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台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齊康

浙江天台人,1931年10月生於江蘇南京,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教授。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梅園新村周恩來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座紀念館都是南京著名的地標建築。它們的另一個共同點,都出自建築學家齊康院士之手。

在南京這些作品中,最令他動情的,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最令他滿意的卻是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齊康的理由很簡單:動情,是因為30萬南京人的血肉生命,值得我嘔心瀝血去祭奠。比較喜歡雨花臺,則是因為那是原創,沒受任何干擾。

日月同輝,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雨花臺烈士陵園是緬懷革命先烈的聖地、紅色文化紀念地的經典之作。恢宏壯觀的場所設計,“日月同輝”的精妙構思,寄託著人們對革命先烈的綿綿哀思。

“雨花臺,我大概前後做了十年,原來是我老師做的。”齊康說,非常遺憾,他的老師楊廷寶82年就過世了,留下的設計稿比較粗略,當時只有一個館一個碑,畫了一個圈圈。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中山陵象徵著舊民主主義革命,雨花臺象徵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齊康接任後,在遵循建築大師楊廷寶總設想的基礎上,他決定從意義構思入手。齊康認為,傳統性應是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底色”,所以他首先確立了建築的大屋頂形式。而在細節方面,齊康更是繼承了老師楊廷寶的長處,保持了精益求精的態度。最終,齊康的方案得到了通過,而這個方案也被命名為“日月同輝”。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齊康還為雨花臺烈士陵園設計了同名的園徽,中心為一圓球,四周為行星圍繞圓球運轉軌跡,表達革命者人生的哲理、氣節和理想,寓意烈士精神與日月共存。

“一種引起沉思的程序,貼切於大自然,然後不斷向上,直至天空,從一種有限氛圍到達無限的程序,在我的腦海中清晰起來。”齊康利用雨花臺山丘的高低錯落,將自然的“圍合”和人為的“圍合”結合,由南向北,先圍合出一個由忠魂亭、浮雕等組成的紀念廣場。從廣場通過8米高的臺階抵達雄偉壯觀的紀念館,再走過一條70米長過渡橋,便可見一座男女哀悼者雕像和“國歌”碑,往前到達頂層平臺,這裡高聳著象徵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42.3米高的紀念碑。

齊康直言,在南京的這幾個作品中,他比較喜歡雨花臺,原因是這件作品沒受任何干擾。

一個建築師,要有點冒險精神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陳列著南京這座城市最黑暗的記憶,齊康用石頭記錄了一個震驚世界的野蠻事件。紅色花崗岩鋪就的瀑布牆,是血色的記憶;扭曲的人字形雕塑,是曾經扭曲的世界;綿延的草地,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他用他獨特的建築語言成功地再現了30萬同胞當年慘遭屠戮的情景。同樣,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雖然是齊康參與的第一個紅色建築,但是他依舊做到了傳承、轉化、創新。在建築設計中,齊康繼承老師楊廷寶的長處,十分重視中國國情,注重整體環境,吸取並運用中西建築傳統經驗和手法。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當時我覺得死難烈士潔白無瑕,日月同輝。所以就建議屋頂琉璃瓦改成白的。”為了這個瓦,齊康專門做了方案設計。就連“日月同輝”也有不同之處。他透露,紀念碑上的月印相比其它地方要大,那是因為”捲起來“的時候故意拉長的。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雨花臺的建築是兩段,但是從雨花臺紀念館的後面看,感覺是三段,所以這裡頭,我們也做了創新和改進。齊康的“大膽”還體現在紀念碑的高度上。他回憶,當時很多專家表示紀念碑不能高於14米,認為建高就會破壞綠化的整體性,但是齊康覺得紀念碑既然要統領整個軸線就必須要高,所以在他的堅持下,仍舊採納了42.3米,“這是象徵南京解放的日子。”碑頭做得既像鍾,又像一面飄揚的旗幟,更像一個屋頂。齊康對此還比較滿意,他說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高大的烈士群雕、巍峨的紀念碑,現在看來,構圖上非常平衡,齊康稱:“一個建築師,要有點冒險精神。”

建築可以作為紀錄信息的特殊載體傳承歷史、保留記憶

在建築學界深耕60多年,齊康主持和參與設計的作品遍佈各地:除了南京三大地標性建築外,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碑,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福建武夷山莊,河南省博物館,福建省歷史博物館,瀋陽“九·一八”紀念館擴建工程,等等。名單一直在刷新,但令人讚歎的是,這些設計絕不雷同。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我做過很多紅色的建築,每個工程我都很精心地去設計,都要體現它的意義,我覺得一個建築師要有責任心,要愛國,愛這個民族,要表達人民的意願。”齊康喜歡將國家民族的歷史用建築的形式留存和傳承。他一直很慶幸當初選擇了建築,因為建築可以作為紀錄信息的特殊載體傳承歷史、保留記憶。

楊廷寶先生主張,一座好的建築,不應該超過三種顏色。齊康贊同,他說建築色彩整體風格,一般來講,室外建築顏色不要超過三種,不然視覺就混亂了。雨花臺也不例外,整體以灰色為主。

新華訪談|齊康:南京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雨花臺

齊康對雨花臺的感情,絕不僅僅因為建築,他說他對死難烈士很尊重,很崇敬。

提及雨花臺哪件事讓他印象最深,他想了一會說,曾經有一個“四一烈士”,在解放前夕被國民黨打死了,全體學生送他到雨花臺落葬。“一路上,我們喊著‘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所以我受雨花臺的教育應該是從這兒開始的。大概是這樣。”

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有時間,齊康還是會去雨花臺轉轉。被問到最想對雨花臺說什麼,齊康回答了四個字:日月同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