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傷己遠勝傷人|心理諮詢

嫉妒傷己遠勝傷人|心理諮詢

多數時候,被嫉妒者安然無恙,而嫉妒者遍體鱗傷

圖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嫉妒傷己遠勝傷人|心理諮詢

最磨人的人類三大情感似乎是羞恥、內疚、嫉妒。

在心理諮詢中,內疚感是難察覺而相對易接受的情感,心理諮詢師詮釋到位,來訪者會領悟到大包大攬責任是自己好人做過了頭,道德愉快將起到抵消不快的作用;

羞恥感是易察覺而難表達的情感,心理諮詢師長期反覆地與來訪者共情,多半就會有治癒效果;

嫉妒則是易察覺卻難啟齒的情感,由於它包含有對他人的憤怒、攻擊乃至迫害,和自己的無能、無奈,來訪者坦承嫉妒就接受了自己是“壞人”和“庸人”的合體,這需要相當的勇敢和成熟,處理不當傷己遠勝傷人。

英國客體關係學派代表人物克萊因表示,嫉羨(這裡等同於嫉妒的普遍含義即兩人之間的情境,通常是指一個人不滿且想擁有另一個人擁有的某個方面,通常是某物或某種品質),就是將破壞性衝動用口腔施虐和肛門施虐的方式表達,它始於生命之初,具有結構性基礎。

嫉羨源自渺小和無助感覺,但又渴望發展和成長,以獲得他人擁有的東西。

從積極的眼光來看,嫉羨成了一種進步的動力。可一旦追求失敗,便會要變成自卑,有時還伴隨著想要摧毀別人東西的願望:“既然我得不到,那麼他也別想得到。”用南希·麥克威廉斯的話說就是“得不到就毀壞的原始慾望”,用老百姓的話自嘲就是“羨慕、嫉妒、恨”。

坦承嫉妒表達了攻擊和憤怒、無能和脆弱,這是痛苦也是治癒的時刻。

心理諮詢師共情人類的侷限性和嫉妒情感的普遍性:“你不是上帝,沒有必要要求自己表現得像上帝一樣!”具有嫉妒的情感和將嫉妒以攻擊的方式付諸行動有本質區別。嫉妒的情感不會傷人而是傷己,所以整體來說“你是個自我傷害的好人。”

嫉妒傷己遠勝傷人|心理諮詢

兒童的嫉妒單純率直,醋意大發時不是悽悽慘慘就是撒潑打滾,敏感的父母不難發現並加以調和。相較之下,成人嫉妒的最惡毒之處便是隱晦,彷彿躲在陰暗角落的猥瑣之徒嚮明處的佳人放箭,唯有瘋狂方會發起赤裸裸的攻擊,“我恨你,我要殺了你”。

人們經常會用防禦機制逃避意識的覺察。布萊克曼在《101種心理防禦》一書中介紹了表達嫉妒的防禦機制——彌補不足。“你對那些不像你一樣有缺陷(尤其是在個性方面)的人發展出了一種有偏見的憎恨。於是你參與排斥和趕走他們。”

武俠劇大結局經常有這樣的橋段:天資平平、心術不正的男/女二號總是暗中給天賦異稟、善良樂天的男/女一號製造磨難,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上天總是違背概率論,讓主角絕處逢生,例如掉落山崖獲秘籍,身中劇毒練神功。配角總會莫名其妙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難承受的真相是心肝用碎都無法超越和逆襲,於是徒勞掙扎、作繭自縛,終因手中的劍要了自己的命。而不曾回頭看看是不是當初就選擇了窮途末路,執念於天下第一或成王敗寇。

這是老套嗎?不,這是一種深刻的隱喻!隱喻蘊含著的人性規律是,嫉妒傷己遠超過傷人。故而《聖經》把嫉妒列為與生俱來的一件大罪,而多數時候被嫉妒者安然無恙,嫉妒者遍體鱗傷。

嫉妒傷己遠勝傷人|心理諮詢

生活中,你有時會是主角,有時會是配角。這個世界永遠有比你牛的人(錢權名利,才華乃至運氣),也有比你爛的人。你難免嫉妒(流言蜚語、冷嘲熱諷、落井下石、自吹自擂)別人,別人也可能嫉妒你,關鍵在於你是否接納這個陰暗面,接納個人的侷限性,而不將此變成傷人傷己的那把劍,並嘗試用積極光明的東西消解嫉妒的痛苦。

正如培根所言:“每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相似的,一個自得其樂的人不太會發展成為妒火中燒的人,培養興趣愛好,為之傾注感情,嘗試創造。經常換位思考共情,以價值多元的自尊支撐,鍛鍊人生無常的哲學思維。

至於和那些善妒之人的相處之道,請記住培根的這句話:“真正聰明的人倒寧可給人類的嫉妒心留下餘地,有意讓別人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佔自己的上風。”最大的忌諱則是得理不饒人,否則你八成會被對方的暗箭所傷,乃至殞命於TA的明槍之下。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