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三十一年,罕见电击杀人案终告破(上)——刑事要案实录

1981年,凶手隐身上海,用当时罕见的电击方式抢劫杀害同屋旅客,一连作下四起大案、背负三条人命后消失在茫茫人海。31年来,上海警方始终没有放弃过追凶,最终在科技加合作的新侦查模式下,成功将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12年4月18日,对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中心工程师刘志雄来说,是一个幸运日。刘志雄22年前从警校毕业到现在干的就是痕检。他成天花心思琢磨那些扑朔迷离的斗、箕、点、、沟,在指间寻找特征点,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支持。指尖虽小,里面却大有乾坤。刚入行时,师父教育他“干这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如今,虽然清贫谈不上了,但寂寞还是很可怕。试想,成天面对那一个个枯燥的指纹,一直看到腰酸肩疼,能不单调寂寞吗?

日子总是在刘志雄面前不经意地重复,面对电脑标注、分析、比对、反馈……可是,2012年4月18日,当他打开指纹比对界面,看到这枚似曾相识的指纹时,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这枚指纹早已刀削斧刻在了刘志雄的脑海里,它属于一桩31年前的陈年命案。

追凶三十一年,罕见电击杀人案终告破(上)——刑事要案实录

刘志雄再一次进行了细致的人工比对。为了万无一失,刘志雄还请来几位痕检“集体会诊”。没错,就是它!这枚1981年上海静安电击杀人案现场遗留的指纹,与一名前科人员艾红光的指纹认定同一。1983年,艾红光因抢劫罪锒铛入狱,留下了自己的罪恶记录。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系统自动比对吗?其实不然,从纸质时代每月只能比对六百多份指纹,发展到如今网络时代的月均几万份,这如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是比对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且,即使科技再发达,它也绝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它只会列出一系列相似的指纹,帮助痕检缩小范围。最终揭晓答案的,还是人的眼睛和人的执著。

在海量的比对中,有时候心理上的枯燥、憋闷比生理上的疼痛还让人难忍。其实,需要人工进一步比对的指纹长得都很相似,而这时就是容易出错的时候,因为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漏掉属于犯罪嫌疑人的那一枚指纹。

1981年8月10日,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建华旅馆内,服务员正卖力地打扫着房间。当他来到地下室42号房间时,发现睡在三号床上的客人有些奇怪:两天来,这个客人都是盖着床被一动不动。什么样的人会保持同一种睡姿不变呢?他好奇地凑近瞧了瞧,顿时被惊得魂飞魄散。客人的嘴角边赫然有血迹,且气息全无。

服务员惊慌失措地报了警。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和静安公安分局的刑警们接报后迅速赶到旅馆,展开了地毯式的勘查。

死者小李,男,28岁,青岛某假肢配件厂采购员,8月8日到上海出差入住该旅馆,遇害后,身上的二百多元现金和一块瑞士罗爱斯全钢手表不翼而飞。就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二百多元不是个小数目。至于手表,更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死者身上有十几处淡黄褐色的烧灼痕迹,集中在头颈、后背等部位。经李延吉、冯汉辉等法医尸检后,查明这些都是电击烧灼后留下的伤痕,死者是被人电击胸、背、面、颈等部位休克身亡的。

侦查员们无不对这一罕见的杀人方式感到惊讶。这是上海市第一起电击杀人案,以前从未发生过类似案件,在全国范围也属罕见。

案发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负责人端木宏峪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特别看重现场查勘,告诫年轻的侦查员:“现场获取的证据,三五十年都不会变。拿不到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承认了也没有说服力。”

追凶三十一年,罕见电击杀人案终告破(上)——刑事要案实录

刑技人员在现场勘查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过细致的勘查,他们在离地面2米高的通风管道内发现了几根用黑胶布缠在一起的各色电线,并采集到四枚不太完整的指纹,管道里还有一个红色女式头箍,头箍两端焊有两个用来通电的金属物体,另有一把21厘米长的西瓜刀。蹊跷的是,小李的同屋住客“李义清”在案发后就没了踪影,甚至连账都没有结清。据查,这个“李义清”30多岁,中等身材,一周前就住进了建华旅馆。

毫无疑问,这個“李义清”身上疑点重重。当时我国尚没有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住旅店要凭单位介绍信,有时还得和陌生人同居一室。“李义清”当时使用的是吉林省双阳镇中医院的介绍信。

时年46岁的静安刑警王学仁是专案组成员之一,为了追查“李义清”的真实身份,他和同事们踏上北上的列车,花了45天的时间遍访东北三省。可据调查,当地根本就没有这家中医院,更不要提“李义清”这个人了。伪造的介绍信、虚构的工作单位、假冒的身份,再加上案发后突然消失,“李义清”被上海警方列为头号嫌疑人。由于42号房间的通风口位于走廊靠近房顶的角落,平时不会有人碰到,只有凶手在藏匿工具时才有可能触碰到这里,因此,那四枚采集到的指纹就显得愈加珍贵,成为了专案组最有价值的证据和线索。

老端木一声令下:对上海留存的四十多万份指纹进行人工比对,一份不漏!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要对这几十万份指纹进行人工比对,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可是,为了早日抓到凶手,上海刑警不惜一切代价。可惜的是,虽然痕检把所有指纹都“滚”了一遍,还是没能从中找到那几枚指纹的“主人”。

就在上海刑警全力追凶时,1981年8月26日,公安部电告上海,浙江嘉善县一家旅社发生类似案件。所幸被害人老冯及时惊醒,奋力反抗,方才逃过一劫。歹徒见势不妙,翻墙跳入河中逃走。

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学仁等人迅速赶往嘉善县了解情况。老冯惊魂未定地回忆起那难忘的一幕。

那一年,老冯52岁,是上虞县一家农机厂的供销采购员。25日下午,他住进了嘉善县魏塘镇旅社。深夜11点左右,酣睡中的老冯突然感觉头部发麻,睁眼一看,面前竟然站着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根花花绿绿的线在碰他。

老冯大喝一声,手下意识一甩,把电线甩掉了。那个家伙还想从地上捡起电线继续电他,幸好旅社的服务员听到响动跑了过来,那家伙见势不妙,拔腿就跑。老冯追了出去,但对方年轻力壮,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事后,老冯到医院作了检查,好在身体没有大碍。

老冯进一步回忆说,凶手极有可能就是与他同住的那个人,迷糊中他只知道是个男的,面容特征没看清,他记得此人进出很晚,夜里躲在帐子里不吭声。另据旅社服务员回忆,这个歹徒的身高、口音、体型都和入住上海建华旅馆的“李义清”非常相似。随后,凶手继续在外疯狂作案。

1981年9月11日夜晚,江西省上饶市上饶饭店303房间住客小俞在房间里被人杀害,被劫走二百余元现金和一块上海牌手表。调查表明,其同屋住客“陈志伟”有重大嫌疑。此前一晚,同房间的三个人曾一道去看过戏。凶手作案后,还写来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上饶饭店303房,俞、魏二同志收”。信里写道:“魏、俞二位:我无法救你们,我和我全家的命都在他们手里,今夜他们放了我,不知你们能不能平安……”信里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根本就是想借此搅乱侦查视线。同屋的另一名住客小魏提供了该男子清晰的体貌特征。该男子还随身带有一个小包,侦查员一问款式、颜色,竟和上海被害人小李丢失的那个一模一样。

1981年9月25日凌晨,江西省九江市工农旅社303房间也发生了一起电击杀人抢劫案。被害人系浙江绍兴一服装厂采购员,随身携带的200多元现金及大量衣裤样品被洗劫一空。案发后,当地侦查员专程来沪商研案情并收集证据资料,后从工农旅社找出嫌疑人亲笔填写的旅客登记单,叫“李明春”。

经上海市公安局和公安部三局笔迹鉴定,填写上海建华旅馆“李义清”、江西上饶饭店“陈志伟”、九江工农旅社“李明春”等六张旅客登记单的为同一人。作案手法一致,嫌疑人特征一致,作案目的相同,这几起案件可并案侦查。

短短一个多月,这一系列电击抢劫杀人案造成三死一伤,凶手在各地疯狂作案,严重危害了社会安全。公安部火速发出协查通报,并在上海召开有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参加的破案协作会议,共同研讨破案方向。同年10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印发了1.2万份协查通报,发往苏、浙、赣等地的派出所、旅社和招待所。

追凶三十一年,罕见电击杀人案终告破(上)——刑事要案实录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案情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狡猾的凶手似乎就此藏匿起来,随着时光的流逝竟成了一桩悬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