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谋:先学会识人;再学用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贼头”说:“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话以喜剧的形式道出了一条真理——人才永远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和基础。

曾国藩智谋:先学会识人;再学用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寻求一等人才

自古以来,人才难得,欲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等人才。楚汉相争时,韩信一直得不到项羽的重视,原因就在他为人狂妄。但是,令项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若干年后,这个曾经让他瞧不上眼的韩信正是打败自己的人。

历史上,有众多出身寒微的人才,都曾被破格提拔。做过厨师的伊尹,被商汤慧眼识英雄,破格提拔为相,使商汤功霸天下。秦国大夫百里奚曾以乞食为生,他原为虞大夫,虞亡时被晋国俘虏,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在秦国喂牛;出走至楚后,又被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赎回,故号称“五羊大夫”。公孙支将其荐与秦穆公,穆公认为,委他官职,岂不为天下人耻笑!公孙支说,举贤任能,世人都会认为你君王英明,臣民顺服,会有什么人耻笑你呢?穆公遂用其为大夫。后来,穆公在百里奚的帮助下,将国家治理得越发强大。

曾国藩智谋:先学会识人;再学用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缺少的只是伯乐

创造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曾感叹: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战国后期赵国名将)那样的人做将军!有了这样的将军,我难道还担忧匈奴入侵吗?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也叹息自己得不到岳飞这样的将领。

其实,汉文帝已经拥有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比如魏尚。不过魏尚因为“上报斩杀敌军首级的数量差了六个”,被汉文帝下了牢狱。因此,当汉文帝发出人才难得的感叹时,他的宫廷保卫署署长冯唐表示,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他们。崇祯帝其实拥有一位岳飞,就是袁崇焕。袁崇焕在当时正所谓“国之长城”,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事实上死在他手中。不过,崇祯帝中了清朝的反间计,自己把袁崇焕杀了。

从以上案例分析,人才难得的问题跟如何识别人才、会不会使用人才、能不能信任人才关联颇大。

曾国藩智谋:先学会识人;再学用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用人高手

曾国藩“知人之鉴,为世所宗,而幕府宾僚,尤极一时之盛”。他的对手石达开对此深为折服,认为曾氏“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据记载,曾国藩幕僚已超过四百大关,薛福成也曾把人才分为四大类型:

1、一类为曾国藩“治军事,涉危难,遇事赞划者”,有李鸿章、刘蓉、李元度、何应祺、郭嵩焘、邓辅纶、黎庶昌、吴汝纶等。

2、二类以他事为曾国藩“邂逅入幕,或骤至大用,或甫入旋出,散之四方者”,有左宗棠、彭玉麟、李云麒、罗萱、李鹤章、李翰章、陈兰彬等。

3、三类“以宿学客戎幕,从容讽议,往来不常,或招致书局,并不责以公事者”,其中包括吴敏树、吴喜宾、张裕钊、俞樾、罗汝怀、曹耀湘、赵烈文、钱泰吉、方宗诚、李善兰、华蘅芳、徐寿、戴望等。

4、 四类是“凡刑名、钱谷、盐法河工及中外通商诸大端或以大专家成名,下逮一艺一能,各效所长者”,这里有冯俊光、程国熙、陈文坦、洪汝奎、何源、李士芬等。

不得不承认,曾国藩将以上四种人聚集到自己身边,确实是一种令后人瞠目的能力,这为他以后的谋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国藩智谋:先学会识人;再学用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容人之过

识人用人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

  《管子》提出“无私者容众”,要求君主切不可有“独举”、“约束”、“结纽”这些宗派行为,不可“以爵禄私有爱”,要严禁“党而成群者”。李觏说,国家的统治者必须“无偏无党”,“循公而灭私”,“天子无私人”,从国家机构中清除那些嫉贤妒能、钻营利禄、大搞宗派、戕害民生的 “恶吏”,以改善官民关系。唐太宗曾救下了反对其父李渊的李靖,委以重任;魏征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而太宗就位后不计前隙,照样重用,且平时能“从谏如流”,思己短,知己过,使群臣乐于献策。

曾国藩智谋:先学会识人;再学用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曾国藩先看品行

在选人用人方面,曾国藩讲究品行,其次才考虑才干。曾国藩所谓的“德”,含义十分广泛,忠诚、勤俭、朴实、耿介、不怕死等等。总体而言,就是政治上忠于自己的信仰与事业,能心甘情愿地为之尽心尽力;作风上质朴实在,吃苦耐劳;精神上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等等。

对那些乏德之人,曾国藩始终是非常警惕的。黄冕有大才干,但为官贪婪。曾国藩曾委以筹办粮饷之重任,并经常保举他。不过,曾国藩始终与这类人保持一定距离。

曾国藩智谋:先学会识人;再学用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屡屡举荐下属,是曾国藩一大特色。但有三种人曾国藩不愿举荐,一是才高德薄名声不佳之人,一是才德平平迁升太快的人,一是个人不愿出仕者。周腾虎刚受到奏保,即遭弹劾,遂致抑郁而死。曾国藩从此接受教训,其后名声极坏的金安清在幕中为他出力效命之时,力排众议,坚持只用其策,不用其人。如恽世临、郭嵩焘等,皆经曾国藩直接或间接地奏保,于二年之内连升三级,由道员超擢巡抚,复因名声不佳,升迁太快而被劫降调。曾国藩亦从此接受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