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一種神祕而古老的原始祭禮——儺,古代驅逐疫鬼的儀式


儺是一種我國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信仰。中國的儺祭和儺戲具有悠久的歷史。儺(nuó)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流行於江西南豐、四川、甘肅、貴州、安徽貴池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區等地。戴柳木面具的演員扮演傳說中的驅除瘟疫的神──儺神,用反覆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動作表演,多在固定的節日演出。極具原始舞蹈風格。

關於儺的民俗知識。儺祓: 驅除疫鬼,祓除災邪;儺逐: 驅除疫鬼儀式中所唱的歌;儺鼓: 驅除疫鬼儀式中敲擊的鼓聲;儺神:迷信傳說中的驅除瘟疫的神;儺戲: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圖為民間儺戲藝人肖光華在岑鞏縣平莊鄉平莊村進行儺戲表演。

儺,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遠古既有儺。度朔山大桃樹上的神荼、鬱壘二神人捉惡鬼喂虎,皇帝依此辦法立桃人於門。夏代帝相時,商族首領上甲微發明楊,楊用於葬禮,也用於儺。《周禮·夏官》"方相士,狂夫四人。方相士。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儺),以索室驅疫;大喪,先樞,及墓,入擴,以戈擊四隅,驅方良(魑魅)。"


在古代,儺祭是全民參與的。按規格不同,有“天子儺”、“國儺”和“鄉儺”之分。驅儺在宋代有大儺儀、小儺儀之分。盛行於宮中的主要為大儺儀。據宋代人解釋,大儺,意在"逐盡陰氣為陽導也,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圖為民間的儺事活動。

儺戲是由儺祭、儺舞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與藝術相結合,娛神與娛人相結合的古樸、原始、獨特的戲曲樣式,一直在民間傳承,成為我國儺文化的"活化石"。儺是上古時代圖騰崇拜時期的一種儀式,目的是祈求神靈逐鬼除疫,保佑百姓過上安寧生活。圖為民間的儺事活動,請儺神、跳儺舞,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儺文化是巫文化發展到後期而應運而生的,當時的人類已進入農耕時代,而此時鳥類是農耕的重要幫手,所以,儺也就是人們進行的一種祭祀活動,而祭祀的對象就是鳥。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經歷過原始社會階段,有過信仰原始宗教的歷史,併產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職業者--巫。巫師為驅鬼敬神、逐疫去邪所進行的宗教祭祀活動,稱為儺或儺祭、儺儀。儺師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稱為儺歌、儺舞。儺戲又是在儺歌、儺舞的基礎上出現的。

中國巫文化的起源與史前社會的圖騰制有關,在中國的古文獻中有很多關於儺文化的記載。當今中國一些地區,還保存著相當完整的儺戲,便是古老儺文化的載體。

"儺"的宗旨是"驅鬼逐疫",以商周時期《周禮》的文字記載為始。數千年來,周代儺儀延伸為儺俗,衍為儺戲,擴散到中國文化圈周邊地區的民族和國家--特別如東亞地區的韓國、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