀察看看,如果孩子確實不能活,到時候再放棄,也算盡了力,可眼看著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出來了,卻直接被拋棄,確實違揹人性。

如果要怪,就只能怪這個寶寶投錯了胎,投到了禽獸那裡。

在紀錄片中,還有好多產婦,有40周胎死腹中的,有監測不到胎心需要引產的,有產後大出血的,有精神分裂不配合生產的,等等。

在這裡,我看到的是產婦因懷孕而浮腫的全身、蒼白無力的臉、頭髮凌亂的模樣,以及她們極少的話語,還有她們被漠視的生命權。我看到的是重男輕女的陋習,把女人當生育機器的醜陋,對生產的盲目崇拜和愚昧,父親角色的缺席,以及女人卑賤的生存狀態。

可以說這是一部血淋淋的紀錄片,看得人觸目驚心。我是哭著看完的,卻談不上感動。我沒有感動,有的只是一次次震驚。

影片末尾,卻是謳歌母愛,這讓我感到有些奇怪。明明是一個個女人被推到鬼門關,被當作生育機器,被漠視,卻沒有反思,而是以母愛來掩蓋這些血淋淋的現實。

如果說這部影片有什麼遺憾,恐怕就是結尾這裡了。

母親無疑是偉大的,每個當過媽媽的人更能深刻理解。然而,透過鏡頭去看一個個產婦的命運,不值得我們去反思嗎?難道想要個兒子,比母親的生命更重要?我想,我們更該看看,那些本不該發生的悲劇,為何不斷髮生;那些本可以活下去的生命,為何葬送在產床上。

因為,母親的生命,和孩子一樣重要。

就像《生門》中所說:“我們不知道將會怎麼離開這個世界,但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怎麼來到這個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