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小儿肠痉挛腹痛

小儿肠痉挛腹痛又称肠痉挛;痉挛性肠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其临床表现为健康的小儿突然发生以脐周为主的阵发性、间歇性,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的腹痛,严重者可以出现就地翻滚。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或个别患儿其反复发作的腹痛,可迁延数日。在腹痛时观察腹部,多见肚子鼓起,但用手触之感觉柔软,没有固定压痛点,也没有包块。腹痛常在排便或排气后自然缓解或消失,腹痛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该症婴儿至学龄儿童均可发生,以婴儿期最多见。西医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小儿肠痉挛腹痛


小儿肠痉挛腹痛属于中医学的“肠气病”;“肠痛”;“盘肠气”范畴。由于气候变化,护理不当使小儿脐腹部为风冷寒气侵袭,“寒主收引”寒邪凝结肠间则气滞,阻止经络不通,气血壅阻不行而突发腹部剧烈绞痛;又因小儿为“稚阳稚阴之体”,“脾常不足”,如乳食不节、暴食过度,壅滞肠中致中焦气机受阻,郁而不通,升降失职,传导失司而发为本病。治宜消食导滞,理气止痛为原则。取足三里、承山、神阙。患儿由家长抱好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用拇指指腹(要求一按一放、动作和缓、力度轻柔)分别于患儿足三里、承山穴处按压,每穴5分钟。接着术者将掌心放于患儿神阙穴施加一定的压力,以神阙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要求动作和缓,力度适中,按摩的时候手掌带动脐周围的皮下组织,达到腹部微有热感、无明显不适为宜),按摩范围可以由神阙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

方中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作用。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按压之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肠痉挛。神阙穴位居脐中,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是神气聚集的场所,不仅是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的“反应点”,也是接受刺激并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的“刺激点”。在按压足三里、承山起到调肠消食、理气行滞功效基础上,再于神阙穴处顺时针及逆时针按摩(即中医所谓的“摩腹揉脐”)善后,三穴位相配可以不借助任何药物在短时间内为患儿解除疾苦。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